奠香魂 连载

奠香魂

分类:历史军事 作者:味曦斋主 字数:7万字 标签:奠香魂,味曦斋主 更新:2024-06-27 18:32:04

《奠香魂》系长篇历史小说《末世状元》三部曲的上部,取材于清代诗人、道光九年状元李振钧与原配汪正珠的真实爱情故事。整部小说以诗为媒,力图再现李振钧的人生轨迹,探索诗人状元的心路历程。 ...

更深夜静,将圆未圆的月亮挂在西边的天空。广西去往京城的官道旁,一处驿站馆舍内,淡淡的月光照在一位中年男子的脸上。只见他瘦削的面庞浮着一抹笑意,嘴唇微动着,原来他正沉浸在一个奇妙的梦境之中。他恍恍惚惚地站在东海边上,眺望着东方。忽然,东方海天相接的地方渐渐泛白,发亮,一轮红日忽地从海平线上跳出,缓缓上升。正当红日发出耀眼光芒的时候,不知何处飘来一朵厚厚的乌云,刚好挡在了红日的前面。红日似乎并不甘心被乌云遮住,几次挣出脸来,又迅速被乌云吞没。只有道道光芒不屈地从乌云背后射向苍茫的天空。

忽然“哇”的一声鸟叫,中年男子从梦中惊醒,一下子坐了起来。他看看漏刻,刚好子时。他努力地回忆着刚才的梦境,只记得一轮红日正从海上升起的画面,其他就想不起来。他心里想,海上日出,应该不是什么凶兆。他突然一拍脑袋:“难道是她要生了?”他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披衣下床,在房间里来回走动着。他走到窗口,眺望着西方天空的月亮,心里想着,这次离家已经是四见月儿圆了,也不知道京城里的妻子顾氏如今还好不?

一想到顾氏这个女孩儿,他的嘴角不觉上扬。他的结发妻子吴氏,早在四年前就在老家因病去世了,留下年幼的一子一女,至今还在老家,由继母陈氏代为抚养。一年多前,江宁候补布政司理问顾午山携家眷寄居京城,就住在他的寓所附近。顾午山有一个十五六的女儿,生得如花似玉。一次他偶然遇见,静止多年的心湖里,就像被投进了一颗石子那样,激起阵阵涟漪。一来二去,女孩儿对他也颇有好感,每每暗送秋波。他想想都不觉好笑,一个鳏居多年的中年男人,很容易被女孩儿撩拨得情难自禁。女孩儿的父亲见他三十多岁,已经官居五品,前程不可限量。想到自己如今寄居京城,等着补缺,如果攀上这门亲事,倒也不是坏事。女孩子嘛,迟早都要嫁人的,况且十六岁了,也到了出嫁的年龄。父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不久,女孩儿就住进了他的寓所。又不久,女孩儿竟然怀上了他的骨肉。

他虽然为官多年,但为人清廉,薪俸又要赡养继母和供养两个孩子,维持京城生活已经是捉襟见肘。所以今年谋得一任广西乡试主考官,就是远了点,但是为了多赚点银子,也只好如此。不然,怎么放得下娇妻和快要出生的孩子呢?

在清代,翰林之穷是出了名的,往往被冠以“穷翰林”之称。朝廷就想尽办法来弥补他们的收入,因此逐渐形成一种制度,规定各省学政必须是翰林出身,且又在乡试考官人选上给予优先权。相比学政而言,翰林们较为容易获得的差事便是乡试考官。因为写作八股文、判别八股文,正是翰林的特长。

做乡试考官,尤其是做主考官,那可是个肥差。不仅可以成为本科举人的“座师”,可以收到很多门生,成为官场上潜在的人脉。还有朝廷拨给的路费公款和地方官孝敬的礼金,二者加在一起,足够在京城开销十年八年。得到诏命之后,他就立即去部里领取二千两银子的差旅费,尽数交给了女孩儿。女孩儿问他,一路上的吃喝住行怎么办?他告诉女孩儿,这个不用操心,自有地方官府安排。

想到这里,他又走到桌前,似要寻找纸笔给女孩儿写信,他有好多好多的话要跟远在京城的女孩儿说呢。突然想起,自己这不正是在往回赶嘛,干嘛还要写信呢!他自己也不觉好笑起来。

这个中年男人,就是奉旨到广西主持乡试的李长森。

此时,李长森顺利完成主持乡试的任务,正在返回京城复命的路上。

远在千里之外的京城,一个小小的有些破败的院子里,后院亮着灯光的一间房子里传出年轻女人撕心裂肺的呻吟。院子里几个男人的身影在寒风中晃来晃去,时不时伸长脖子向着亮灯的屋子张望。年轻女人的呻吟声也逐渐变得有气无力了。偶尔有女人掀起门帘进进出出。黑暗里便会响起一个男人低低的声音:“快生了吗?”女人答道:“还没呢,这都生了快一天一夜了!”男人着急地说:“这如何是好!大人又不在家,这万一……唉!”男人急得开始在院子里转圈。女人催促说,“快去弄点桂圆,煎上半碗汤来!”男人答应一声,立刻跑向前院去了。

院外巷子里,更夫敲着梆子报时,已经是子夜时分了。

大概是喝了桂圆水的缘故,屋里年轻女人的呻吟声又大了一些,夹杂着其他老年女人的声音:“屏住气,使劲!”“对,就像这样使劲!”“哎呀,不能停下呀!”停来一会,女人的呻吟声又大了起来,而且这一次叫得比前几次都要激烈。老年女人的声音也跟着响起:“对了,就是这样,用劲!”“用手抓住床沿!使劲!使劲!”

就这样,大约又折腾了半个时辰,突然,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声划破夜空。这声音出奇的嘹亮,远比一般初生婴儿的啼哭响亮得多,似乎是在向着黑夜宣告自己的降生,又似乎是冬夜里响起的炸雷。屋子里有人高兴地大声说:“是个男孩!是个男孩!”院子里有人接口道:“听这声音就知道是个男孩——这哭声多响啊!”黑暗里,另一个声音接腔说:“哎呀,可惜孩子的父亲不在家,不然该有多高兴啊!”“是啊,是啊!”大家口中的“孩子的父亲”,正是李长森。

李长森,字木三,号荫原,又号穆川。安徽省太湖县树林冲人。

李长森的先世乃大唐后裔。说起来其先世与太湖县倒是很有渊源。就连《太湖县志》都有记载,唐宣宗李忱登基之前,为了躲避宫廷争斗,祝发南游,曾经在太湖县城北面的四面尖筑寺避难。一千年后,其子孙又在太湖县发达起来,也算一段佳话。作为家族中的知识精英,李长森当然熟悉这些历史。每每想起,总叫他热血沸腾,引以为傲。

展开全文

最新章节

为您推荐

小说排行

人气排行最新小说

点击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更多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