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生日伤怀冷暖自知38(1 / 1)

农历十月十四,冷雨霏霏。这天是李振钧二十一周岁生日。

结婚以后,每年的生日都是妻子陪在身边。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均在父亲的常熟转运使官署度过,第四年在老家树林冲度过,第五年在父亲的江宁布政使官署度过。今年却天各一方,音信不通,怎不叫人倍感伤怀?又怎不叫人往事萦怀?

在常熟的三年,每年四月二十九日汪正珠生日和十月十四日李振钧生日,两人都要去攀登虞山,荡舟尚湖。最重要的是,那个时候,汪正珠的身体状况还不错,玩上一天也没有什么大碍。

他们一般是清晨先到兴福寺进香,登上兴福寺的方塔远眺虞山和尚湖的秀丽风光。然后,先登虞山,或寻昭明太子萧统的读书台,或登“达观亭”极目远眺。李振钧记得两人第一次听人说虞山上有一座“达观亭”,以为是“大观亭”,因为老家安庆也有一座“大观亭”,于是几乎跑遍虞山,才在东岭之巅上找到一片废墟。二人面对废墟,感叹过后,眺望四周,心中油然升起盛衰之叹。

下山以后,还可以在尚湖上荡舟。湖山相依,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美不胜收。船夫轻摇着小船,李振钧扶着汪正珠坐在船中,看着船头划开碧水,浪花向着两边扩张开去,十分有趣。青山倒映在水里,小船就像从青山上划过一般。李振钧偶尔动一下身子,小船就晃得厉害。汪正珠就会紧紧地抓住他的手臂,但不管小船晃得多么厉害,她都不会像有的女孩子那样夸张地尖叫。

常熟的美食很多。汪正珠听说有一种美食名叫“叫化鸡”,非常好奇。李振钧就陪着她大街小巷去找,终于在一个不起眼的巷子里找到了。他们叫了一份,店家端上一个葫芦大的烧得热热的黄泥巴疙瘩,放在他们面前,把二人吓了一大跳。正当二人不知所措时,店家拿出一个小木锤,敲了敲,黄泥巴疙瘩就裂开了,一股香气扑面而来,露出一只油润嫩黄的整鸡来。吃惊之余,李振钧掰下一只鸡腿,送到汪正珠的面前,汪正珠只是闻了闻香气,就推开李振钧的手说:“我吃不了这么多,这个还是你吃吧。我吃一个鸡翅就够了。”李振钧又掰下一个鸡翅,送给汪正珠,兴奋地看着她小心翼翼地咬了一点点细细地嚼着,觉得那样子特别美。

还有一次,两人去吃莲子血糯饭。雪白的莲子,点缀着血红的糯米饭。汪正珠不敢吃那血红的饭粒,只是挑些莲子吃了。李振钧坐在她的对面,大口大口地吃着,嘴唇被染得血红。汪正珠见了,调侃道:“一只大老虎,张着血盆大口,吓坏了面前的小猪。”李振钧生肖属虎,汪正珠生肖属猪,故如此说。李振钧一只手用筷子敲着饭碗,一只手按着下巴,瞪大两眼装着老虎,拿腔拿调地说:“我这老虎不吃猪,吃素。”汪正珠听了,向来很少说笑的她也禁不住莞尔一笑。这一笑,笑得倾国倾城,笑得李振钧心里阳光灿烂。

常熟的三年,留下了许多浪漫美好的回忆。

随侍父亲回到老家树林冲那年,农历四月二十九是汪正珠的生日。前一天,祖母陈氏和母亲顾氏就把李振钧叫过去,叮嘱他在明天汪正珠生日的时候,带着她去龙门寺进香。李振钧并不想去,原因是怕拜佛求子会伤害到妻子。但是,陈氏跟他说:“孙媳妇身子骨不好,你早就应该去拜拜佛,求菩萨保佑她早日硬朗起来!”顾氏也在一旁帮腔道:“你陪她去拜拜佛,她知道你心里有她,没准病就好!”李振钧听了觉得有道理,就爽快地答应了。

回到自己房里,李振钧把祖母和母亲的意思一说,汪正珠听说可以去龙门寺进香,也爽快地答应了。不过,她转念一想,自己的事情,还有劳祖母和婆婆操心,很是过意不去。于是,她问李振钧道:“祖母和婆婆在哪个房间里?我得过去一下。”李振钧答道:“她们在祖母的房间里。——要不要我陪你过去?”汪正珠说了一声“不用啦”,就走出门去了。

第二天一早,一顶小轿抬着汪正珠,李振钧骑马走在前面,径往龙门寺而去。路上的人都驻足张望着,也有人悄悄地嘀咕着什么。李振钧猜得到他们嘀咕什么,无非是说汪正珠不会生孩子,只好到寺庙求菩萨。他并不在乎这些闲言碎语,但是他却十分担心汪正珠听了会受到无辜的伤害。

到了龙门寺,李振钧抢先下了马,快步走过去扶着妻子下轿。轿夫看着两人肩并肩、手拉手地走了进去,也不禁轻轻地喟叹了一声。

住持早已等在院子里,见过礼,就领着他们去里面喝茶。李家是大施主,李家的二公子、二少奶奶来进香,住持自然要格外殷勤地伺候着,不敢稍有怠慢。

进香的时候,燃放爆竹,击鼓鸣钟,很是庄严。住持敲了一下香案上的铜磬,发出一声悠长的清音。李振钧走过去,跪在蒲团上,双手合十,闭目祷告,神态十分严肃。汪正珠在一旁看了,心中突然涌起一阵感激,热泪也溢满眼眶。曾几何时,那个任性叛逆的丈夫不见了,眼前的丈夫为了他仿佛变成了一个虔诚的佛家弟子。待李振钧跪拜之后,汪正珠满怀虔诚地走过去,李振钧以为搀扶一下她,她坚决的推开他的手,跪倒在佛前。她俯伏在地,默默地祷告了许久,才抬起头三跪九拜,及其真诚。李振钧在一旁看了,心中热热的,眼圈都快红了。他再次伸出手去要搀扶妻子起身,汪正珠再次坚定地拒绝,非要自己吃力地站立起来。她说:“这样才算虔诚!”

汪正珠站稳身子,又从身上取出一锭银子,双手交给住持作为额外的香火钱。住持双手接过,放在香案上,双手合十,连声口诵“阿弥陀佛”:“佛祖保佑女施主身体健康,早生贵子!”汪正珠连忙双手合十,低眉颔首。

告辞住持,走出寺门。汪正珠脸上现出了久违的红晕。李振钧拉住妻子的双手,久久凝视着她的面庞,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兴奋地说:“菩萨显灵了,阿弥陀佛!”然后,他们又到四周看看。汪正珠饶有兴趣地听着丈夫给她讲龙门寺的历史,讲清远禅师住持龙门寺时,龙门山一时高僧云集,学人如云的盛况。两人来到寺后小山上的灵光台前。

北宋年间,清远禅师住持龙门寺,对寺院进行了扩建。竣工后,又主持修建了在禅林中颇具影响的灵光台,以安葬十方禅僧火化后的灵骨。灵光台建成后,清远禅师亲自题写了碑铭《题灵光台壁》。李振钧和汪正珠找到石壁,拿着小树枝小心翼翼地剔除着碑上的青苔,慢慢辨认着碑上的文字:“政和七年院成,别于南山下作灵光台。台上立双浮图,西向见日没处,是谓归根收藏之旨也。一窣堵波,以奉前后宗师化尽报体。一窣堵波,用安十方禅僧火后遗骨。是二者爰彰寂灭之道,殊途而同归,万灵咸会者也。吾之朽骨,亦藏于此,世宜遵守之。长而且久,与夫虚空齐寿者。”

后来,清远奉旨移住和州褒禅山寺,但仅住持一年多时间,便以病退,寄居在同门师兄克勤住持的江宁蒋山寺东堂。不久病逝,弟子们遵照清远生前遗愿,将他的灵骨从江宁蒋山寺迎回太湖县龙门寺,安葬在他生前亲建的灵光台,并建起一座高高的灵塔,于是这里便有了三座高塔。

后来,龙门寺几度兴衰,清远禅师的宏愿终究没有实现,灵光台逐渐荒废,淹没在历史的烟尘之中,连名字都当地人改作了“三塔湾”。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