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寄慨遥深心灵共振(1 / 2)

月上中天,江声依旧。

伫立良久,李振钧重新提笔饱蘸浓墨,在壁间题下一联:

秋色满东南,自赤壁以还,与客泛舟无此乐;

大江流日夜,问青莲而后,举杯邀月更何人。

前人在大观亭的题联甚多,但李振钧的这幅对联历来被视为大观亭的“压台之联”。为什么前人对这幅对联评价如此之高呢?有比较才有鉴别。我们先来欣赏几副大观亭的楹联。

陶澍题安庆大观亭联:

倚槛苍茫千古事;

过江多少六朝山。

陶澍(1779年—1839年),字子霖,一字子云,湖南安化人,清代经世派主要代表人物、湖湘经世派第一人、道光朝重臣。清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累官至两江总督,加太子少保,任内督办海运,剔除盐政积弊,兴修水利,并设义仓以救荒年。道光十九年(1839年),病逝于两江督署,赠太子太保衔,谥号“文毅”,入祀贤良祠。有《印心石屋诗抄》《蜀輶日记》《陶文毅公全集》等传世。陶澍曾任安徽布政使、巡抚,题写大观亭联当在其任内。全联触景生情,江山依旧,世事苍茫。作为朝廷重臣、湖湘经世派第一人,虽然潜心于学术,通贯经史,“以经术为治术”,主张经世致用。但面对内外交困的现实,他发出的感叹是深沉的,也是无奈的。安庆对岸的南京,曾经的六朝古都,曾经让多少文人志士吊古伤今,曾经寄托着多少文人志士兴亡之感。面对大清帝国的逐渐衰败的暗淡前景,陶澍的心情或许亦如眼前的苍茫景象一般迷茫吧!

彭玉麟题安庆大观亭长联:

五千年皖公何在,地接东南,消除浩劫,选胜快登临,尽鹤唳丹霄,鸥盟黄浦,拓此一亭佳景,荡涤胸襟,寄语墨客骚人,莫辜负新秋风月;

卅六载贱子重来,天开图画,俯仰狂吟,凭栏休感慨,看龙峦叠翠,鹅屿浮青,骋我百战壮怀,放开眼界,收览练湖潜岳,依然是旧日山河。

彭玉麟(1816-1890),字雪琴,号退省庵主人、吟香外史,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府(今安徽安庆)。清朝晚期军事家、书画家,人称“雪帅”。湘军水师创建者、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累官至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书,封一等轻车都尉。彭玉麟不治私产、不御姬妾。于军事之暇,作画吟诗,尤以画梅闻名。所绘梅花“老干繁枝,鳞鳞万玉”,被曾国藩称为“兵家梅花”。作为一位叱咤风云的军事家,作为一名安庆人,彭玉麟对故乡的山水胜境极尽赞美之余,一边寄语墨客骚人“莫辜负新秋风月”,一边感叹“依然是旧日山河”,寄慨尤深。

邓廷桢题安庆大观亭联:

樽前帆影,槛外岚光,数胜迹重重,都向江头开画本

楼上仙人,阁中帝子,溯游踪历历,又来亭畔吊忠魂

邓廷桢(1776-1846),字维周,江苏江宁人。祖籍吴县洞庭西山明月湾(今属苏州),清代官吏,鸦片战争将领之一,抗英禁烟民族英雄。嘉庆六年(1801年)进士,工书法、擅诗文、授编修,官至云贵、闽浙、两广总督,与林则徐协力查禁鸦片,击退英舰挑衅。后调闽浙,被扣上“在粤办理不善”的罪名谪戍伊犁。赦释放还后,迁至陕西巡抚。有《石砚斋诗抄》等多部著作传世。道光六年(1826)任安徽巡抚,至道光十五年(1835)升任两广总督。邓廷桢的上联对宜城山水胜迹的描绘和赞叹,下联将大观亭与黄鹤楼、滕王阁对举,突出大观亭纪念对象的特殊,表达对“忠魂”的凭吊。因为身份的原因,邓廷桢更加看重的不是骚客迁人,而是誓死捍卫安庆的英雄余阙。

上面所引几副大观亭楹联,作者都是朝廷倚重的大臣,而且都为朝廷扛起过重担,也曾经为朝廷所贬斥。但是,他们登临大观亭,面对无限江山,除了欣赏、赞叹,不缺少忧患意识,但缺的是对中国历史的深层次思考。

我们再来看看李振钧的题联。

上联“秋色满东南”截取自宋米黻《垂虹亭》诗句“垂虹秋色满东南”,切合安庆的地理位置,凸现景色之美,境界之阔大。“与客泛舟”出自苏轼《前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苏轼在赋中说“于是饮酒乐甚”,而作者说“自赤壁以还,与客泛舟无此乐”,遗憾自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