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百合花中约定归宿39(1 / 2)

李振钧继续着刚才的回忆。

夫妻二人瞻仰了清远禅师的灵塔后,正准备下山。汪正珠抬头望望天空,问李振钧道:“今天既然来了,时间尚早,我们不妨再往上走走。上面树木这么繁茂,肯定还有什么地方值得看看。”

李振钧体贴地问道:“你吃得消吗?”汪正珠点头道:“没得事!”汪正珠又想起什么似的,看着李振钧问道:“记得你说过有座百合山,不知道在不在这附近?”

李振钧笑着道:“我不过随便一说,你怎么就记住了?”

汪正珠也笑着道:“你说的每一句话我都记着呢。——我们去看看?”

李振钧说道:“好吧。”回头对轿夫吩咐道:“太太想去百合山,你们一路上小心啊!”两名轿夫一脸惊讶,但很快就回过神来,点头答道:“是!二少爷放心!”

于是,李振钧扶持着妻子上了轿,看着轿夫们脚步稳当,才放心地骑上马,跟在后头。

他们从龙门寺右边的一条小路上去。

他们来到百合山下的溪谷里,路里边有一处瀑布,水头不是很高,且顺着倾斜的石滩奔腾数丈之后,才跌落进一方水潭里。两边古树高耸,藤蔓覆盖,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颇为幽静,大可以与柳宗元的小石潭媲美。李振钧抬头望去,接下来就得上坡了,他便提议休息一下。两人便走过去,在水潭边上的一块大石头上坐了下来。

幽深的溪谷,碧绿的菖蒲,清澈的潭水,活泼的游鱼。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潭面,碧波粼粼,金色的阳光在水面跳跃着,闪烁着。李振钧童心大发,正想着要脱了鞋袜,到潭中玩水,捉鱼。汪正珠立即阻止道:“山里水凉,别下去了。”李振钧笑着说:“你怎么知道我想下水去?”汪正珠回答道:“你不说话,说明你正在琢磨着什么。此时此刻,你除了想去玩水,难道在作诗不成?”李振钧被妻子说破了心思,只好调侃道:“眼前有景道不得,为有夫人在面前。”汪正珠听了也打趣道:“就算你比得上李太白,我可没有崔颢的才气。”李振钧觍着脸说:“李太白不就是‘斗酒诗百篇’嘛,你若任我喝酒,何止百篇?”汪正珠扑哧一笑道:“原来你是在变着法子损我呀,我还以为你是在夸我呢!”李振钧赶忙赔笑道:“岂敢岂敢!夫人不让多喝酒,分明是为了我好嘛,这个我是心有灵犀的。”汪正珠连忙反问道:“就你有!”李振钧想起刚才汪正珠不让他下水的事,不禁哈哈大笑,“你也有,你也有!——不对,是你有,我才有!”汪正珠轻轻锤了一下李振钧的肩膀,笑骂道:“看你能的!”

一阵微风吹过,瀑布的飞沫掠过脸庞,凉飕飕的,十分惬意。汪正珠兴致勃勃,伸手摘了一片菖蒲叶子,放到鼻子前闻闻,赞叹道:“好香!”说完就让李振钧帮她采了一大把菖蒲。李振钧问她要干什么,她笑着答道:“菖蒲是剑,艾叶是盾牌,两样都很辟邪。我要为你用这两样东西做一个香囊,让你时时带在身上,保佑你平平安安!”

李振钧故意说道:“我又不像屈原身在官场,我天天有你陪着,哪里来的邪气要辟呢?”

汪正珠一本正经地说:“你现在不在官场,将来总会踏足官场嘛!再说,我这样子,恐怕也不能一直陪着你吧。”李振钧急忙说:“你一定要一直陪着我,永远陪着我,陪到白头偕老!”

汪正珠手里摆弄着菖蒲,嘴里幽幽地说:“我倒是想着永远陪着你,就怕我没有那个……”李振钧急忙打断她的话,“我们上山吧!”

来到密林中的一处荒坡上。荒坡上长着一棵古樟,树冠很大,浓荫如盖。李振钧在古樟树下跳下马,招呼仆人落稳了轿,才扶着汪正珠走出轿来。

二人并肩而立,只见面前十分开阔,山峦重叠,景色宜人。再收回目光,在荒坡上搜寻起来,果然零零星星的散布着野生的百合。只是长得细细瘦瘦的,虽然也顶着一些小小的花朵,但是并不十分起眼。

李振钧扶着汪正珠向上走了几步,汪正珠忽然喊道:“你看!”李振钧顺着她的手指方向望去,在一处稍稍凹陷的地方,果然生长着一丛长势十分旺盛的百合。茎杆比人还要高,花朵显然也十分硕大。

汪正珠不待李振钧扶着,就向那里走去。李振钧急忙跟了过去。汪正珠在那丛百合花前站定,俯身注视良久,还触近鼻子闻了闻才直起身子,李振钧连忙扶着她。汪正珠抬头看着李振钧,笑了一笑,说:“这里真好!这花真香!”李振钧有些不解地望着她,没有做声。

汪正珠见李振钧没有做声,就轻声吟诵道;“团栾蜂蕊簇枝间,铅鼎成丹七返还。乞与幽人伴幽壑,不妨相对两朱颜。”

李振钧恍然大悟,也脱口而出吟诵道:“睡起伥伥扇嬾摇,枕痕著面未全消。山丹石竹俱零落,孤蝶飞来伴寂寥。”

汪正珠笑道:“我更喜欢陆放翁的另一首:‘芳兰移取遍中林,余地何妨种玉簪,更乞两丛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

李振钧哈哈大笑道:“陆放翁何止‘七十尚童心’啊?七十五岁高龄重游沈氏园,还写下了著名的《沈园二首》呢!”

汪正珠幽幽道:“唐婉一个普通的女子,能够得到陆放翁的永生怀念,她是多么幸运的人的人啊!”

李振钧知道自己刚才的话说错了,不该取笑陆放翁。但是一时又不知道说什么好,于是轻轻吟诵起陆放翁的《沈园二首》:“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汪正珠跟着轻声吟诵起来:“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