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时间(1 / 1)

现在想来,胶州的那一年时光对自己和学校都是双赢时间,胶州学校的同学大部分是本地的,生活安逸且满足,而来自农村的自己则对当时的生活充满羡慕,应该是当时的处境激发了自己想要改变的志气吧,那段时间学习很努力,而当地的同学被自己带动的也很努力,形成了一个比较好的互相比较争先的学习状态。当然,自己原生家庭是很难负担自己在胶州的费用的,学校很人性化,特地帮我们办理了校园卡,不仅免除了我们全部的学费、杂费、书本费,每月还给我们打五百元生活费,另如果我们返回老家还帮我们报销往返的路费。当然因为自己事外地的,每逢周六日,处的关系比较好的当地的几个同学会从自家里帮我们带东西改善伙食,也是因此吧,新学校的生活融入的比较快,未来一段时间的生活轨迹也再次回到了学校。

胶州学校不同于之前的沂水学校,班级里人数少了一半,偌大的教室只有四十几个人,课桌椅也由原先的两人一桌变成一人一桌,当然仍然是每两位同学挨在一起,也算是有同桌。学校的管理比较人性化,课间休息的选择比较多,可以在教室学习、可以到操场活动、甚至可以回宿舍休息,周六日也不像之前一样,没有课,可以自己安排留在学校自习,也可以选择外出游玩或返家休息。不知是距离的缘故还是习惯的缘故,自己是每个月回家一次的,其他的周六日时间大部分是在学校睡觉休息,也少不了被邀请到胶州同学家里做客或者无聊到去学校附近的超市闲逛。大概是回到学校第三四个月的时间上吧,办理来了一对双胞胎兄弟,我们处理非常好,在一个周末的时间,受邀请前去他们家做客,许是特意和他们父母沟通过的原因吧,他们父母提前收拾并离开了,当进入小区通过电梯到达他们的家门口时,城市生活的便利再次冲击到了,打开门、打开灯,明亮的室内装修、铺满地面的大理石地板、进门玄关及客厅茶几下的柔软地毯,自己一下子局促了起来,当时应该是紧张的缘故吧,除了进小区进门的第一印象,只记得当时在他们家里吃了面包火腿肠。

切身感受到的胶州的烟火气使自己进一步明白了未来可期,每当回到家,都会忍不住向父母姐弟介绍自己的生活所见,换来他们羡慕与鼓励的目光。那个时段城市也是不限制燃放烟花的,那年春节后,我们的开学时间早于元宵节,到了下午上完课,同桌便邀请我一起去学校斜对面的公园去观赏烟花,他很兴奋,而不明所以的自己跟在后面。到了时候发现确实震撼,工作的广场被武警封锁出了一个非常大的空地,发射烟花的各种炮管及设施已安放完毕,每个设备的旁边占了两位燃放兵,在他们旁边是一箱箱待燃放的烟花。开始时间是八点整,七点多的时候广场周边已是人山人海,回到学校已是近晚上十点了,第一次看到如此规模的烟花秀,那一夜兴奋持续到后半夜。

虽然班里的人员比较少,但真正相处的时间也是不多的,前后左右桌的同学最为熟悉,再往外就是学习成绩好或者是大家公认的美女帅哥会相对熟悉一些。当时班里的同学中,成绩好的以女生为主,基本霸占前十名中的前五,自己与另外的两个男同学则是前十名里常见的男生,对自己熟悉的或者想与自己熟悉的同学还是比较多的,现在想当时自己认为的身高和长相应该不是当时的决定性优势。异性相吸的原因吧,也许是自己心理作怪,有记忆的同学中女性比男性多,印象也更为深刻。在胶州学校,班主任安排座位是根据身高视力的,而且一旦确认位置后基本上就是横向移动了,除非是特殊申请,我们每个月往右侧挪移一排,到北侧墙根后下个月挪到最南侧墙根。可能是因为视力问题吧,我身后的和我身前的两个同桌都是两位女同学,后面的俩成绩在班里是中下游,前面的俩成绩是中上游,讲印象对后面的两位印象更深刻,只是名字现在是记住前面的而忘记后面的了,大概是因为后面的给我起了外号“小辉”,当时缘由忘记了,只是不像以前那样,对于这个外号自己接受了。

对胶州的印象就是海腥味,尤其是到阴天下雨且刮风的时候,至于其他的也就是饮食了。和瑞排骨米饭,一家开在学校西北角的小饭店,十三块钱吃饱的吃法,排骨还可以额外加菜,定完标准后米饭随便吃,那大概是自己在那个时段唯一可以支付的奢侈了。还记得刚到学校食堂买饭的时候,干净卫生的食堂摆满了各类菜品,因不知道价格每看到想吃的总要先询问价格,“鱿鱼大蒜多少钱”大概是自己问的最尴尬的一道菜品了,饮食地域的差别吧,家乡对洋葱的称呼为“大蒜”,而胶州的大蒜就是真的蒜,与打菜的阿姨重述了好几遍,最终以给我来份“那个吧”收场,再到后来普通话、学名是自己关注的角度了。

胶州学校那不到一年的时间过的还是比较快的,在临近高考前,“5.12”爆发了,我们正式的默哀、纪念,班主任也是第一次拿出一节课的时间和大家讨论生命的珍贵,谈论大家生活在盛世的幸运,也是那次吧,引发了我和后位同学关于哲学的讨论,唯物、唯心、唯外、唯内、惟他、唯己,像是为自己打开了一扇新的思考之门,我们商定好未来上到大学再讨论,只是后来他去了大连,我到了济南。

第二次的高考非常顺利,自己分配的考场就设在学校内,所有考的科目大抵都是提前交卷出来的,到考试成绩出来,预期和实际竟完全相反,文综、数学成绩锵锵到达预期,语文、英语低于预期不少,以致在查出成绩后感觉无脸见语文及英语老师,后来与班主任沟通,得到了肯定了赞赏,高中生活就此画上了完整的句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