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份不安(1 / 1)

高中生活可以说有条不紊,慢慢的进入到高三冲刺阶段,每天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跑着,有不安、有兴奋、有踌躇、有徘徊,但改不了的是每日的白天黑夜交替,还有那进一步成熟的心智。开始接受永恒的变化,开始认可身边接触的物件在一遍遍升级的实际,黑白屏、蓝屏、彩屏,直板、翻盖、滑盖,手机、电视等更新换代可以说一年一个样,虽然仍不免感叹羡慕,但对新事物已不再那么好奇,只是默默的给自己下定决心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将来的家里添置最新款的背投电视和最新款手机。

在交通并不发达的年代,三十公里求学路确实给成长中的孩子带来了不少的困扰,高二开学的上学期吧,初中镇上的铁路建成通车,整个县里还搞了比较盛大的庆祝氛围。也就是在那时了解到了整个县域经济被一条沂河划分为东西两部分,沂河东片区富且高速发展着,沂河西片区穷且落后,应该是在高二的下学期吧,县域的沂河治理建设工作如火如荼的展开了,跳楼的、跳河的、文的、武的,一时间各种和谐的不和谐的段子满天飞,不过出于好奇与兴奋,跨沂河桥建成后班里的同学兼兄弟还抽出那每月仅有的一天时间徒步体验观赏了一番,如今的沂河景色俨然是县域经济的红牌,还是交通距离的限制吧,却也没有真正的去体验消费过。

兴许是高中时段开始对金钱有了比较明确的认知吧,开始关心家里的收入及支出,开始理解父母亲的计算,也开始思考如何利用自己手里的钱。父亲是在初中生活的后半段开始到济南务工的,他的经历带有时代的印记,同样也没躲过时代的问题,因为有一定的头脑吧,他在外出务工前曾有一段时间是往县里的某个施工老板那送石料的,因是长期性的,后面有一段时间的费用一直没给结算,每年春节前放假回家父亲总是带着母亲前往债主那催要欠款,有事要连续几天一直持续到除夕前日,要得到全家欢喜,要不到总免不了对债主的一吨词语问候,到最后是放弃了还是部分放弃了已是不好求证,但那真实的生活却刻划进记忆。

沂水高中的最后一年是万分紧张的,所有的课余生活均被取消,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所有人都像被上了玄一样机械的运动着,只要是与自己不直接的相关肯定是影响不了自己。也是在那一年吧,大家走向了不一样的道路,音乐专长、美术专长、体育专长等陆续的出现了一些当时不理解的调整,在高考成绩下来报志愿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原来高考也不只是文化课唯一标准。像初中时间一样,同学录在高中时节也是被禁止的,只不过已成长的自己还是在高中时间留下了一本满员的同学录,即使已在繁华的都市生活了很久,每当回到生养的老家翻开已泛黄的纸业,那清秀的字眼字意仍会激起尘封的涟漪。

沂水的高考成绩非常的不理想,班级里八十多人过二本线的总共9人。其他,三分之一的同学直接选择了退学返家从事父辈祖辈传下来或安排的行当(实际上大部分外出务工了),三分之一的同学因即使复读考入理想院校可能也较小的原因选择进入职专技校,少数几个同学选择进了部队历练,剩余人的选择便是复读复考。因父母耳提面命的原因吧,自己对于复读是比较排斥的,对于再次花费家里资金参加高考初始时是不报期望的,许是地域差异吧,那一年自己随便填了一个志愿后竟阴差阳错的认识了一位在青岛胶州高中任职的同乡老师,应该是谈的比较合得来,或者本来这位同乡就有着不一样的打算,在入学通知书下来之前他租了一辆车带我和几位同年高考失意的同学到他所在的学校参观学习。也许是有些双重准备吧,他先介绍我们到了胶州的一个制鞋工厂打工,在经历了一个多月的适应后,我们对单调的流水线和那新鞋胶底的气味已是反感透顶,当在胶州高中可以复读且不需要承担任何费用的橄榄枝伸过来的时候,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再次踏进校园。

青岛胶州的生活算是一个周转站吧,选择再次返回校园的那天,我们便离开工厂返回到家里,在向父母亲报备完后开始准备再次报道的物品。这一次,自己一个人独自出发,从踏上自隔壁村庄至县城的公交车开始,延续到后来大学毕业前再到哪里都没有人接过站,化肥袋子里装着之前用过的书本,一个用了几年的黑色书包。第一次自己独立坐远途大巴车的原因吧,司机出于好意将我放在了一个可以直达学校的公交站牌,当我拿着一张百元大钞上到公交车上的时候傻眼了,自动投币不找零,公交司机催促我尽快投币买票,我只能让过一个后来者再让下一个后来者。“我帮他投币吧”,当我坐下的那刻,脸已热到脖子,一位后来上车的美女帮我化解了第一次坐公交不懂自动售票的窘迫。

到学校报到后,新的班主任老师将我安排到了宿舍,当打开门的那刻,感觉自己进入到了新的世界,诺达的宿舍有四张双层床,六个床面两个学习桌面,宿舍内单独设立卫生间,不仅有暖气还有独立的热水器,宿舍的里里外外也铺面了干净明亮的瓷砖,原来学生宿舍还可以这样建。许是前期有人专门嘱咐过的,班主任安排完宿舍后还帮安排了一个当地的同学带领自己熟悉学校,崭新的橡胶操场、干净的带着桌椅板凳的食堂、随处可见的有着同学正在使用着体育设施,好像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毫无预期的生活到了一个原本在理想中才敢有的水平。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