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王朝正统228(2 / 2)

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逐渐消化中原各氏族是各族的习惯人文风俗得到了广泛认同,于是成立了统一的民族国家。

汉族,这个名称就是继承于汉朝,也就是汉朝统治区域的人都是汉族的最原始来源。

秦朝并西戎,汉吞南蛮,晋国虽然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分裂南北朝。但是由于晋朝衣冠南渡是中原文化彻底掌控了长江以南的广袤国土。

隋朝立国之后,开科举。打破氏族之间的隔阂,躺在谁的基础之上不断削弱世家大族。终于在黄巢在唐朝的基础上又踹了一脚,彻底终结了世家大族的统治。使汉族彻底成为了一个民族的,也成了华夏国人的另一个名称。

明朝建立后,国人的血统中又加入了蒙古,色目等少数民族的血液。所以中华民族并不只是单一的汉族。而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这些民族的统称。

所谓的中华民族历来是东亚地区游牧民族和我们相互融合的产物,这才是中华民族。

所谓华夏文明,实际上是以中原农业文明为主,然后在历次的冲突和掠夺中不断融入周围的游牧民族的血脉。

中国农业文化里即保持着文质彬彬智的一面,也拥有血性,有战斗能力的一面,这是华夏文明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所以说东亚游牧业文明灭掉了中国国家和中国传统文化,这个说法是不成立的。

虽然农业在中国历史上有两次少数民族建立中原的统一政权,第一次是元。第二次是清。

林夕在后世听说有一种说法,元朝和清朝不属于我们中国的历史并在社会上广泛传播。我这里可以明确的说到,元朝的皇帝依然是我们汉民族的。正统历史连朱元璋都承认蒙元的正统地位。

忽必烈是元朝皇帝,但是你知道吗?忽必烈曾经带着汉人军队到草原屠戮蒙古人,并血洗了蒙古圣地哈拉和林。

其实早在成吉思汗时代,大蒙古国就因为不同的经济模式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因为草原是畜牧经济,自然增长非常缓慢,蒙古贵族要实现财富快速增值,就必须发动战争,到处抢掠。

而草原之外的汉地是农业经济,需要用选拔人才、调整赋税等方式来治理,要实现财富增值,就必须有稳定的环境。

于是,根据自身利益的不同,蒙古贵族们就逐渐产生了两种倾向,一种要求发动战争,杀掉汉地的人口,把所有土地都变为牧场,代表人物就是成吉思汗留下来的蒙古旧贵族。

另一种要求,保留旱地的人口,让他们种田,织布政府每年收取赋税,代表人物就是耶律楚才等汉化归附官僚。

虽然蒙古旧贵族的主张暂时占据上风,但从长远来看,他们的路线几乎没有可持续性。

因为蒙古能征服的疆土是有边界的,越是离蒙古草原遥远的地方,蒙古的统治力就越虚弱。用开疆拓土来获取经济增长点,初期效果明显,但显然不是长久之计。

那么,在已经征服的地方深度经营,恢复存量经济,并且做大做强,便是蒙古唯一的出路。

在这样的背景下,蒙古内部虽然存在畜牧与农耕、杀汉与保汉的争论,但随着蒙古在中国的疆土越来越大,尤其蒙古军队的战斗力需要重甲钢刀。和火炮等。游牧民族根本不可能生产出来的东西日益增多。汉地的手工业越来越重要,而旱地的手工业又需要农业的养育,汉化归附官僚也越来越重要。

此外,蒙古在中原汉地封的真定史氏、东平严氏等大批汉人世侯,这些汉族世候和蒙古族贵族也有权力之争,于是汉人世候也希望扶持一个自己人上位,来代表自己的利益。

就这样,汉人世候和汉化归化官僚结盟,给蒙古的汉化路线提供了雄厚的武力保障。而他们后来选中的代表,就是位高权重的蒙古王爷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蒙哥的弟弟。

南宋淳祐十一年刚被选为蒙古大汗的蒙哥就以记长且贤的名义,命忽必烈在金连川开府,全权治理晋、冀、鲁、豫、陕、甘这些地区,正所谓凡军民在汉南者皆总之。

其实早在哈拉和林的时候,忽必烈志大有为于天下,招揽了赵娣、董文用、窦墨、姚叔、张德辉等汉族官僚,组建起自己的原始版底,甚至在张德辉的请求下,务必烈自封为儒教大宗师。

主政汉地以后,忽必烈不仅在汴梁设立经略司,专门负责屯田耕战事务,还和史天泽等汉人世候结盟,成为汉化归附官僚和汉人世候的总代表。蒙古汉化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的总代表,在汉地建立起稳固的根据地。

蒙哥继位的八年后,蒙哥命阿里不哥留守蒙古本部,亲率4万兵马进攻四川,并令忽必烈和汉人侍侯张柔攻鄂州,兀良合台自云南攻广西,准备三路兵马在鄂州会师,然后沿长江东进,直取临安。

结果蒙哥死在四川的钓鱼山,这就意味着蒙古出现巨大的权力真空,蒙古旧贵族和汉化势力都有机会扶持自己的代言人倾向于自己的政策。

于是在公元1260年4月,在汉化归附官僚、汉人世侯以及部分蒙古旧贵族的支持下,忽必烈在开平城即皇帝位,建元中统。

随后,忽必烈设立中书省处理政务,实路宣抚司治理地方,任用的主政官员大部分是汉化归附官僚。

例如中书省平昌政事王文统、燕京路宣浮使李德辉、帝都济南等陆宣抚使宋子珍、河南宣抚使史天泽,平阳太原路宣抚使张德辉、东平路宣抚史姚枢,京兆路宣抚使连西县等等。

把忽必烈登基称帝的消息传回蒙古本部,蒙古旧贵族立即拥立阿里不克在哈拉和林即位,成蒙古大汗。

就这样,因为经济基础的不同,成吉思汗创建了大蒙古国,正式分裂了

因为大部分蒙古旧贵族都拥护阿里布哥,所以阿里布克控制着蒙古本部、新疆、中亚、小亚西亚和四川的广袤地区。忽必烈实际控制的地方只有长城以南、淮河以北的中原汉地。

为了争夺蒙古的最高领导权,也为维护自己的政治主张,汉化归附官僚汉人士侯和蒙古旧贵族,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也陆续爆发了三场大战。第一场大战是在关陇地区进行的。1260年5月,忽必烈麾下的汪良臣、河丹八村三路兵马组成精锐兵团,在甘肃山丹地区和阿里布克的支持者魂都海等人正面对决。破敌军关陇平定。

而就在关武大战正在进行的时候,忽必烈就命令中原汉帝向开平府送万匹战马、十万石粮食、羊裘和皮帽等后勤物资,并命汉人师侯东平延续带1.5万兵马赶赴开平,给下一场大战做了充分的准备。于是在公元1260年底,忽必烈统率少量蒙古骑兵、大量汉人士侯亲征阿里布哥,两军在哈拉和林郊外大战一场,忽必烈大胜。随后进入哈拉河林展开血腥的侵袭,阿里布哥则逃亡叶尼塞河上游地区。忽必烈的战斗力之所以这么强,有两个原因。

其一是军事方面的,那些汉人世侯们甲帐精锐,所向无前,尤其是顺天张氏、东平严氏、真定史氏的军队,都是习兵戈骑射的强悍部队,战斗力远超蒙古人。

其二是经济方面的,阿里不哥的势力范围都是经济薄弱地区,几乎不产粮食和原材料,史书记载,哈拉和灵芝食粮饮料皆自汉地转运而。那么,忽必烈掌控了汉地,关闭了通往蒙古本部的物流通道,就给蒙古本部造成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粮食危机。阿里不哥没有物资,军队战斗力又不如汉人,能打赢才见鬼了。

一直苟延残喘到南宋景定五年;至元元年阿里不哥只剩下几千士卒,无奈之下向忽必烈投降那一年是甲子年,不知道这预示着什么。至此,忽必烈基本平定了蒙古本部。

从此忽必烈的元朝外,四个相对独立的国家,又称“兀鲁思”,分别是金帐汗国(又称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分了大蒙古国的领地。

随着忽必烈的汉化政策逐渐推进,甚至在东北地区都设置行中书省,这就侵犯了分封在东北的蒙古旧贵族的世袭利益。

于是在至元二十四年4月,以乃颜为首的蒙古旧贵族带着6万部队掀起反抗忽必烈的叛乱。

五月,忽必烈带着博罗湾的蒙古军和李廷的汉军从开平府出发,会征平叛。

在这次镇压叛乱的战争中,忽必烈担心两边的蒙古军相互之间有勾结,只敢用李廷的汉军做前锋,并且在夜晚组织敢死队炮轰叛军阵地。这是蒙古叛军军营大乱湖北的趁乱进攻,一举平定乃颜叛乱。

叛乱平定以后,忽必烈把乃颜裹在毡子里摔死,其他参与叛乱的蒙古旧贵族都被剥夺家产和封地,迁徙到江南安置起来。

经过这三场大战,意味着蒙古旧贵族在政治上全面失败,征服掠夺的蒙古经济路线全面失败,汉地的农业经济路线全面胜利。

汉化归附官僚和汉人士侯保住了基有利益,而忽必烈也正式坐稳皇位,巩固了元朝的江山社稷。从这个角度来看,元朝根本不是蒙古王朝,而是正儿八经的中原王朝。

同年忽必烈派梁王率领去到云南,进攻云南的大理段氏家族,并顺便在段世家族的协助之下蒙古人入侵结束了蒲甘王朝,并在此地设立土司归云南行中书省管辖。

至于后来的满清比方说努尔哈赤的父亲名字也叫觉昌安。其实啊,他一直自称叫佟教场。所谓绝长安,只是因为同教场的校场跟觉察的发音那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所以啊,才叫绝肠安。

佟教场正是觉长安自个儿认可的汉人名字,而佟啊,就是他本人认可的汉名。

万历末年,明朝的司业张岱到辽东视察,整理成了辽东略一书,这里边儿就有同佟教场,建州左卫都督千世也。

这样的话,其实不光是努尔哈赤的爷爷觉察安,就连他自个儿也说自己是姓佟的。

朝鲜的李朝实录里就记载了1596年的正月,努尔哈赤跟朝鲜的国书开头一句就是佟哈赤笔为移情视蒙,你朝鲜国与我女真二国往来行走通好,我二国无有动兵之意。

1605年的11月11号,努尔哈赤又跟朝鲜的边疆支书说,建州等处地方国王佟,为我二国所同一己事,所以啊,努尔哈赤呢,本来就姓佟。努尔哈赤的母亲是王杲女儿王镐,听名字就的娜拉氏。

因为成吉思汗的祖先被金人钉在了木驴上处死,所以这元朝对女真地区一直都是只要姓完颜的那都杀了。

所以明清时候那些姓完的那基本都冒充,而娜拉氏,一直都是女真当中的第一大姓。

努尔哈赤实际上是在起兵反叛明朝后,明朝那些官员对他起的昵称,称为奴儿.哈赤。

历史上就是努尔哈赤认的老祖宗蒙格铁莫尔的儿子,实际上是建州卫佟家分家的。

佟哈赤确认了分家的人当祖宗,咱也不知道人家怎么起就努尔哈赤这个名字。

后来有人说通古斯话,野猪皮嘛,其实野猪皮这个说法是从满清入主中原后修明史的努尔哈赤传,才出来的说法,书中努尔哈赤的意思是野猪皮,舒尔哈其是小野猪皮的意思,雅尔哈奇是豹皮的意思。

但这个说法我觉得不一定是真的,努尔哈赤的名字很可能就是来源于他反叛以后,明朝人对他的蔑称奴儿哈赤。

他本名儿应该就叫哈赤,佟哈赤。

忠臣佟达河的后代,或许连他自个儿的后人都不知道怎么称呼啊,叫佟哈赤吧,那岂不是把佟氏底裤都脱了?叫奴儿哈赤吧,这是蔑称那也不行,于是只能叫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这一辈子,从起兵造反中有很多事情都不符合常理。一般人起兵造反一定扩大到自己的基本面,扩大统治基础,而努尔哈赤却一直反其道而行,大肆屠杀统治区域的人。

虽然有一定的经济原因,努尔哈赤其实就是走的一个杀人放火受招安的路子。他把事情闹得大大的,最后让你受不了,最后招安我完事,可是没有想到明朝就是不招安的。

在他死之前,其实所谓的后金政权已达到了崩溃的边缘。直至他的儿子,皇太极改变了策略,真正的开始把造反当成事业来经营,才使后金政权转危为安。

还有另外一个证据,后金大军克抚顺,佟养性输款给努尔哈赤。

佟养正、佟养性遂携族归附,分别归入镶黄旗汉军旗分、正蓝旗汉军旗分。从这个举动来看佟家本身就是汉人。

佟养正之孙,国舅佟国纲于康熙二十七年三月十七日奏“窃臣祖原系满洲,被明人诱入开原,囚放抚顺。后太祖高皇帝兵取抚顺,将臣祖养真(正)并族人大半令居于佛阿拉。

明时以臣家原系满洲,明庭将臣族数百人尽行杀害。今臣等仍在汉军之列,能无伤心痛恨而告之于我皇上,请归满洲。”

但户部列举汉军旗分下佟国纲佐领文武官员数量后,建议“若将伊等俱归并满洲旗下,伊等佐领下有另户壮丁,其家人汉人众多,不便俱为满洲,而且汉军旗下佐领缺少应将,舅舅佟国纲等佐领停,其归并满洲旗下。

在满清朝廷一直重用佟家人,其实就是因为两家同祖。

佟家人和当时的统治者本来就是同族,只不过当时满清已经入驻中原,他们那个满族的身份就是法理正统,用来团结他们捏造出来那个满族的统治法理自然不能揭露真相,让自己丧失统治的正统性。

所以佟家人才会提及入满洲正黄旗,因为在那个时代只有自家人是最可信的。和明太祖朱元璋一样坐上皇位后立即重用自家人的意思是一样的。直到康熙朝满人已经正式坐稳江山才开始清理旁系的力量,重用嫡系。

而且历史上明确记载努尔哈赤造反是在什么时候?是在大明王朝将辽东的李家调离辽东之后,很有可能努尔哈赤就是李家的一只白手套,只不过李家后来玩儿脱了,满清入主的中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