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豆角胡同(1 / 2)

“师傅,咱们去这边看看。”

姜岐装作漫不经心靠近那个发出绛红宝光的旧货摊。

摊主埋着头。

愁眉苦脸看着摊子上的黄杨木雕立刀关公圣像摆件。

这破烂玩意是他从打小鼓的手中淘换而来。

也是他想瞎了心,信了打小鼓的邪。

说是这件木雕里藏着某个大户人家的秘密。

不然单单就这奇蠢无比的开脸,白送他都不要。

原本指望过手后,仔细找找,或许能找到那个秘密。

也能多挣点大黑十换些口粮。

结果搁手里大半年时间,什么秘密都找不到不说。

还被鸽子市里的同行传成了个天大的笑话。

没法子只能送去木器行。

又被木器行里嫌弃雕工粗糙,开脸奇蠢,年份又浅,样式粗大笨重。

说什么都不肯收。

只好跑来鸽子市练摊儿试试。

总不能白白砸在手里。

这可是家中老小,大半拉月的口粮。

姜岐蹲在摊上。

连眼神都不看那尊立刀关公圣像。

反而用手扒拉着另一尊自在观音像。

同样是黄杨木雕,民国时期不知名匠人作品。

年份虽然浅,雕工却比那立刀关公圣像要好得多。

飘逸流畅,开脸匀停,双目微闭,神色慈悲。

姜岐抬起头看着摊主问道:“这尊自在观音像怎么卖?”

摊主见好容易来了生意,急忙起身。

满脸陪笑。

“您要就十斤面粉拿走,或者三十五斤棒子面也成。”

62年,粮站面粉是一毛八分五一斤,棒子面五分五。

鸽子市上的价格要比国营粮站贵得多。

十斤面粉算起来差不多是折合人民币两块多左右,不要粮票。

姜岐摇摇头:“这年头,我手里哪里来这么些粮食?”

“还是算了。”

“年份太浅,又不是什么名家作品。”

“我不过想带回去给家中老太太看看。”

说着,姜岐拉着赵师傅起身要走。

姜岐想买这尊自在观音摆件。

为的是跟被易中海祭炼成功德至宝的聋老太太打好关系。

老太太房里原来有尊白瓷观音像,被棒梗砸了。

如今提起来还时不时抱怨贾张氏贾东旭母子教不好孩子,专管踢天弄井。

摊主生怕黄了生意,急忙道:“八斤面粉!”

“或是二十五斤棒子面都成!”

姜岐道:“一块五毛,我就带走。”

“粮食没有。”

摊主纠结了半晌,才道:“您再添五斤粮票成不成?”

姜岐这才随便拍拍那尊立刀关公圣像。

“那您饶上这个!”

就在姜岐的手掌接触到立刀关公圣像的一瞬间。

袖里乾坤技能空间中,出现一行鉴定文字。

“立刀武财神关公圣像摆件。”

“材质:黄杨木。”

“出品年代:民国二十一年。”

“近现代黄杨木雕大师朱子常最后一件作品。”

“提示:此作品底座暗藏汉代奇珍“多贺中国人民富五乳神兽镜”!

姜岐回想起那本古玩鉴定书籍中关于朱子常的介绍。

朱子常名正伦(一作阿伦),字子常。

浙江永嘉人,近现代著名黄杨木雕刻名家。

民国二十一年曾受黑狗子迫害,两度入狱。

现在想来。

昔年黑狗子只怕不是为了求刻木雕,目的应该是藏在底座中的这件汉代五乳神兽镜!

难怪这座关公圣像雕工如此粗糙笨重,完全没有半分朱子常的古意工整,流畅有力。

看来这是那位黄杨木雕大师为了保存这件汉代奇珍使的掩眼法!

传世的汉代五乳神兽镜其实不少。

但是唯一能称得上是国宝奇珍的只有这一件。

外区一周有工丽的隶书铭文。

“青盖作竟(镜)四夷服,多贺中国人民富,云雨时节五谷熟。”

姜岐手指摩挲着关公摆件,暗自一声叹息。

不管是什么年代。

总有人为了传承,为了信仰,忍辱负重,砥砺前行……

让那些曾经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奇珍异宝,不至风流云散……

赵师傅见姜岐手中摆弄的关公圣像雕工甚是笨重粗糙。

一张脸开得连他这门外汉都直摇头。

忍不住问道:“小七,那尊观音像看着倒是还好。”

“你要搭上这个玩意做什么?”

“这脸开得不成,太蠢。”

“都快赶上咱们厂里放电影那小子的脸长了!”

姜岐乐得龇牙咧嘴。

“师父,我就看着它像许大茂有趣!”

“等回头许大茂结婚,我送他当结婚礼物!”

摊主生怕被赵师傅破了生意。

磨了半天后槽牙,才道:“成!”

“那就饶上这尊武财神!”

“您回头且得常来我这小摊上瞧瞧。”

他实在不想留着那樽蠢货砸在手中,成为鸽子市上经久不衰的笑柄。

姜岐付了张大黑十,悄悄从袖里乾坤技能空间里取出五斤粮票一道递过去。

摊主找回零钱,长长舒了口气。

谢天谢地!

总算是将这笑话关公圣像撂了出去!

姜岐接收到来自摊主的大票喜悦激动情绪值,更是乐不可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