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财聚人散的“闹剧”55(1 / 2)

自唐海生到上海起便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他本是情报工作出身,虽有短暂的经济工作经验,但是他或者说他的上司低估了敌伪产业处理的难度。

因为成立时间较晚,以前接收的许多敌伪产业既不可能交还,帐册亦难以查找,而且由于它们和各机关尤其是有实权的军政机关在接收上的矛盾,它们的工作仍面临着相当的困难。

而中国官场贪腐有几千年历史,可以说无时无刻不存在。在抗战最艰苦的民族存亡危难时期,仍然有国民党大员胆敢侵吞汽油、药品等重要抗战物资,然后倒卖以牟取暴利。国民党各级官僚,才回到沦陷区,就如狮子大开口,用权力狂谋私利,给沦陷区人民留下极坏的印象。

唐海生本想通过何希龄从央行抽派一些专业人员,可是“清查团”的一系列作为再加上崔中石案子中他微妙的立场,何希龄断然拒绝央行趟这次浑水。

叶士钊便是这个时候被唐海生从“青干班”召回的。

唐海生拿着一叠告发信塞给叶士钊:“我知道你也没做过经济工作,就把它当做以前中统的情报工作好了,现在乱成一锅粥了。目前有几大乱像:一是抢,就是接收之初公开抢占房产和金银珠宝,仅上海一地的8500多幢敌伪房产中,被占抢占了5000多幢;二是占,就是以单位名义占有,再化公为私,其后发展为只要是敌伪财产,贴上封条就可据为已有,这也说不清了,各单位都有;其三是偷,或是监守自盗,原存有价值不菲的贵重物品,最后查封时已所余无几,或是援引外人直接盗窃,如上海流氓李兴等盗窃团伙;四是漏,就是日本人为了讨接收人员欢心,故意在移交清册中漏列若干财产,使之不经任何手续即落入接收人员私囊,而移交物资经层层转手,加造清册,又有不少被截留。在这个过程中,接收官员以敌产名义强占民产,或在收受贿赂之后,将敌主发还者,均所在多有。”

叶士钊把信塞回唐海生手里:“这如何能理清?!哪些是私产,哪些是国产?”

顾图南与魏若来也时刻关注这场发生在上海的“闹剧”。

魏若来:“按照财政部公布的法币与汪伪中储券的兑换办法,为1比200,以当前的物价指数计算,上海物价是重庆的约50倍,为整个法币使用区的约35倍,黑市法币与伪中储券的兑换价不过是1比80。这就是说沦陷区老百姓手上所仅有的财产一―伪币差不多已分文不值了。”

顾图南:“这对不少国民党中高层领导将领来说是天上掉下来的大蛋糕。但这种野蛮、掠夺式的接收,会让沦陷区民众对国民党大失所望、甚至恨之入骨。”

上海央行

唐海生带着重新申请的密令找到了何希龄:“何老,无论你愿不愿意,我们这次还得合作。”

何希龄:“孔先生已经不是央行总裁了。”

唐海生:“这是宋先生的意思。纺织业是此次接受的重点。上海是日本在华纺织业投资的主要城市。我们这次要接收61个日伪工厂以及他们的纱锭、布机、棉纱、棉布等一些列下游产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