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波澜又起90(1 / 2)

王浚是太原王氏的第三代精英,现在很多有重量的大士族,差不多都是都是东汉起家的,察举制的广泛实施,在各大郡形成了大家族,大士族。

在东汉末年当上郡守的大家族,发展一百多年,很多也就成了大族,九品中正制只不过把制造士族的速度,提升得更快了。

从时间上,太原王氏比琅琊王氏显赫得多,留在北方的王家,延续到了唐代。

当然标准不同的话,确实各有胜场,琅玡王氏南渡江东,最显赫的时候,达到所谓的王与马共天下。

琅玡王氏在江东显赫两百多年,直到发生侯景之乱,王家不愿意和卑贱出身的侯景联姻,惨遭屠戮,死了大部分人,琅琊王氏从此一蹶不振。

而太原王氏留下了一枝在北方,到了唐朝的时候,成为七姓十家,直到科举制度的出现,东汉以来的士族高门的历史才宣告终结。

王浚出镇北境十余年,倚靠鲜卑段部和乌桓人,保持了北方的相对稳定。

在传统的士族眼里,王浚是个乱了伦常秩序的人,应该降低他家的品位。

他为了收买战斗力强悍的游牧民族鲜卑和乌桓,嫁了一个女儿给鲜卑人段务目尘,又嫁了一个女儿嫁给了乌桓人苏恕延。

当然不止有两个“胡”女婿,大女儿王韶嫁给了枣嵩,二女儿王丽嫁给了卞稚仁,三女儿王则嫁给了孙回。

王浚搞得就是老丈人势力,任人唯亲,吏治败坏,这个时代,其实哪里吏治都差不多。

很多在南方中原的难民逃到了这里,对他的所作所为都很不满,选择离去。

他的做法不讲礼法,也是因为他曾经是庶子,不是嫡子,他爹死后,家族才把他立为嫡子,有这些被歧视的经历,他内心放得开。

有了权势兵马之后,在这个乱世,更没有人敢在他面前笑话他了,当年司马越权倾天下,拿他也没有办法。

南方中原的难民们远道而来,其实他们的头领,主要也是各郡乡里的大族,很大一部分百姓,都是大族的部曲奴婢,既然王浚的做法让他们不满,他们也是会离开。

王浚就让手下的军队,假扮贼人,追杀那些势单力薄的难民群体。

士族逃难到北方,总要找个依靠,鲜卑慕容部就成了他们的选择。

因为鲜卑慕容部对他们这些士族尊重,相对尊重,战斗力也很强。

于是河东郡的裴嶷,北平郡的阳耽,庐江郡的黄泓,代郡的鲁昌,都为慕容部效劳。

还为他们招揽了广平郡人游邃,北海郡人逄羡,北平郡人西方虔,西河郡人宋奭,封抽,裴开。平原郡人宋该,安定郡人皇甫岌,皇甫真,兰陵郡人缪恺,昌黎郡人刘斌,封奕,封裕。

一时间慕容部的人才济济,这也是慕容部的“太学”-东庠能开起来的原因。

鲜卑人和内附晋国的匈奴人不一样,和汉人的仇恨不是很深,匈奴人这么些年,杀死的汉人很多,间接导致饥荒死去的汉人,更是不可计数。

慕容部自己放牧,打仗,汉人为他们种地,士人们为他们治理,慕容廆这样重视士人的鲜卑头领,此时成了这些士人心中的雄主。

当然是没有办法,他们只是想活下去,心里是看不起这些鲜卑人的。鲜卑人也不放心这些汉人,南边来的流浪的,还是靠我们鲜卑收留。

王浚早晚要完蛋,北方没有其他的去处了,鲜卑段部,段家只会舞刀弄棒,一点不尊重他们。

石勒占领襄国之后,就来找王浚麻烦,残破,没有秩序的中原,把南北隔断。这里有王弥的旧部曹嶷,石勒,北方王浚说了算,刘琨只占据并州的一部分。

当年石勒在南方失利,往北占据襄国,王浚派遣鲜卑段部人攻打石勒,没打赢,结果还让石勒和段家成了朋友。

现在王浚让鲜卑段部出兵,给他狠狠打石勒,结果自己这亲家装死,不听他的。

在幽冀当惯了土皇帝的王浚哪里受得了这个委屈,你这不是不把我当老大了啊。

当即就用重金收买鲜卑拓跋部,鲜卑慕容部,去帮他干这个不听话的小弟。

结果很成功,这两个鲜卑部落,占据了段部不少的地盘。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王浚的虚弱,自己被石勒打,不敢打回去,向自己之前的同盟段家出手。

而且不是自己去,还是收买其他的势力,也许是在北方多年,财富积累了很多,想花钱解决问题,也许是对自己的军队,本身就没有信心。

当年鲜卑的拓跋猗卢被朝廷封为代公,从他附近过,他可是和别人发生过矛盾的,现在贿赂别人去帮自己打架。

鲜卑以前是曾经短暂合一过,不久就分家了,大家没什么亲情,打赢了,扩张自己的势力,占据别人的土地,当然很愿意合作了。

结果王浚附近的势力,一个他能靠得住的都没有了,刘琨也和他有矛盾,不会来帮他。

不过这些鲜卑势力,现在有些还是倾向于晋国的,他们自己的武力,也能足以让他们可以不给匈奴的刘汉王朝面子。

匈奴人走出草原之后,鲜卑人成了草原,北方的霸主。

王浚的法令严苛,吏治混乱,对百姓的盘剥也狠,加上发生旱灾,实力大伤。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