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洛阳危急62(2 / 2)

本来石勒还想优待这些士族子弟,结果张宾他们这么一说,确实啊,这些人眼高手低,能做事的,几乎没有,还说着什么性命问题,他听不懂,这些人反而会因此歧视别人,以次自高。

这一次,对方带着十万精兵,却打成这个样子,实在是太烂了。

石勒挥挥手,士兵就把这些人带走了,他实在不想和这些废物说话了。

为什么同样是读书人,张宾就能做事,会说话,这些人没什么能力,还态度傲慢,诸人为了求活,更是奴颜婢膝,丑态毕露,被石勒这些人都很看不起。

石勒还交代郭黑略,这些人是士大夫,不加刀兵,把他们活埋了,这就是石勒的仁义观念。

石勒对帐中的众兄弟说道,“天下动荡多年,罪魁祸首就是司马越,祸乱晋室。我要替天下受苦的百姓报仇,焚毁司马越的尸体,祭告天地。”

他这就是表态,自己也想干大事,晋国无道,自己才是那个拯救天下的人,其实用不着,都是兄弟。于是安排士兵去劈开的司马越的棺材,焚烧司马越的尸体。

自此,司马越一系的王公贵族,几乎被消灭殆尽,司马家是元气大伤,剩下的少数人,只在洛阳。

石勒向刘曜等人禀报他大胜晋军的消息,让这些人放心进攻洛阳,他随后就来。

王弥等人接到消息,更是气定神闲带着兵马朝着洛阳进发。

洛阳。

司马越死后不久,东海王世子出逃洛阳,皇帝就已经接到了司马越的死讯。

当即贬东海王司马越为县王,任命苟晞为大将军,大都督,都督青州徐州,兖州,兖州,荆州,扬州六州军事。

主要是苟晞在推倒司马越的过程中,出了大力,可是现在司马越没了,变成他当家了,压力也上来了。

同时皇帝还任命了大量官员,任命傅祇当太傅,兼任尚书令。荀藩为司空。幽州刺史王浚为大司马,侍中,大都督,都督幽冀诸军事。南阳王司马模为太尉,大都督。凉州刺史张轨为车骑大将军,琅玡王司马睿都督扬州湘洲,交州三州军事。山简都督江州,豫州,荆州三州军事。

他自己也不太放心苟晞,所以想要给地方多一点权利。苟晞也不在意管不管六州军事,知道自己赢了就行,毕竟大将军就是最大的将军了,相当于取代了司马越的地位。

司马越死之后,皇帝把官帽往外猛丢,生怕这些地方大员不认真营救洛阳。对司马越也不追究到底了,他唯一剩下的兄弟司马模都成了太尉。

同时发布诏令,让天下诸州郡发兵解救洛阳。

洛阳所在的司州,和青州豫州,这些人打来打去,已经被毁得很严重,留下的居民也不少,他们主要结成堡寨相互呼应,离开的人也多。

洛阳自从年初就发生了饥荒,这也是司马越认为洛阳不可守的原因之一,现在严重的地方甚至发生了人食人事件。

缺乏粮食,市场上有价无市。司州如今的人口因战乱大量死亡,剩下的人也逃难远走他乡,洛阳的粮食早就是从其他地方转运过来。如今发生战乱,人们更不会运粮食到洛阳,要赚钱也有有命花,洛阳的粮食危急才会这么严重。

迁都已经迫在眉睫,必须考虑的问题了,洛阳屡遭兵祸,多年来一直不安稳,可是在洛阳得势的大族们舍不得放弃洛阳。

皇帝很生气,朝中的大官都不愿意迁都,说什么宗庙不能弃,这话一出,把他干无语了,他总不能说,我就是不要祖宗的宗庙了,我要跑路离开洛阳。

其实他心里怎么不知道士族们的想法,晋室承平几十年,他们怎么舍得离开这里。很多人虽说籍贯不在洛阳,但是他们的家族不少人都离开了原本的祖地。要这样说,他们才是不要祖宗跑来洛阳的人。

没办法,留在地方,只能做地方豪强,到了都城,涉足朝政,家族才能凭借朝廷的力量壮大。

你在地方再牛又怎么样,敢和朝廷对着干吗?

因此很多人士族都客居朝廷多年,士族流行的语言都是洛下音。这也是朝廷希望的,不可能让别人封疆裂土,在地方当土霸王,这一套是互相配合的。

士族们被放到各地做官,最后升职还是回到洛阳,主要活动在洛阳。

他们在洛阳囤积了大量财富,家大业大,一时间无法带走,在没有城破的时候,很多人还抱着侥幸心理,认为这一次朝廷还能同样挺过去。

这一次洛阳缺粮,他们缺粮吗?他们自己家至少是有余粮的,不过为什么要拿出来给朝廷,在黑市卖高价粮食不好吗?

每一次大难过来,对于他们来说,还是一种获得财富的机会,他们在周围有土地,有佃户,除非和其他那些农民联结起来筑堡垒,守卫自己,依附他们的农民和他们两利,唯一损失的是朝廷罢了。

那些表面无主的土地,等大灾过后,就有人来认领了。只要朝廷坚持住,他们总是能有收获的。

然而,大士族们终将会在朝廷倒下的时候,也同时成为牺牲品的,这种事情延续一千年,也是这样。

他们暂时顶得住,但是普通独立的富民小地主就受不了啦,他们只能变卖家产,远走他乡,以求在战乱中得到生存。

当然一部分人看到如今洛阳,一没有粮草,二没有雄兵,只剩下坚城一座,实在难以维系。

前两次刘汉攻打洛阳,还有司马越带着大军守城,如今城中仅剩下数万兵马,粮草难以为继。

大量的人们开始抱团离开洛阳向各方出奔,他们大多数也没有什么有价值的财富舍不得,山雨欲来,大厦崩塌,无数攀附在朝廷身上的人们必然死无埋骨之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