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衡(1 / 1)

中和之道,在不偏不移,在循规蹈矩,在车橼同轨,在务实求真。随着成长,阅历逐渐丰富渐渐更能明白一个道理,生活不是算数题,不再有清晰的答案。生活就像试卷上的没有固定答案的主观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法,答案是否合理和认知有很大关系。

经常会有人感慨生活不如意,但却未停下匆匆脚步认真的思考过遇到的那些糟心事有哪些是责任归于自己,有哪些仅仅是自己狭隘的小人之心在作祟。似乎太过习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这种本领更像是一种天性。

记得小时候如果遇到别人提出反对和批评,总是会脱口讲出“没有”。有一次上课迟到被老师抓个正着,老师问“为什么迟到?”面对老师的质问,仍是没有二字蹦出,老师当然大为恼火,明明在眼皮子底下犯错,竟然还大言不惭的说“没有”。老师直接喝道“没有什么没有!操场跑20圈再回来”。这个事件之后“没有”再也没有成为开场白了。现在回想会这样的原因是习惯性推脱。现在会克制自己反驳的情绪,更倾向于用理性来看待问题。理性思考,感性应对,过刚宜折这是古人教导的智慧,理性思维目的是弄清楚事件的前因后果,理清楚各方利害关系,并不是提倡用逻辑去解决生活问题,要明白秀才遇上兵的痛处所在。感性应对放在后特别指出想清楚问题方方面面之后,解决问题要以人为本,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

结了婚尤其是结婚已久的男人会很有经验的告诉你,不要和女人讲道理,生活一地鸡毛,要想清净,得躲着点儿。很多的经验甚至是来自父母的经验,教会了如何逃避,如何用冷战简单粗暴的处理问题。但忽略了冷暴力会让人寒心,躲避只会积累更多矛盾的事实。问题一日不解决,只会有更多的问题扣门而来。无论你怎么关门掩柴扉,都无济于事,重点是要去面对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那么如何做呢?首先一定不要逃跑。第二承认错误,诚恳道歉。第三等情绪稳定后,过段时间再用像讲故事的方式和对方回顾事件的经过,强调自己的责任,此时对方也会自然的去考虑自己的过错。第四不要有争强之心,生活没有胜负也无需胜负,只有互帮互助的双赢,过分的刚强不仅自己很辛苦,对方也会不堪重负。刚强是一种品格,但请注意不要让刚强成为刺伤爱人的剑,得不偿失。

于世间讨生活一定要明白平衡之道,所谓平衡既平不平之事,衡仁爱之重。遇到问题第一要紧的是分轻重缓急,然后做合适的选择,选择无需烦恼,只考虑对自己的影响,对家人的影响,想一下一年后自己会不会后悔就够了。还有一点不管是什么样的选择,不要患得患失,相信自己,也要有重头来过的勇气。仁爱之心是立世基石,做事做人从爱出发,那便无愧于天了。天道不仁,天道至仁,其众生皆有其道有其所,可窥一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