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雨打风吹去60(2 / 2)

不要做旁观者,要去做击浪人!

林青圭的眼神,慢慢坚定了起来。

“父亲,我想……”

林青圭话还没出口,就被林如海打断了:

“志同道合,互以字赠,此乃高山流水之谊,为父又怎会怪罪?

虽说未加冠便有字号有些不合礼仪,那以后就说是为父取的吧,让为父担这恶名。

为父知道,今日你突遭此事,心绪不宁。

莫要在冲动下做什么决定,冷静思考几天再说。

若是有了决定,也莫要想着自己去担。

为父还在呢!

为父这肩膀虽不宽,却也能担得几分风雨。

只是,以后可要用功读书了。

若是连折桂都做不到,又能实现什么大志?”

父爱如山,闻言,林青圭紧绷的心神也松了,抱着林如海哭了起来。

“林御史,本府乃是上官,有事,还是本府先担为好。”

在旁边看了好一会儿的张准,也心绪复杂地开口道。

“一起担,一起担!”盛纮也笑道。

虽说张准血冷,盛纮奸猾。张准求名,盛纮求权。

两人做的事也有些不择手段,却归根到底,还是为了百姓。

圣贤书,圣贤书!

读圣贤书的目的不是为了成圣贤,那是王阳明那种人物才做得到的。

其真正的目的,是被圣贤书里的微言大义所感染,至少做个心善之人。

人性本善,除了大奸大恶之辈,整日被道理熏陶的家伙,哪個会没有善心呢?

张准和盛纮也是如此,他们当官的目的,也是为了造福一方罢了。

只是因为掺杂了性格和欲望,才会不择手段罢了。

细想来,未当官前的贾雨村,不也心怀大志,要兼济天下吗?

至于那些“头皮太痒”、“水太凉”,那是学的正儿八经的圣贤书吗?

在不以学问为本的书院里,在曲解了经意的书籍教导下,当官后又被贪婪污染的人,哪里算学了圣贤书的真正儒生呢?

不过,现在的林如海、张准、盛纮三人,还是以造福一方为念的志同道合者。

三人互视一眼,都不由得笑了。

平复了心情的林青圭,则是觉察到了张准看向杨和时,那复杂而愧疚的眼神。

张准是怎么知道白莲教所在地的?

又是怎么毫不在意张正明等人的生死?

现在他们三人一派和谐的样子,是因为孩子们都有惊无险。

可若是真的出事了,张准不怕林如海两人翻脸吗?

他哪里来的那么大底气?

除非,他安排了人!

这人在白莲教地位也不能低,要能知道各处据点,还要能确保张正明等人的安全。

而且,心有大志的张准,真的老老实实观了几年星,一切由林如海和盛纮折腾吗?

他难道,就没有什么小动作?

而杨和这些年四处求人,能去教谕那儿的杨和,就没想过去知府那里?

血冷却心怀百姓的张准,若是得知杨和的情况,难道会无动于衷?

连泰县县令都不敢让杨和考试,他又是从哪儿得到的考试资格呢?

杨和,又是跟谁学的这般学识呢?

杨和又为什么会毫发无损地来到他们的必经之路上?

他是跟着大和尚来的,还是,专门来等某人呢?

林青圭想着,心里也渐渐有了答案。

这是这么一看,杨和当时歇斯底里说的经历,又有几分真假呢?

不管怎么说,杨和与自己知己相交不假。

杨和沦落到白莲教的事实不假,杨和如今身死的事实不假。

那个自矜才高的青年,或许会成为贫家出身的人中之龙。

也或许在零落辗转后被伯乐相中而奋发崛起,也或许会成为深入敌营将之连根拔起的勇士。

更或许,会成为一个未及第便立下大功,甚至简在帝心的前途无量之辈。

只是,这一切,都成了虚妄。

那个注定会成为闪闪发光的金子的家伙,却意外地去了。

零落成泥碾作尘,混入沙海之中,成了历史的天空下,一朵注定无人看到的白日烟花。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雨打风吹去,雾散又烟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