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县试54(1 / 2)

江南多雨,似是每日都笼了一层薄雾。

也许正是这迷蒙似幻之景,才应了无数酸腐文人的闲愁别绪,才让这漫漫江南,多了这些许酸诗。

尤在这考试时,一榜之下,也就定了高低。

再生这濛濛细雨,一夜间,画舫红楼里,又要多出多少篇《鹤冲天》呢?

只是这雨应在这二月,却也颇有些冷意,要去赶考的林青圭,也多添了件衣。

进士水平果然不一样,跟随贾雨村几年,林青圭又天生伶俐,如今不过八九岁,也有了下场应试的水平了。

想当初,门庭败落的林如海,也是熬到十几岁,才心怀忐忑地下了场。

这轮到林青圭,不仅有名师指点,甚至这八九岁的年纪,也能信心十足地下场应试了。

说到底,这个时代,教育公平也只是个伪命题罢了。

在村里人家苦求一老童生开蒙而不可得之时,林青圭这官宦子弟,已然有了落魄的举人进士登门授课。

是以,乡间苦读的贫家子,甚至到满头花白还在苦求一生员资格,官宦子弟已然年纪轻轻便声闻九皋了。

这不,就连天资不错的林如海,不也苦等到三十来岁才高中探花吗?

还不是其落魄了,名师难得?

就这,林家因为有数代藏书可习,已经高了其他人不知道多少了。

细想来,那些历代神童,十几岁就高中的天才们,又有哪个,不是高门大户呢?

没得门庭显赫,纵然是神童,也会被黜落,还美其名曰磨炼心性,又能如何去说呢?

不过,总有人惊才绝艳,以布衣之身,八斗之才,横压天下。

这,或许也是科举相较于察举的优越性吧!

给井底野蛙,一个跳出井口的机会;给笼中饲鸟,一个背负青天的希望。

不过对于林青圭来说,却是不必要,毕竟他生来就已经站在不少人的山顶了。

他考科举,一是想要满足父亲书香门第的心愿,二是想要有伸舒羽翼的机会。

林青圭可不甘心和那大脸宝一样,安心地做一只米虫,还嘲讽那些想要改变命运之人的努力。

也许是下了雨,天还显得阴沉,仿佛天还未明一样。

只是,当林青圭和联保的几人赶到县衙时,却已经排了很长的队伍了。

不过队伍不慢,几人也相熟,寒暄间,已经快轮到几人查检了。

看到查检人员粗暴地解开一個衣着寒酸的青年的发髻,还掰开其带的馒头,在上面留下了几个黑指印,林青圭微不可查地皱了皱眉。

终于,轮到林青圭几人了,衙差看了看林青圭几人的保票,高喊道:

“林青圭、盛长枫、黄文举……五人结保,无误!”

负责搜检的衙差闻言,看了看几人衣衫华丽的样子,想着那和扬州有名官宦富商相同的姓氏,只简单查了查。

却是并没有刚才那寒酸士子的待遇,轻轻松松就被放了行,林青圭还回头看了这人一眼。

说到底,封建社会,再好的制度终究也只是人治。

公平,也只是相对而言罢了。

最终,在一位老廪生的唱保后,林青圭几人也进了考场。

而林青圭也循号牌找到了自己的考舍,“甲十七”。

不阴不躁,通风,干干净净的,还有个烧水的小炉子。

跟之前那个寒酸士子临近茅房,门口还有积水的臭号,全然是天差地别。

三声锣响,县令并教谕等官员,领着众考生拜过孔子画像后,县试也开始了。

领了试卷,看过试题后,林青圭也在斟酌此次的考题。

第一题,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