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投入制作67(1 / 2)

俗话说掉脑袋的生意有人干,赔钱的买卖没人干。以前这些大公司不碰单机,纯粹就是因为不赚钱,或者哪怕能赚,也只是保本后小赚,投资回报率比网游差太多了。

但自从蓝星科技异军突起后,很多游戏公司和投资人都开始重新正视单机游戏。如果说先前《攀登勇士》还只是小制作,虽说以小博大,可具有相当的偶然性。

但《生化终局》的成功,则进一步验证了单机游戏这条路是走得通的。各大财务分析之后,都认为蓝星科技凭借这款游戏赚取的纯利润起码有十几个亿。

因为开发周期只有一年不到,哪怕按一年算,员工数量外部公司无法确定,只能大致推断在两百人左右。这两百名员工,平均工资哪怕往高了按五万算,一年的薪酬成本也只有一千万而已。

算上其他乱七八糟的,总成本哪怕算一亿,得到的回报也实在是太多了。

这实际上让很多游戏公司都感到匪夷所思,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蓝星科技能仅用一年不到的时间就拿出《生化终局》这种质量的游戏。换做别的大厂,就算三年五年,也不一定能制作得出。

于是归根结尾,这些公司最终认为,是蓝星科技那套自研算法的问题。通过实际检验,那套算法的确证明了其开发效率是其他算法的好几倍。

尤其是在路宇直播宣布,今年他还要发两款游戏,其中一款甚至是动作类大作后,其他游戏公司更加笃定不疑了。

这就导致,在接下来的几日里,国内外的游戏大厂纷纷不再观望,全都连络起蓝星科技,要购买蓝星算法的授权。

联络方中甚至不乏一些只做网游的公司,如万梦、以及路宇的老东家盛科,都表示要购买蓝星算法,打算进军单机领域。

路宇自然是谁买就卖了,赚钱不说,还能推广自己的标准,何乐而不为。

等他的蓝星算法成为大多数游戏公司的必备算法后,那他自家蓝星科技在圈内的影响力自然是能做到无出其右的地步。

事实上现在大多数小厂、游戏工作室,就都全面转向了使用蓝星算法开发游戏。这和路宇制定的规矩密切相关,他规定营收100万以下的公司都可以免费使用蓝星算法,这就大大增加了推广力度。

只是,有了这套算法,想要做出和系统产出的游戏媲美,还是不切实际,或者说非常困难的。

尤其是体量越大、越复杂的游戏,系统开发的优越性就越能体现。

路宇并不怀疑,等蓝星算法推广开,要不了一两年,市面上就会出现一些能媲美《攀登勇士》的作品。但想要出现能和《生化终局》这样扳手腕的同类作用,起码得上百人潜心制作3-5年的时间。

这么长的时间,那时路宇确信自家的作品应该能更进一步了。带动整个游戏圈一同进步,但自己牢牢占据领先地位,这就是掌握系统力量的路宇所能做到的事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