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一支44(1 / 1)

对于背井离乡的人来说,家乡既美好又无奈,在时代浪潮中的自己,算不得背井离乡,但想到家乡的无奈感也每每充满思绪。有记忆开始,信息最多的是关于村里的鸡鸣狗吠,并没有太长的历史,村里也没形成明显的势力,每个人都在关注着切肤近生活的鸡零狗碎。自己也是一样,对外界的无知,对小世界的沉浸,使的能在无忧无虑中自我成长与升华。关于父亲爷爷一支,从小就有很多好奇,其他的同伴都有好几个爷爷,自己就一个,后来才知道,太爷爷是独子,爷爷虽有三个姐姐但因都早早的外加结婚不在家,这种情况在村里爷爷也算是独子,所以自有记忆开始爷爷这一支就只有他自己在村里,至于身处县城的小姑奶奶多在春节时返家探亲也是后来慢慢才有的记忆。大概是在自己上高中的时候吧,闯东北的二姑奶奶带着她在那边的亲人回乡省亲,在听他们的交流中得知,大姑奶奶嫁去了父亲的姥姥村,而且在很早之前就因病去世了。也是全部了解了之后,原先春节前上坟其他家都是好几支上下几代一起而我们家就是爷爷带着父亲叔叔和我们哥三个一起的孤愤才慢慢消去。

爷爷奶奶在村里的口碑是很好的。因为体质的原因吧,爷爷自年轻时就不干活,可能是太爷爷的远见吧,因为爷爷是家里唯一的男丁,太爷爷有在村里同高姓家族联合,给爷爷拜了六位异姓哥哥,以应对爷爷的形单影只,到后来每逢家里红白事,本姓的加外姓的,不可谓不热闹。在村里,奶奶绝对是扛把子式的能人,本身就手巧,各种女红、面食,而且因为爷爷不干活虽过着小脚的奶奶却承担起了绝大部分家里的农活,再加上到现在自己还弄不明白的上一代传承,奶奶可以看小孩病,在附近的十里八村奶奶名声很大。再加上爷爷奶奶脾气比较温和,对能帮助的事基本上不怎么在乎,家里过的生活可以说在当时的环境和范围里是比较舒适的。

刚有记忆的时候,爷爷奶奶还是比较年轻,家里的小叔和小姑还没有结婚。爷爷奶奶培养了五个孩子,父亲和叔叔两个男丁,另有三个姑姑,大概是自己七八岁的年纪吧,小姑和叔叔先后结婚了。三个姑姑嫁去的地点很近,大姑经由村里一个异性家的长辈介绍嫁去了她嫁过来村的亲兄弟,由此自己大姑家表哥表姐的姑姑姑父与同处一村的父亲的关系也进了一层。二姑经由大姑的介绍嫁去了大姑父同一村的另一位同姓但不是血亲的兄弟,由此大姑、二姑、大姑父、二姑父相隔几步路便可到。后来应该是大姑的介绍吧,小姑嫁到了他们所在村附近村的一家,也不算远。关于三位姑姑家的记忆,只是在很小的小时跟着父亲母亲偶尔去过,不疏远但不算亲近,二姑家生活水平好一些,孩子也比较安稳,到后来大姑家、二姑家都曾外出创过业,应该在她们所在的村里生活过的也不错。小姑家一直在村里,后来也在村里干了些事情,小姑父开拖拉机、小姑磨豆腐,应该是起步晚且农村赚钱不如外面快,再加上家里的孩子不怎么争气都早早的辍学,在兄弟姐妹几个家中,压力相对大一些。身为长子长孙又是哥哥的缘故吧,父亲对小姑家的关心照顾较大姑和二姑要多一些,至于父亲走后小姑家里再发生的事情也就只剩下惋惜。

关于三位姑姑,大姑的事一直让自己如鲠在喉。在自己开始工作的那几年吧,升学、毕业、就业、结婚、生子,一系列的变化之后爷爷奶奶也到了该照顾的年龄,因为父亲一直也在外面的原因吧,几个姑姑和叔叔商量一致决定让母亲承担起照顾爷爷奶奶的责任,又因为想帮助自己在济南尽快能安定下来吧,父亲母亲则想到济南帮助自己照看孩子。如此,随着爷爷奶奶开始需要人照顾,父母亲与姑姑叔叔之间的分期就大了起来,也是矛盾的积累,再一次大姑家孩子办孙辈的喜宴的时候,大姑叔叔联合起来当前家族人的面对母亲表达不满,父亲和自己哥俩在后来直到情况后很是不满,原本就不顺畅的关系一下子蒙上了更大的阴影。到后来,算是彼此都妥协吧,父亲兄妹五个每个人照顾一个月,作为长子长孙的父亲因是愧疚吧感觉付出要多一些,也是因为要给爷爷奶奶重修房子意见不统一的原因吧,大姑把爷爷奶奶的身份证藏了起来,做了很多努力的父亲搞定了村里及镇上的审批意见,却败在了最后出具身份证的环节上,不开心的父亲那个阶段无论是精气神还是生活之气都明显不好。

叔叔与父亲年龄到底差多少,到现在自己也没整清楚,对他的最初记忆比较少,比较明确的是他经由介绍与婶子认识然后结婚,在那之前他和爷爷奶奶一直住在一起,在她婚后爷爷奶奶搬到了他家西邻的一个老宅子里。按母亲的说法,叔叔的学历不如父亲,但因家庭关系的原因吧,在叔叔下学无所事事的那几年曾跟着自己的舅舅到济南烙煎饼,也是由此学到了一定的技术。在小舅从济南返回来之后,叔叔也就跟着回来回到了村里种地,大概是他结婚后不久吧,借用学到的烙煎饼技术,叔叔在村里成了煎饼个体户,那个阶段周边几个村的人都会到村里来进煎饼,一连好几年,也算是在周边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到后来,随着村村通道路的开拓,电话网络信号的不断升级,慢慢的不再满足于村里范围的叔叔到淄博周村办了煎饼房,也是赚到了第一桶金之后几年返回沂水老家的他没有再回到村里,而是落户到县城办起了建材超市。

一直到现在对父亲这一支亲属的感情不仅不是很浓烈而且还有些埋怨,记忆里父亲与叔叔及几个姑姑的关系不是很好,可能是他们互相之间的期望超实际太多吧,实现不了的现实让几方关系都不舒服。后来几件事的加持之后,也算是不再有幻想了吧,彼此来往的少就慢慢断了,到父亲出意外算是一个节点,来自血缘的感情纠葛短暂的放下后,彼此间都有了反思和更近一步的空间,也是在父亲意外之后的第二年和第四年吧,奶奶和爷爷先后离开,积压的最大爆发是在奶奶仪式完成之后,看着被拆完未重建的一片狼藉的老房子,对父亲前期多方努力被浪费的愤怒不满在挥舞的拳头上得到了释放,大概是母亲对前期的事也一直存有芥蒂吧,虽然很过激,之后几方的关系也算是得到了改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