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五姐,你做生意吧(1 / 2)

走了二十里乡间的石板路,估摸着有一个多小时,刘鑫才走到了城里。

一路走来,都是小时候的样子,只有在中途歇脚的大石坝那里,刘鑫没看到小时候那个小卖部,因为路边的砖房还没修起来。

“等以后小卖部开起来了,再来照顾照顾他家的生意吧。”

刘鑫小时候夏天去外婆家,每次走到小卖部这里,都要大人买支雪糕或者买瓶汽水,那可是童年的一大乐事。

进了城里,牛市街上还没有林立的楼房,绝大多数,还是低矮的砖瓦民房,错落排布在大路两旁。

牛市街上,不远处有一所合江中学,就是刘鑫想要去读的县中学,在前世,刘鑫就是从这儿毕业的。

经过赤水河大桥时,刘鑫望向远处的长江,赤水与长江在那里交汇,长江浑浊,赤水河碧绿清亮,一清一浊,泾渭分明。

而在赤水河上游去,还有条高东河,三河合流,所以此地取名三河县。县中学因地处长江赤水交汇处,故名合江中学。

鳞次栉比的砖瓦房,路边一根接一根的电线杆,随处可见的人力板车,窄窄的街道上很少见到车辆……虽然刘鑫的记忆起于八十年代末,但现在看到的一幕幕景象,似乎并没有跟几年后差别太大。

又走了大约二十分钟,刘鑫眼前的街道越发的熟悉了,他知道,要到小时候的家了。

是的,小时候的家。刘鑫刚上小学,妈妈就去沿海打工去了,不到十岁,爸妈就离婚了。父母离婚后,妈妈在牛市街上买了房子,刘鑫由三姨妈带着,和他们一家,住在牛市街的房子里,一直到上大学离开三河县。

刘鑫沿着大路走下去,再转进名叫豆腐巷的胡同里,胡同里每一户人家,刘鑫都还能叫得出名来。

沿着胡同里房子走上十几米,就是小时候的屋了。

黄漆大门锁着。因为年久日深,门上的漆皮已经开裂掉落了。

刘鑫从门两边的玻璃窗往里面看,堂屋里放着餐桌板凳,一张床,黑洞洞的过道,里面是两间卧房,分别是刘鑫一家和二伯父一家的,两个儿子结婚的时候,祖父就把这处老房子分给了他们两兄弟。

全是时光深处的味道和样子。

耳边忽然有人在问:“你是杨五姐娘家兄弟哇?”

刘鑫转头一看,是隔壁王家的老姑婆。

刘鑫记忆里,姑婆一直挺喜欢他的,经常会拿糖给他吃,但是在他六七岁的时候就走了。

“老人家,我是杨五姐的幺兄弟,我叫杨顺旺。”

刘鑫看着姑婆因为苍老而内凹的脸庞,心里说老姑婆,好多年不见,我是小鑫,您还不认识我呢。

“就是,就是,我看你长得就跟杨五姐挂相,呵呵呵。”

老姑婆露出慈祥的笑容,双手在自己深褐色的粗布围裙上擦着。

“好多人都说我和我五姐长得像,老人家,你晓不晓得,我五姐上哪里去了?”

“你五姐啊,她在河边,码头上干活的,你去那里找她嘛,没得好远的。”

“噢,好的,谢谢你,老人家,那我就先去找我姐了哈。”

“呵呵,你去嘛。”

告别了老姑婆,刘鑫转身走出胡同,朝河边走去。

长江边的老码头,是三河县曾经最繁忙的码头。以前公路少,车子也少,运输成本高,大家最不缺的就是时间,啥事都可以慢慢来,运货走水路往往是第一选择。

后来,因为修滨江路,码头搬迁到了长江和赤水交汇口,那里吃水更深,能容纳更大吨位的船舶停靠。这是后话了。

熟门熟路,刘鑫很快就走到了码头上。此时的码头停靠着几艘运输沙石的船,船到岸上由两块长长的木板连接,卖劳力的人们,就借由这两条通道,一进一出,将船上的沙石,或挑或背,运到岸上堆放。

此时已是农历冬月,虽然还没到最冻的时候,但是江边的风刮起来,依然让人感觉寒风割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