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金陵城血流成河(1 / 2)

朱标送走刘伯温之后,就去了一趟武英殿。

朱元璋见到太子格外的欢喜。

“标儿,来来来,今日在朝上,你可真让为父高兴啊!

当着那么多文武大臣的面,咱都以为你会劝咱,没有想到你会说那番话。

锦衣卫办事效率确实不错。

刘伯温现在走了吧,那标儿认为谁可以担任锦衣卫指挥使一职?”

“爹,刘伯温走了,锦衣卫指挥使可以由毛穰担任。”

“毛穰是谁?”

“他现在是诏狱主事,我之前去了一趟诏狱,看到了他,此人做事狠辣,毫不留情,而且独身一身无牵无挂,正适合锦衣卫这种职位。

锦衣卫要监察百官,就不能有羁绊,否则容易被人抓住弱点,到时候自腐就麻烦了。”

“好好好,标儿推荐的人,咱都同意,云奇去传旨吧!”

“遵旨!”一旁的太监云奇,离开武英殿去传旨去了。

朱元璋拉着朱标,来到他坐得位置上。

“标儿,来你坐这里,替咱看看这些奏折。”

朱标还有些推辞,朱元璋直接把他按住,让他坐了下去。

“标儿,这位置早晚都是你的,先试试怕什么的!”

朱标嘿嘿一笑,心里想到:“历史诚不欺我啊,这史上最稳太子朱标,果然待遇都不一样,朱元璋直接让他坐上主位了。

朱标在朱元璋的要求下,开始了批阅奏折的工作。

他还是一改往日的仁慈,采取了铁腕的方式处理这些奏折。

朱元璋看得十分高兴,脸都笑烂了。

朱标看到这些奏折,已经有许多是弹劾某某官员为空印案提供方便之类的事了。

朱标骂道:“这些人倒是见风使舵很厉害啊!”

朱元璋也是哼了一声。

“咱最讨厌就是这种毫无原则的文官了,一肚子花花肠子,还是武将们直接了当好。”

“是啊,不过坐天下还得靠文臣。”

说到这里朱标提议道:“爹,咱们应该兴办学校,培养年轻有抱负的官员,从元朝后期到现在,也有二十年没有举行过科举考试了。

儿臣认为,空印一案杀了这么多官吏,会出现许多职位空缺。

另外如今大明各方面都在复苏,需要更多人才。

当重新开科取士,施恩于天下士子。”

“标儿啊,咱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开科取士,是咱认为这天下官吏够多了,这些人一有点权力还经常在百姓面前作威作福,咱恨。

因此官员少了,他们就忙于政事,没有机会去欺负百姓。

不过,既然标儿说开恩科,那就开吧!反正现在咱有锦衣卫,只要他们敢乱来,咱就砍了。”

朱标知道朱元璋是深受贪官污吏所害,所以恨这些官吏。

后世有人就说,洪武时期的官,狗都不愿意当!

稍不注意就被杀头,俸禄又少,事情还多,辞职的机会都没有,风险极大!

不过,这空印案之后的确会出现很多空缺,尤其是胡惟庸也快了。

到时候会缺更多人。

如果不提前准备,到那时大明这机器还转不转了。

“爹,今年就开两场恩科,一场为南方士子,南方士子生在鱼米之乡,向来科考都比较得力。

北方士子,这些年战事不少,他们更苦,也更需要得到朝廷的关照,因此在名额上面应该给北方士子一些倾斜。”

朱元璋高兴地用手鼓掌。

“标儿,你考虑得真周到啊,北方以前是元朝旧民,他们虽然现在归朝廷管辖,倒是没有多少机会来效力。

就算现在的官员也有许多都是南方旧臣,容易水土不服。

你这样一来,北方士子能够感受到朝廷的重视,一定更忠心于大明。

此次恩科主考,就由标儿你去负责吧!”

“儿臣领旨!”

朱标高兴地答应了下来。

他知道历朝历代这科举考试主考官都十分重要。

那是因为,这些考生在金榜题名后,都会来感谢主考官提拔。

有了这层关系,很多人就走到了一起,成为朋党。

就目前朱标的权势地位,其实是没有必要去组成什么太子党的。

他太稳了。

不过,他要为长远打算,为他以后当皇帝打算,亲自选一些比较好用的臣子,也是可以的。

“爹,我还有一个事情想做,不知道可不可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