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论恩宠谁比得过朱标(2 / 2)

“陛下,空印一案纯属子虚乌有,其中缘由是为路途遥远,来回往返不便所致,就算有所失职,也万万不可如此一并杀之啊。

求陛下明鉴开恩,不可妄动杀机啊!”

“大胆,朕派锦衣卫查的清清楚楚,还冤了这些贪官污吏不成,来人啊!将这只会狗叫的东西,拉下去,重杖五十!”

“陛下,陛下,如此不分青红皂白,大杀官员,必被天下人指责,定会大失民心啊!”

啪。

朱元璋将桌几上一个杯子,重重扔在地上。

“把他给咱砍了!”

两名禁军将此人拖了出去,只听手起刀落一声闷响,此人人头落地,一命呜呼了。

大殿之中,百官吓了一跳。

无人再敢言说。

片刻之后,太监云奇喊道:“有本启奏,无事退朝!”

胡惟庸马上站了出来。

“臣有本启奏!”

朱元璋这个时候对于胡惟庸还是很在乎的,这是他亲自选出来的丞相。

而且胡惟庸办的事也都很好。

一听他有事要奏,朱元璋点了点头,让他说。

“陛下,空印一案,的确是臣工们欺上瞒下所致,有此罪过,理应追究。”

听到此话,朱元璋心里倒是舒服不少。

“看吧,咱的丞相都说咱杀得对。胡惟庸倒是十分了解咱的心啊。”

胡惟庸接着说。

“不过,办理此案的锦衣卫却是有诸多不法,办案无程序,滥用刑具,强制逼供,抓捕过程也是残忍凶狠,造成民怨沸腾,对朝廷的形象也造成极大的损害,臣等特意联名上书,请求裁撤锦衣卫!”

说完,胡惟庸拿出了先前准备好的奏折。

太监云奇将奏折传递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打开一看,上面密密麻麻全是名字,这些人大多数全部都在大殿之中。

面对这种情况,朱元璋也有些为难,他当然不想裁撤,只是要找一个合适的借口。

就在他思考的时候,锦衣卫指挥使刘伯温站了出来。

他将准备好的请辞奏折高高举起,跪在地上,说道:“陛下,微臣请辞锦衣卫指挥使和太子太师一职,请陛下准许微臣告老还乡!”

一听这个朱元璋就十分生气。

“刘伯温,连你也要逼咱是吧,告老还乡之事不准!”

“那微臣只有一死,以谢天恩!”

说完,刘伯温准备一头撞向一旁的柱子。

“刘大人,慢!”

刘伯温停下了脚步。

朱标转而面对着朱元璋,说道:“父皇,刘大人与我师徒一场,他确实不适合锦衣卫一职,儿臣请求父皇允许他告老还乡。”

朱元璋最近对朱标无比宠爱,一听他出言相劝,马上出言道:“既然太子都如此说了,咱就允了你吧!”

“臣叩谢陛下,谢太子殿下!”

胡惟庸看到这种情况,想起太子一向宽厚仁慈,仁德之名远播,也抓住时机连忙说道。

“太子,锦衣卫以及诏狱太过凶残暴力,现在是臭名昭著,人人唾骂,应当裁撤以平民怒啊”

其余的一些大臣,也纷纷说着。

朱元璋见此情况,也想看看朱标会如何说,毕竟锦衣卫是他提议成立的。

现在引起百官震动,也可以借此考验考验太子的处理这种事情的能力。

朱元璋没有说话,他等着朱标说出他的办法。

只见朱标看了看群臣,又想起锦衣卫汇报的发生在胡惟庸相府的种种事情,他知道胡惟庸有不臣之心。

也知道拒绝了他们还有后手。

于是,他坚定地说道:“父皇,空印之事那么久了,一直没有被发现,可锦衣卫刚刚成立就发现了。

这足以证明锦衣卫的能力卓越,儿臣以为,锦衣卫可以对不法官吏进行威慑和监察,实在是很好的,因此不应裁撤,还应加大人员编制,监察力度,扩大范围,才能肃清官场,还大明一个清明干净的治世。”

百官一听。

什么?

不仅不裁还要增加人员?

这以后可怎么得了。

可又没有人敢随意乱言。

朱元璋一听,高兴地哈哈大笑。

“咱的太子看得明白啊,就依太子吧,胡相及诸位臣工,都不要再言裁撤锦衣卫之事了!”

胡惟庸脸颊露出一丝狡黠,退回了队列。

朱标这加大锦衣卫范围和力度的建议,又获得一年的增寿。

刘伯温则在心里庆幸自己终于可以脱身了。

退朝之后,胡惟庸等人再次聚集中书省,而刘伯温被朱标邀请入东宫,上他作为太子太师卸任前的最后一课。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