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西州来信(1 / 2)

黄子悦进了万仞轩,黄引忠正在塌上看书。黄子悦跪拜了父亲,黄引忠也不抬头,只应了一声,让他坐下说话。

父子两个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家常,虽然是家常闲话,每一句都在黄子悦的心里斟酌过无数遍,才说出口的。也不是因为害怕他的父亲,这是他从小养成的性格。

最后,黄引忠合上竹简,从书架上取下来一个盒子,盒子里装着一个羊皮做的信封,他从信封里抽出一封信,递给黄子悦,“这是你叔父的密信,看看…….”

叔父?

黄引忠的家族虽大,但是嫡亲的兄弟,就只有远在西州的黄引实了。而关于黄引实的事情,都一定不是小事。

黄子悦感觉自己的手有些颤抖,他莫名感到些许紧张,小心翼翼地打开折成方形的信纸,一阵油墨香味扑鼻而来,只见信上用正楷书写着:

“吾兄安好?自建阳一别十六余载,今西州局势一言难尽!本欲凭一身匹夫之勇,于风口浪尖处力挽狂澜。谁料身染沉疴,大限将至。弟自降世近五十载,一生恣意,所牵挂者,唯有啸儿!盼能一见,望兄成全,另有后事托付!”

十六年前,黄引实被贬谪到西州,戍守边界,那时候西州还是一片莽荒之地。十六年来,这个镇西将军,招募北方南渡的流民,又招降了许多散落在西州各处的少数民族,硬是把西州建成了一个适宜居住的世外桃源。

西州是东樾的西北门户,当年为了防止凤始国的入侵,西州驻扎着五万人的军队,朝廷没有能力为这只军队提供必要的粮草等物资,黄引实只能在西州自行消化。作为回报,朝廷免除了西州的所有的进贡。这些年西州的赋税,都如数进了将军府钱袋,用来解决驻军所需要的一切物资。

自此西州,俨然成了独立于东樾之外的另外一个政权。

当年五万人的驻军,十几年来,发展成为八十万人的强大力量。西州那个蛮荒之地,也被黄引实改造成了物产丰饶的肥沃之地。黄引实的将军府,也被日益繁荣的西州,滋养得日渐强大。西州的风头,渐渐盖过了东樾,东樾的百姓,争相依附。

这如何是东樾皇帝公孙葵能忍受的?

于是公孙葵一封一封地往西州送诏书,明里暗里地让他回来建阳。可黄引实也不是傻子,西州坐大俨然是不争的事实,公孙葵已经对他有了忌惮,此时回去,必然不得善终。倒不如称病拖延着。只要自己不出西州,皇帝也耐自己不何!

只是苦了他的胞兄黄引忠。

黄子悦闭着眼睛也能想象得到,父亲在目前的处境。一边是兄弟,一边是皇帝,两边都不是人。

虽然皇帝说得很大度,“你是你,他是他,朕不糊涂,分得清楚。”

表面上尊他一句阁老,其实背地早就对他失去了信任。大肆打压他的亲信,培养建阳本地贵族的势力,早就是路人皆知的事情了。

宠幸周锦娘,重用沈周为代表的南方贵族,重罚裴天青,打压北方侨族的势力,这桩桩件件,黄引忠都看在眼里,却又无可奈何!

但黄氏自前朝开始,便是一门忠烈,他黄氏的百年清誉,不能毁在他这辈人手中。所以他也数次修书给黄引实,劝他早早返回故里。

他心里做好了准备,西州的事情若不能有个了结,他唯一能做的,便是与黄引实彻底割裂,以表对朝廷的忠心,如此这般,才能不愧对祖先,也能给族人留有一线生机。

黄子悦心中隐隐有些担忧。

丞相府中遍布着皇帝的眼线,但父亲向来行事坦荡,与叔父的来往信件,也是禁得起查看的。黄引忠写过去的书信,必然是呈交给公孙葵过目之后,才让信使发出的。每回收到西州的来信,也是原封不动地递入宫中,皇帝看过后,才敢自己打开的。

而帮他父亲往来宫中送信的,自然是他黄子悦。除了他,黄引忠大概也不放心其他人。

可黄子悦已经有好几个月没有往宫中送信了。这一封密信,显然是避开了府中皇帝的耳目,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出现在了黄引忠的书房。

原来自己的父亲,一直同叔父,保持着秘密的往来,这件事情,就连他最信任的儿子,也被蒙在鼓里。

黄引忠看着儿子质疑的目光,并没有做过多的解释,只是问他,怎么看这封信?

黄子悦仔细核对了笔迹,是黄引实的字迹没错。父亲与叔父明面上来往的书信,都一直没避讳过他。因此叔父的笔迹,黄子悦还是十分熟悉的。

黄引实早年读书少,一手行书写得十分潦草,不熟悉他的人,要辨认许久,才能看明白他写的内容。而且他性子急躁,很多笔画都不老老实实书写,经常一笔带过。

黄引实在西州百姓中威望很高,朝野上下,都把他当做神明一般敬俸!毕竟是他带着一群人,将西州莽荒之地改造成了如今的人间福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