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再战婆罗洲 2108(1 / 2)

看看红旗军的兵力吧。

李林杨自任司令。

陆军为一混成营,一连长张永达任混成营营长。下有营部三十三人,包括医官医护数人。张永达,绰号“张砍头”。他是二期学兵,参加了两次先安战斗。曾在第二次攻克先安的战斗中摸近先安城,草丛中守了一天一夜,在距离法军驻守的城门不到三十米距离,干掉一名出城的法军,斩首而归。论打仗,这家伙倒真是一把好手,极富冒险精神!

这个张永达,非常有资格去读书深造,但是,这位和李大明以及其他几个步兵连长一样,读书脑壳疼!

陆军兵力如下:

营部,三十三人。

步兵连,连长由张永达兼任,兵力:一百三十人。

一个炮兵连,八十人。

一个工兵排。三十五人。

一个辎重排三十五人。

一个侦察排,三十五人。

全军合计四百零五人。

海军,一艘牛崽号,舰长为穆英,兵力三十五人。一艘黄鹄号运兵船,李林杨为舰长,船员六十六人。

虽然相对于婆罗洲的荷印军,红旗军并不不占优势。但是,这五百兵力,比起红旗军参加中法战争任何阶段的战斗力都要强大!甚至比起第二次先安战斗时期,红旗军的一千兵力的战斗力都要强大!要知道,目前红旗军中哪怕是普通一兵,也都是参加过中法战争的青壮,并且是红旗军优中选优选出来的好兵苗子。更何况,这些士兵都又经历了近一年时间的严格训练!基础好,训练完善,且有战争经验,自然就强大!

战略,战术,兵力配置,武器配备,红旗军都做了最为完善的准备。可对于李林杨来说此战的意义,不仅仅是战斗,还有更为重大的意义!

此战乃是红旗军的组织系统“升级”之后,第一次实战!

中法战争之前,红旗军战士的思想教育模式基本上停留在:“吃谁的饭,拿谁的饷,为谁卖命”。当时红旗军吸引士兵参军的手段也大多停留在“吃的饱,不扣军饷”。战斗力的保障,主要依靠的是“训练,纪律,督战”这些手段。哪怕红旗军不计斩首功,但战后论功行赏,所有战士都分到了少则十块银元,多则一百块银元的奖赏。因此,中法战争时期的红旗军,应当说是为了利益而战的一群“封建军队”。

战后,李林杨选拔了十名宣抚官,也就是指导员。经过近一年的时间,思想教育已经初步深入了红旗军的军心。但尽管,李林杨有“指导员”这个概念,短短一年,教材还在完善,更不可能让所有士兵的思想达到“理想”!

要知道,此战乃是出国作战,为了一群根本没有接触过的“华人”作战!和中法战争有着极大的区别!

物质方面,红旗军的待遇算不上很高,但计划做的非常完善。比如,参战官兵,除了基础军饷,每月还有四块大洋的参战津贴。使得哪怕最基层的列兵也能拿到每月十块银元(列兵六块基本的军饷)。再比如,伤亡抚恤,为六十五块银元(和清军的伤亡抚恤四十两银子相当)。

打仗,就必然有流血牺牲!物质待遇,与生命相比,轻重不问可知!

生死面前,异国他乡,战士们能否在战斗中拥有坚强的战斗意志,是个大问题。

尤其是计划中,李林杨还不会,也不可能长时间的留在婆罗洲领兵打仗,在主将缺席的情况下,部队的战斗意志是不是能长期保持下去,这更是个大问题!

解决思想问题,靠的是宣抚官团队!

在六天航程中,李林杨和混成营长张永达商议军情的时间不少,但经常进指挥舰桥中的却不是他,而是范正义。

范正义何许人?

二期学兵,也是张永达的同学,范正义其他方面都不错,也够勇敢,和弟兄们交情也不错,但射击、刺刀、手榴弹、甚至连挖战壕都不咋滴。简单的来说,就是天赋技能点偏了!他现任司令部的排级宣抚官,手下有三个宣抚员。

在张永达等指挥官的概念中:宣抚员代表的是李林杨!有监军之责任!军事主官和宣抚官之间的权责分配,虽然有明确原则,但二者之间的配合默契却不是一纸空文所能详述的,需要在实际的工作和战斗中进一步磨合完善。

在战士的心目中,宣抚员的工作内容是大致知道的,但在他们的观念中,宣抚官是讲故事的,帮战士写家书的,大家还不很明白这个宣抚员在战斗中到底有什么用途。

范正义等人,登船后就忙于做官兵的思想工作等任务。这位是一个一个船舱的钻,见人就聊天,和弟兄们都很谈得来。

说鼓舞军心吧,这位还经常把战士们聊的哭泣声一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