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再战婆罗洲 1107(1 / 2)

陈寿陈建寅父子在做最后的交流。红旗军整个系统都在运转,迅速的分流随着黄鹄号归来的人员。

黄鹄号和幼鲸号上,有六名李林杨已经望眼欲穿的航海学校毕业的学生,这六人已经担任了黄鹄号和幼鲸号上的部门长。

海军官兵的培养,李林杨只能说是真太难了!耗时六年,也只是培养出来了第一批能够“航海”的“海军”,而且,也称不上什么有经验,但不论如何,这些青年已经把两艘舰艇都远航万里开回来了!

虽然很慢,虽然很难,但好歹距离甲午还有六七年,时间上,红旗军还是够培养出来一批职业海军军官的。

随着黄鹄号一起回来的还有多达两百的技术工人,而且,这些工人全都是中国人!这些大多是年轻人的工人,在船厂,在枪厂工作数年,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技术工人,他们将会成为红旗军军工厂的工人骨干。而技术骨干,目前还只能是由来自德国的工程技术人员担纲。

军工厂的主体,乃是一条月产三百条步枪的生产线。如果以在德国的枪厂人数和产能衡量,只需要再增加百余人即可满足生产线所需。但实际上,由于红旗军的军工厂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包括铆钉、弹簧都有专业的生产车间,造枪用钢乃是从炼钢开始的!这些零部件的生产,在德国根本不需要自己做,只需外协加工即可。但在中国,根本没有外协加工的工厂,故此,不得不建造一个几乎堪称是微观的工业产业链!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李林杨在建设一个微型的工业体系!

因此,军工厂不仅仅是军工厂,要想达到基础的设计产能,所需工人至少是一千以上!

至于时间,尽管初期仍然从德国采购很多零部件,但一年之内,也很难达到设计产能!

这是工业!

而且是这个时代的最先进的工业!

总后勤部长邓宝山,各种生意都做的非常顺手,对干工业也信心满满。李林杨不想打击年轻的信心,但一再提醒:“干工业,很难!工业企业管理和商业企业管理,区别非常大!”

丙戌年1886,四月。

婆罗洲的事情该进行下一步了。两年多之前,红旗军在坤甸狠狠的搞了荷兰人一把。然后荷兰人不出意外的反扑,增兵整整一个旅,毫不掩饰的占领婆罗洲。荷属东印度以大军为后盾现在不仅在坤甸设立了税卡,还正式成立了一个衙门。之所以不说是政府,那是因为荷兰人怕英国人有意见。

在稳定了局面之后,荷属东印度方面撤回了大部分的部队,毕竟动用大军的军费开支,不是婆罗洲经济所能支持的。

殖民,也是讲究投入产出的!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红旗军准备再次远征婆罗洲!

部队出发之前,徐寿老先生溘然长逝!

徐老先生的遗体会被送回老家安葬,但徐寿的儿子徐建寅做出了决定:弃官来海安营,接手其父的潜艇项目后续发展,继承其父的技术衣钵!

话说,徐建寅可不仅仅是如同他父亲那般是一个纯粹的技术人员,他此时已经是堂堂的四品道员,不仅在大清朝的军工业享有大名,而且对北洋海军的采购等都有相当的话语权。

中国无论是几千年前还是一百年后,都是官本位的国家。徐建寅能抛弃了堂堂四品官位,来为李林杨这个仅仅五品的武官效力,在这个时代乃是颠覆认知的事情。

徐建寅在历史上的名气比他父亲稍小,但知识面更广泛,工业经验更加丰富,更有大企业的管理经验(山东机器局就是他建的),国内工业企业的管理,徐建寅乃是站在前列的有限几个人之一!

大清朝的洋务运动很不成功,但毕竟是一个拥有四万万人口的大国,国人智商又不差,因此人才还是有很多的,而徐建寅正是其中佼佼者!

徐寿老先生的去世,令人悲伤。但徐建寅的加盟,又让李林杨非常欣慰!

黄鹄号、牛崽号劈波斩浪,直航婆罗洲!在船上,李林杨和此次出征的几个指挥官一起研究了一番婆罗洲的形势。

李稻在这两年时间里,反抗荷兰人的战斗打的也算有声有色,毕竟在荷印军强大的兵力面前,游击队艰难的生存了下来。其他工作也算有成效的,初步在婆罗洲建立了自己的威望!但是,进展也是很艰难的,想把婆罗洲上所有的华人拧成一股绳,并不容易。

要不然此前兰芳、三发、大港等公司也不会杀来杀去的内耗了。

不过,争斗的确是有所收敛,发生争执,不管李稻这边能不能控制,不少势力倒也会报备一声,甚至拉李稻去评评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