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幼鲸号106(2 / 2)

最下一层,乃是分了八个仓的电池仓,仅仅电池重量就达到了二十吨。但是,限于电池技术水平,这么重的电池,充满电,也仅仅能支持这艘潜艇以两节的低速航行四十海里。

潜艇的中部为动力舱,这一点和未来的潜艇不同。要知道其动力部分乃是锅炉和蒸汽机,如此沉重的家伙,如果不能布置在潜艇中部,根本无法调节艇身的平衡。动力舱中有一台锅炉蒸汽一体机。

动力舱之后的舱室布置一台直流电动机,既可以切换成直流发电机,为蓄电池充电。也可以采用蓄电池为能源,从而驱动螺旋桨。

动力舱之前,乃是瞭望台舱室(操作舱),设置有潜望镜。

再往前,乃是计划中的鱼雷舱。但是,当下这个鱼雷舱只是个样子货,暂时做燃料舱、高压气体和宿舍。不是资金和技术问题,而是这个时代的鱼雷还不能在水下发射,更重要的是,在德国鱼雷的销售控制比大炮还要严格,船厂很难买到。再一个,就是现在的鱼雷技术落后,航程非常有限。

故此,鱼雷舱此时只是个样子。真正的作战,靠鱼雷舱上面布置的几个空仓,里面可以装十枚定向的聚能雷。

也就是说,这种潜艇目前作战模式:只能是潜入敌人的海港,靠近敌船,然后需要战士把定向聚能雷以电磁铁吸到敌人的军舰上,再延时引爆!

这艘潜艇最巧妙的设计在于--烟囱!

话说,直到二战后期,德国潜艇才使用了水下的通气管,让潜艇能够以柴油机为动力在水下航行,同时也为蓄电池充电。现在,这艘潜艇已经用上了这项技术。

有些技术需要非常先进的技术支持才能突破。但有些技术其实只是一个创意而已。比如通气管技术,其实就是一个创意。其巧妙之处在于,烟囱内部分进气和出气两个管道,根部是一个可以转动的关节球阀,烟囱立起来,球阀打开,可以正常的进气排气。烟囱放倒,球阀关闭,既不会进水也不会进气。

但是,这一项操作必须非常的小心,一旦失误,就会造成动力舱中的人员被低氧环境致命!

在第一艘潜艇上,这套烟囱装置,不仅仅是烟囱,还能当作船帆的桅杆!否则的话,这艘潜艇的航程相当可怜,理想状态下,最大航程也不过五百海里。十吨的煤油,只能让这艘潜艇航行五百海里。

再比如速度,无论是水面还是水下,最高速度只有五节。(注意,现代潜艇是水下速度大于水面速度。但一战二战的潜艇,都是水面速度大于水下速度)。由于蓄电池的性能所限,水下最大航程为四十海里,速度两节。

再比如潜水深度,最深只有三十米。在某些水域,由于海水过分清澈,黑色的艇身在高处能看到。但是,这一点基本上不用担心,这是没有飞机的时代!

再比如所有的浮力箱操作,依靠的是六十个人工操作的阀门,操纵极为复杂,没有任何的自动化。

而以煤油为燃料的锅炉,其中的煤油燃烧器,算是李林杨的杰作。说白了,就是二十一世纪常见的餐馆常用的煤油炉,只是大了点。虽然说简单,但在这个时代算是一个发明,在加压空气的催动下,燃烧盘的预热下,炉子的燃烧温度相当高,足以和煤炭燃烧的温度相当。更重要的是,煤油这样的燃烧几乎没有烟雾,很好的为潜艇增强了隐蔽性。但,再怎么有创意,本质上还是锅炉,因此燃料的利用率转化,还是低的可怕,故此非常耗油。

还有一点,那就是高压气体(主要用于排水控制潜艇的下潜和上升)。这个时代的空气压缩机,不仅体型庞大,而且动力也需要蒸汽机的,根本无法安装在潜艇内部。因此,高压气体必须由辅助船提供。而且,空气压缩机只能最高产生十公斤的压力的气体,导致潜艇最大的理论潜深才一百米。实际上,潜水深度仅仅三十米!

总而言之,这艘潜艇,仅仅是初步成功,想用于实战,必须进一步完善!

徐老先生念念不忘的还在对李林杨表示歉意:“错过了中法战争,耗费了你几十万两银子,还不能确定能不能打仗,老朽有愧啊!”

老先生还在担心耗资太大呢。岂不知,李林杨对于这么一艘潜艇,已经是超出预期的满意了。而且,这艘潜艇上的某些设计理念,实际上已经达到了二战,甚至二战后的技术水准。

话说,哪怕是造一艘一百多吨的渔船,能够航程万里,也足以说明各机构的可靠了(大部分时间靠风帆航行)。

“老先生太客气了,造成这艘潜艇,绝对堪称中国在军工技术上的壮举!”

“哪里,哪里。”陈寿老先生道:“我认为,在内燃机尚无法实用的的情况下,可以拆除蒸汽机,充电,充气全都依靠辅助船,如此,能加快投入实战!”

我擦,这是准备改成纯电动的潜艇啊。

“如果,拆了蒸汽机,可以再增加六七吨重量的电池,潜艇的最大航程可达近六十海里!”

“那样就真的可以实战了!”李林杨一鼓掌道。

看徐先生疲惫,李林杨不敢再谈下去,赶紧安排徐先生休息。悄悄的拉过来医生田雨山,田雨山两年多来并不在班达共和王国,而是在法国设立了一个试验室,研发“西药”,这次是李林杨专门派到德国为徐寿先生治病的。

“老先生的身体到底是个什么情形?”

“时间不会长了,长则几个月,短则...。”

“没有别的办法了?”

“已经与医术关系不大。。。”

看徐寿先生的身体状况,差不多已经是灯尽油干,到了岛上就病倒了。李林杨只能发电报给其子徐建寅,请他速来。

月余,徐建寅到了,他搀着老父,一起参加了潜艇入列仪式!

三月一日,红旗军第一艘潜艇纳入作战序列。

此前的水面舰艇名曰“牛崽”,这艘潜艇,被李林杨命名为:“幼鲸”!

早晚有一天,幼鲸会长大的!

四千吨的特设巡洋舰,目前还是客轮,被李林杨命名为:黄鹄号!

二十多年前,徐寿老先生造的第一艘蒸汽轮船,就叫黄鹄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