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大佬年轻时同样犀利76(1 / 2)

1901年8月30日,第一届物理和化学青年学者会议,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大都会酒店举办。

物理分会现场,十几个人随意地分坐在长桌两边。

长桌的首位,坐着的自然是李奇维和卢瑟福,两位大佬,分在两边。

在他们前方,有一块一人高的板子,上面贴有白纸,用于众人随时演算和书写。

李奇维首先站起来,发表举办本次会议初衷的简短讲话,并欢迎来参加的各位青年才俊。

然后就让卢瑟福开头,讲述目前卡文迪许实验室在原子结构领域的成果,以及他的放射性研究。

卢瑟福没有自持身份而倨傲,不会因为在座人的学生身份,而看不起他们。

物理领域,从来都是达者为先,不以身份论英雄。

相反,他比在欧洲放射学会议上,讲的更细致和通俗易懂,没有半分不耐烦的情绪。

房间内的学者全都听的如痴如醉,他们对能接触到这种高端知识,非常珍惜,有人甚至在做笔记。

“自从英国物理学家道尔顿创立原子学说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认为原子就是一个实心的小球,无法再分。”

“但是,1858年,德国物理学家普吕克尔在做气体放电实验时,发现了一种奇怪的射线。”

“后来1876年,德国物理学家戈德斯坦,重新优化了实验。”

“他在一根透明玻璃管的两边,放上两个电极。”

“然后当在电极之间加上近万伏的电压后,玻璃管壁上出现了淡淡的荧光。”

“由于这种荧光是从电极的阴极上射出来的,所以戈德斯坦就将它命名为阴极射线。”

“此后,很多物理学家对阴极射线的本质,进行研究,有人认为是电磁辐射,有人认为是带电微粒。”

“最终,我的导师汤姆逊,使用多种不同的材料做阴极,发现得到的阴极射线的荷质比是相同的。”

“然后他又通过实验测量了射线组成微粒的质量,发现它的质量竟然是氢原子的1/2000.”

“这说明原子内部还存在更小的结构,我的导师将它命名为‘电子’。”

说完,卢瑟福又在白纸上,画出来原子的枣糕模型,配上相应的运动方程。

“这就是我导师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用力学定律可以完美解释这些电子的运动。”

“但是目前关于原子内部的正电荷部分,我们还一无所知,不知道是什么存在形式。”

“我的导师认为,正电荷是均匀地分布在原子内部。”

“而我的研究方向,就是探索原子内部的结构组成。”

李奇维佩服地看着卢瑟福,果然不愧是能教出好几个诺奖学生的神人。

不仅条理清晰,而且形象生动,哪怕是一个不懂物理的人来,也能知道卢瑟福说的是什么。

这证明了他深厚的物理基础,因为只有自己完全搞懂,才能给别人讲解时举重若轻。

他内心吐槽,要是后世有这样的老师教自己,说不定也能碰瓷一下诺奖。

这时,劳厄小心翼翼地举起手,李奇维道:“劳厄,放松点,这里不是你的毕业答辩,有什么问题直接说。”

一句话让众人哈哈大笑,劳厄不好意思地摸摸头,然后说道:“卢瑟福教授,你好,我最近在跟伦琴教授学习X射线的知识。”

“我想知道,X射线和电子射线,与所谓的放射性射线有什么区别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