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帝大婚(1 / 2)

【提拔宗室】

任立政回到汉朝,将出使匈奴有说李陵的结果,告诉了霍光、上官桀二人。霍光、上官桀二人,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昔日之友,最终成为了他国之人。但愿,未来不要在战场相遇。

李陵之事,告一段落。霍光的辅政之路,还有继续。

金日磾去世后,四位辅政大臣,变成了三位。没有了金日磾,霍光主政,上官桀辅政。霍光的女儿,嫁给了上官桀的儿子。这两位辅政大臣,是儿女亲家,定当精诚团结,治理国政。

刘弗陵按照先帝遗诏,加封霍光为陆博侯,加封上官桀为安阳侯。无论是朝政,还是军政,都落入霍光、上官桀之手。一时间,霍家、上官家,风光无限。

就在,霍光春风得意之时,发生了一个突发事件。

尽管,霍光辅政,每次进出宫廷和下殿出门时,停步和行进的地方都有一定的位置。霍光,没有因为自己的权力越大,做出僭越之举。

天下人,都在拭目以待,看霍光会做出怎样的政绩。

这日,宫中发生了一件怪异事。

群臣得知,一整夜都很惊慌。霍光为了避免出现不可控制的事件,连忙叫来尚符玺郎,打算收取玺印。

按理说,霍光是辅政大臣,想要收取玺印,有眼力劲的人,定会双手奉上。怎知,保管玺印的郎官,是个二愣子,不肯交给霍光。

霍光见状,愤怒之下,想要夺过玺印。

那位郎官不惧霍光,按剑说:我的头你可以拿去,可是玺印你拿不到!(你要拿玺印,除非杀了我。)

若是其他人,遭遇这种情况,定会说一句:你算老几,敢阻拦我。

下一个动作,定是杀了碍事者。

这个郎官,运气好,遇到了霍光。霍光小心谨慎,不想把事情闹大。他的一举一动,朝臣都看着。他若杀了郎官,强拿玺印,就会被天下人认为弄权,不利于他以后辅政。

霍光压住自己的脾气,表彰了这位郎官忠君之举。

刘弗陵见朝臣对霍光唯命是从,唯独这位郎官为了保护玺印,敢用性命怒怼霍光。这样的人,刘弗陵自然要表示一下。他顺着霍光的话,提升这位郎官两级。

这件事后,有人劝谏霍光。

他先列举了一个例子:霍大将军,莫非忘了诸吕的下场?

霍光身居朝堂三十多年,皇家那些事,岂能不知晓。诸吕之事,是皇家禁忌,他又怎能不知。但,霍光不明白这人说这句话的意思,没有表态,示意对方继续说下去。

那人一口气说了很长一段话:

诸吕身处伊尹、周公之位,摄政擅权,而背宗室,不与人共职。所以,天下人都不信任他们,这导致他们走向灭亡。今霍大将军处在类似的位置上,皇帝年幼,霍大将军应该多招纳宗室子弟,多与大臣共事,反诸吕道,这样就可以免患。

这人以诸吕之事,劝谏霍光,身居高位,不要忘形,要提拔宗室,多与大臣共事。否则,天下人会认为霍光欺幼主,群起攻之,就会落得诸吕的下场。

皇帝年幼,霍光大权独揽,难免给人留下权臣欺主的印象。无论霍光怎么做,在宗室眼里,他始终是一个外人。

如何处理与宗室的关系,是摆在霍光面前的一个大问题。

霍光被一言惊醒,辅佐一年多,他忙于其他事,忘了提拔宗室。于是,霍光采纳了这人的意见,大力提拔宗室,共同辅佐皇帝。

不久后,一个人进入霍光的视线,他叫刘德。

刘德,是楚元王(刘邦的弟弟)一脉。

刘德修习黄老之术,有谋略。年少时多次谈论政事,被召见于甘泉宫,汉武帝给他送了一个荣誉称号:千里驹。

他在昭帝初立时,做了一件事:以宗正丞的身份,审判刘泽造反案。

此时,刘德三十多岁,正在丞相府听候诏命。

前有汉武帝的评价,后有参与审判刘泽造反案的功劳,又是出自皇族。这样的人,自然会进入了霍光的视线。

霍光将想要提拔刘德为光禄大夫,告诉了身边的人。

有人提出了反对。

那人给出了一个明正言顺的理由:其父刘辟强尚在,提拔刘德,不如提拔他的父亲。

经这个人的提醒,刘辟强,也进入了霍光的视线。

刘辟强是楚元王刘交之孙、红懿侯刘富之子。出生于汉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刘交是一位醉心于文化研究的诸侯王,他的子孙大多继承了这优良的特点。身为孙子的刘辟强,也不例外,好读书,能属文。

汉武帝时期,以宗室与二千石大臣争论。刘辟强表现很优秀,获得了这样一个名声:诸宗室冠。

然,刘辟强清静少欲,常以书自娱,不肯出仕。

论宗室资历,他历经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汉昭帝,历经四朝。

论年龄,他是宗室年龄最大,活了八十多岁。

论名声,汉武帝给出诸宗室冠的评价。

霍光采纳其意见,提拔年过八旬的刘辟强为光禄大夫,兼长乐宫卫尉,还给了他最高的荣誉,升迁为宗正(位列九卿,掌皇室亲属)。

为了恩泽百姓,霍光以皇帝的名义做了几件事。

如大赦天下,轻徭薄赋。

又如派故廷尉王平等五人持符节巡行郡国,察举贤良,调查民间疾苦及冤案、失职等事宜。

再如派使者赈贷无种子与粮食的贫民。

当听说百姓受灾,无力偿还时。刘弗陵亲自下诏:往年灾害多,今年蚕麦伤,所赈贷的种子、粮食不予收债,并免去今年田租。

为了让流散的百姓,回归故里,刘弗陵再次下诏:过去曾令民供出马,现停止执行。对于向京师各官府所供给的马匹,皆减少数量。

转眼间,刘弗陵继位,已经四年。这四年,扭转了汉武帝晚期带来的创伤,百姓安居乐业,商贾云集。

【鄂邑长公主为弟弟择妻】

始元四年(公元前83年),小皇帝十二岁了。这个年纪,对于现在人而言,还在念小学六年级。但,西汉时这个年纪算是小大人,可以结婚、生子,尤其是出生在皇家的人。为了能够保证皇家血脉能够延续,到了这个年纪,就会有人替他将婚事提上日程。

小皇帝的婚事,绝对是头等大事,相关的人员都要高度重视。成功了,皇后的母家就属于外戚势力,进一步发展壮大。

按照汉朝立后标准,要么出自外戚母家,要么出自功勋后裔,最低标准也是要出自良家子。

汉惠帝的皇后是吕太后安排的外孙女,汉景帝的皇后是薄太后安排的母家侄女,汉武帝的皇后是王太后结盟的馆陶公主刘嫖之女陈氏。

从汉惠帝、汉景帝、汉武帝第一任皇后,都会看到皇帝母族的身影。刘弗陵的情况不一样,奶奶、母亲去世,不会出现外戚干涉婚姻大事。但,有一个人能够干涉,她就是鄂邑公主。

鄂邑公主是汉武帝仅存于世的女儿,刘弗陵继位,尊她为鄂邑长公主。

刘弗陵的生活起居,都是皇姐照料,两人感情很好。故而,鄂邑长公主享受帝母的待遇。有句话是这样说,长兄为父,长姐为母。诺达的皇宫,刘弗陵身边的亲人尽去,唯有与皇姐相依为命。所以,鄂邑长公主,要为弟弟的婚事,挑选良人。

按理说,鄂邑长公主嫁给了王充耳,应该帮扶夫家。

鄂邑长公主生有一女,可惜,女儿嫁给了河间王。不能将自己女儿送进皇宫,若将王家的女儿,送进宫嫁给皇帝,无疑能够助长自己的势力。

她享受帝母的待遇,皇后又是王家人,这后宫无疑是她说了算。

刘弗陵的婚事,正好是鄂邑长公主介入后宫最佳机会。于是,她积极行动起来。奈何,盖侯王家人丁太过单薄,没有适合小皇帝的人选。无奈之下,鄂邑长公主挑选了周阳氏女。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