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李陵归国(1 / 2)

【封侯风波】

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九月,汉武帝留下四位辅政大臣之一的金日磾病重。

话说,金日磾一生,上演了一段励志传奇:从休屠王之子—汉宫马奴—托孤辅政大臣。

这位出生在河西走廊的匈奴休屠王长子,用了三十多年的时间,改变了自己亡国、亡家,沦为马奴的命运。

金日磾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除了自身个人能力突出,还有就是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尤其是,三马谋刺皇帝案,金日磾舍命救老皇帝。从这一刻起,金日磾得到了汉武帝完全信任。

金日磾忠孝之名,更是闻名天下。

辅佐一年多的金日磾病重,霍光要为这位老友做一件事:请封侯。

汉武帝后期,有两次严重叛乱。一次是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公孙勇、胡倩密谋造反。第二次是后元元年(公元前88年),三马谋刺皇帝案。两次叛乱,得到的奖赏不一样。公孙勇造反案,封了五侯,就连小吏因揭发有功,被封为关内侯。

三马谋刺皇帝案,金日磾立下首功,亲自捕获马何罗,保护了老皇帝。霍光、上官桀二人,抓捕了马通、马成安。

谋刺皇帝,这是天大的事情。怎知,破获三马谋刺皇帝案的金日磾、霍光、上官桀没有得到汉武帝封赏。

那么,汉武帝为什么没有封赏三人?对于,这个问题,有两种解释。

其一,是汉武帝写了诏书封赏,但,因病情太重,没有精力去善后这件事。

其二,汉武帝是想刘弗陵去做这件事,以此,施恩辅政大臣。

汉武帝去世,刘弗陵继位。本该是汉武帝做的事情,落到了刘弗陵身上。可,刘弗陵继位,年仅七岁,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不是为父送葬,追加谥号。就是为母亲争名份,恩赏母族。还有匈奴寇边、益州郡叛乱、刘旦阴谋造反。

加封三位功臣为侯爵这件事情,也被耽搁下来。等到这些事情尘埃落定,加封三位功臣为侯,被提上日程。又遭遇了一个突发情况。

当霍光拿出先帝遗诏,请新帝分封时,一个人提出了反对意见。

这个人,叫王忽。

王忽,他的父亲叫王莽(不是篡汉的王莽),担任卫尉,位列九卿。王忽在宫中也有一份工作:随侍。

当王忽得知霍光等人欲封侯之事,四处扬言:先帝驾崩时,我常伴左右,哪有遗诏加封三个人的事?那几个老家伙不过想抬高自己身份罢了。

这个言论一出,给霍光等人带来了很强的负面影响。老皇帝刚去世,辅政大臣联合起来,欺压小皇帝,索要封侯。

霍光得知这个消息,十分生气。他们破获三马谋刺案,先帝留下遗诏封侯。本来是正常的分封,却变成欺压幼主。

自己的功,被人否定不说,还变成是欺压小皇帝的恶人。

霍光将愤怒发泄在王莽身上,严厉问责。

王莽没见过霍光会如此大怒。毕竟,霍光是出了名的老实人,侍奉先帝三十多年,都没有半点过错。哪怕成为首选的辅政大臣,他还是小心翼翼,站在原来的位置上,不敢有丝毫僭越。

有句话说的好,不要逼急了老实人,尤其是有权有势的老实人。王莽见逆子,妄言朝政,给家族带来祸端。王莽也是一位狠人,毒死了王忽。

这场封侯,因王忽闹出的风波,最后以杀结尾。王忽一死,没有人再敢谈论。

刘弗陵根据先帝遗诏,封霍光为陆博侯,上官桀为安阳侯,金日磾为秺侯。

金日磾见有人质疑先帝封侯,以新帝年幼,坚辞不肯接受封爵。

这里有个问题:汉武帝是否留下遗诏,加封破获三马谋刺案的三位功臣为侯?

对于,这个问题有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真的。

破获公孙勇造反案的相关人员,都得以封侯。更何况,是破获谋刺汉武帝的大案。

第二种观点:假的。

汉武帝要加封,为何没有亲自落实?

王忽为何敢说这样大逆的话?

我个人认为,汉武帝留下遗诏是真的。如果汉武帝没有留下遗诏,身为辅政大臣之一,且位列御使大夫的桑弘羊,定会第一个提出抗议。而,桑弘羊没有反对。

王莽位居九卿,若是假的,也不会毒杀儿子。

先帝留下遗诏在前,金日磾辅政一年有余再后。如今,再不加封,就没有机会了。于是,霍光立即向皇帝上书,加封金日磾为侯。

刘弗陵答应了,亲自前往,在塌前授予金日磾侯爵封号及印绶。授爵后的第二日,金日磾病逝,终年四十九岁。

刘弗陵为这位重臣举行隆重的葬礼,不仅赐下安葬器具及坟地,还用轻车军士为他送葬,军队排列直到茂陵,赐谥号为敬侯。后世王朝把金日磾当作忠孝的典范,流芳百世。

【为友请封的背后】

金日磾去世,他的爵位,应该由他的儿子继承。金日磾有三个儿子,长子是被汉武帝称呼为弄儿,次子叫金赏,三子叫金建。

金赏、金建因父亲关系,成为侍中,又和刘弗陵年纪相仿,三人关系极其要好,平时一起玩耍,有时候睡觉都在一起。

刘弗陵继位后,没有亏待这两位玩伴。金赏担任奉车都尉,金建担任驸马都尉。

长子因乱后宫,被金日磾斩杀。按照袭爵顺序,金日磾的爵位,落到了次子金赏身上。

金赏袭父侯爵,佩戴两种绶带。刘弗陵见金建没有绶带,为其打抱不平,对霍光说:金氏兄弟二人,不能让他们都佩戴两种绶带?

霍光没想到小皇帝会说出这样的话,耐心回答:不能。侯爵,只能由金赏一人袭爵。

谁曾知,年仅八岁的刘弗陵,却语出惊人:侯不在我与将军?(封侯,不是由我和你说了算)

霍光为了堵住小皇帝的嘴,回答道:先帝之约,有功乃得封侯。

刘弗陵见霍光搬出祖宗说事,为金建请封这件事,只能作罢。

从这段对话来看,刘弗陵为了照顾小玩伴,为其请封?但,仔细阅读,认真品味,这不是表面上字面的意思。而是,刘弗陵一次与霍光交锋。

刘弗陵那句,封侯,不就是我和你说了算。

这句话,表明了两层含义。

其一,刘弗陵向朝臣释放了一个信号:跟我混的人,我不会亏待。

其二,刘弗陵提高了霍光的地位,其权力,比他这个皇帝还大。

尤其是第二层含义,刘弗陵是皇帝,霍光是辅政大臣,大臣的地位,怎能有皇帝高。这不是篡权,欺压幼主,又是什么。

刘弗陵的问题,霍光要答,还要小心翼翼的回答。一旦,回答不好,就会留下欺幼主的千古骂名。

如果,霍光答可以。等于霍光默认,他的权力,凌驾在皇帝之上。天下事,他说了算。皇帝要封谁,必须霍光说了算。

如果,霍光说不可以。等于他在教皇帝做事。就会被人认为,皇帝要做什么事,必须要经过霍光同意。

刘弗陵的问题,霍光很难回答。无论说可以,还是说不可以,都会留下弄权、欺幼主的不好名声。然,霍光不愧是跟随汉武帝三十多年的人。不仅说话留有余地,还不给他人落下把柄。

面对小皇帝的问题,他不能直接回答,而是以先帝之约,有功乃得封侯。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封谁为侯,你说了不算,我说了不算。要按照先帝的遗嘱来,有功劳才能封侯。

刘弗陵也是聪明人,霍光是告诉他,要封侯可以,必须对朝廷有功。他是皇帝,也要遵循祖制,不可乱封无功者为侯。那么,霍光也要遵循祖制,不能乱来。霍光若是依仗权力,随意封无功者为侯,就会留下把柄,被朝臣抨击。

这场较量,让刘弗陵认可了霍光,是一个令他放心的人。毕竟,按照制度办事的人,不可怕。怕的,就是破坏制度的人。

霍光按照制度办事,随着,刘弗陵成长,到了立冠、亲政之时,权力终究会回到他的手上。如今,刘弗陵要做的只有一件事:认真吃饭,努力长大,静待时机。

【迎接李陵】

金日磾去世后,朝中局势也发生了变化。原来的四位辅政大臣,变成了三位。桑弘羊负责外朝,主抓经济。霍光为正,上官桀为副,他们又是儿女亲家,负责主持朝政。

霍光、上官桀是一条心,这二人主政后,想要干一件事:迎回李陵。

李陵,是飞将军李广的孙子。

天汉三年(公元前99年),李陵以五千步卒,出战匈奴,开创了以步兵对战骑兵的经典案例。李陵面对十万匈奴骑兵丝毫不惧,打出了汉家男儿之威,斩杀匈奴万余骑兵,令且鞮侯不敢与之争锋。

就在李陵离汉境只有百里,弹尽粮绝,还出现叛徒。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