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立学38(2 / 2)

萧骏看着这些人物,一一说道:“李广的家族兄弟,后来还当了丞相。只不过,碰到了汉武帝。”

说到这里,萧骏想到,以前听说了一个笑话,一个喜欢汉武帝的人,说是要穿越回去给汉武帝当丞相,希望他不要投胎到特殊时期。

“韩山童虽死,但刘福通尚在,元末农民起义的大师兄,有的军队,不仅打下了上京,甚至还跨过鸭绿江,去打平壤、开京。”

孟说跟秦武王比赛的大力士

杨显,梅山七怪之一,萧骏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山羊成的精。

萧骏走时留下,李允则、匡衡、滕宗谅,虞兮、苏则……等一批人,随后又因为平衡有黄霸、章楶、王祯……辅助工作。

他们每个人都是各自领域的能人,分工明确,匡衡负责府中文书,先确立目标,最后指挥武陵各府官员,按计划办事。

若不达标,还要进行惩处。先言明律法,将一些冤假错案,进行整理,处置那些贪腐的官员,将他们一一剥夺财产,经过再三确认,最后定案确立惩处。

滕宗谅,虽是文弱书生。但心中的志向可不小,还重情重义。

早年间,追随好友范仲淹奔波到宁州,新修水利,刮风时,嘴一张,还常吃到沙子。

机缘巧合下,听到萧骏的教化讲学,被深深吸引,拜入门下,在边关驻守上玩过虚张声势,百姓披阵,惊退敌。

之后跟随萧骏走南闯北,镇压过,那些未开化的荆蛮族。最后登堂入室,学完了萧骏,针对当地,总结出的教化策略。

从萧骏镇压蛮族叛乱后,带人劝降蛮人让他们脱离原先的生活,走出部落山洞开始,到掌握官方话语,学习辨别农时,春种秋收。

滕宗谅便知道,这一项无疑是成功的,只是有些地方,还要更加改进。

因为荆南四郡,除了当地治所,以及县城的附近,有很多地方都是未开发状态,有大量的蛮人在山里,生活隐居。

他们很少与外界沟通,而朝廷对当地的控制,是不是羁縻状态都难说。

王祯,不仅有前人的经验,还有一套自己整理的农业知识,江南的环境不同于北方,南方的作物自然有南方的种法。

王祯将一些开垦工具,委托人进行打造。开始教导农民如何使用它们,以提升效率。

同时要叮嘱他们一些注意事项,将一些更好的手法与种植技术,进行手把手,的教导讲述。

因为有纸的帮助,王祯将更准确的农时抄下来,又叫来众多文书吏,负责代抄,进行普及,贴到武陵每地一村落。

黄霸政治管理能力出色,一人就挑起了民生处理,农田水利两个项目,而且还干得非常出色。本以为会忙的,不可开交,他还能去辅佐别人,去教化当地民众。

章楶,很快就被身边人,发现了军事才能,主要,招募新驻守军,同时负责训练,时常处理一些蛮人暴动,将他们镇压安抚,免得劫掠乡邻。

虞兮、苏则负责民生教化,安排工作。这是最重要的一环,萧骏到任的那一天,就开始,走访观察当地生态、风俗、文化,总结方略,随后去培养很多教化官,让他们去办事。

武陵郡当地,真是从原来的百废待兴,通过正确的治理,做到了真正的民生恢复。

萧骏到任时,原先的户籍人口22万,方略还在最初阶段,还未显出效果。随后,因为战乱,人口又减少到了20万以下。

但随着招抚政策,山里的蛮人,因为一些种种手段,更是因为,劫掠造反占不到便宜,又要保证生存。索性逐渐走下山来,开始种地,养活自己的生活。

人口也逐渐恢复到24万人左右,其中还没有算上,逃难过来的百姓,收编的黄巾,以及投靠和招抚过来的洞民。

日积月累之下,便可走向开化状态,然后父传子,子传孙,最多一代人,就能摆脱蛮字,与当地百姓无异。

这一天天的变化,李允则看过许多次了,不敢是在河南还是在江南,这种事情无论看几遍,都是很让人动容的。

李允则看着各府官吏,忙成这个样子,黄霸这小子,年纪轻轻,能力却惊天动地。一个人能干三个人的活,还干得游刃有余。

常年管勾情报的他,整个武陵军忙成了一团,这种效果固然好,但能力强的人,是可遇不可求的。

像黄霸这种,如萧何管仲一般的人物,有一个都是天赐的精英。

眼光刁钻的李允则,发现,能干事的人全都是身边最熟悉,很多都是从北方来的老同僚,当年这个时候,主公萧骏,为了设立政策每天都忙的不行。

帮忙的人实在太少了,而且像黄霸这种出色的新人,几乎见不着。

最近,他想到了一种方法,是他,看了这么多年萧骏教书的场面,在一次训练听风成员的时候,领悟到的。

现在,只要自己把它写下来,交到萧骏的案牍之上去便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