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孩子的婚事,孩子的孩子(中)15(2 / 2)

四十六

熟悉谭世英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心地善良、心慈手软的老太太,不会骂人,不会坑人,心里总想着别人,凡事总为他人考虑,宁愿自己受委屈,也不轻易说他人半个不字。

谭世英心里清楚,这也恰恰是前夫李良胜的性格特点。当初自己一个高中生,能够看上作为“候补对象”的李良胜,完全基于彼此性格秉性的相近相似。

有什么样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李良胜、谭世英夫妇这种性格,完完全全遗传给了五个儿女,包括四个孙儿、两个外孙,全都心善心软,无一例外。不仅如此,李良胜、谭世英夫妇后代里的两代十一人,无论男女老少,性格脾气和为人处事都惊人地相似。

与之相对应的,就是李良胜、谭世英的后代们人缘奇好,无论是他们当中哪一个,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有不错的人缘,都能遇到贵人相助。而这,显然是李良胜、谭世英夫妇留给后人们最为金贵的家族遗产。

这当中,五个儿女中排行老大的李善明是最为典型的代表。

李善明小学没毕业,文化层次很低,但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样高层次的高校里工作,尽管只是一个普通的电工,他依然如鱼得水。这么说吧,在中国科大,上到学校领导,中到专家教授,下到临时工,各个层次里,几乎都有李善明熟识的,并且关系都还不错,他们对李善明的评价都很高,说他为人坦诚热情、工作认真负责,是难得的、可交心的好朋友和好兄弟。

正是由于这个缘故,在五兄妹中,李善明一直是当仁不让的“大哥大”,无论是对待工作、为人处事,还是孝敬父母、善待家人,他都做到了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表率作用一直发挥良好。作为家里的老大,对弟弟妹妹们的不足或过错,李善明从来都是知无不言,该提醒及时提醒,该批评严肃批评,从不回避躲闪和含糊其词。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善良而担当的李善明,自然会找“三观”相近的女孩做老婆。经过彼此相处和认真考察,一九九一年秋,李善明和同岁的安徽肥西籍姑娘解芹喜结连理。

解芹来自肥西农村,父母生了六个孩子,她排行老四,上有三个姐姐,下有两个弟弟。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使得解芹养成了勤劳善良的性格。这也成为她和李善明结识、相恋、结婚的重要原因。

对于丈夫的家世,以及婆婆谭世英坎坷的人生经历,解芹从毫无知晓到逐步了解,越深入了解,越觉得婆婆和丈夫以及四个弟弟妹妹的不易。

解芹和李善明结婚时,谭世英和四个孩子一个没有到场。对此,解芹曾经很有意见,等到了解到婆婆家的真实情况,那点小埋怨很快烟消云散。同样来自孩子多的贫困家庭,解芹太理解婆婆谭世英的各种不易了。

正是基于这种理解,二〇〇〇年夏,当公公李启中、婆婆谭世英从东北途径BJ首次来到合肥大儿子、大儿媳家里做短暂停留时,解芹拿出十分热情和浑身解数,周到细致、尽心尽力照顾着公婆的饮食起居,不曾有丝毫忽略和怠慢。

后来,丈夫李善明的两个弟弟、两个妹妹带着他们的爱人及孩子,陆续来合肥看望大哥大嫂和侄儿,解芹全都热情接待,掏心窝子地对待每一位家人。不仅如此,解芹还有一个本事,就是待人真诚,喜欢开玩笑,丈夫的弟弟妹妹们,包括弟媳和妹夫们都很喜欢这个大嫂,一家人聚在一起,总是一派乐乐呵呵、其乐融融的和谐景象。

在孝顺双方父母方面,解芹也做得很好。每每公公婆婆需要花钱治病,包括平时的〇花钱,她都一分不少地给,从不说说讲讲,体现出强烈的孝顺和感恩意识。

想来是深知小女儿善良孝顺,解芹的父母岁数大了、生活无法自理、被迫进城之后,不是按风俗或惯例住在儿子家,而是主动提出来要和解芹、李善明夫妇住在一起。解芹自然没问题,但她担心丈夫李善明会反对,哪知李善明不仅没反对,还在照顾岳父岳母方面做了很多力所能及的事情。

对大儿子和大儿媳的表现,身为母亲的谭世英非常欣慰和骄傲,总教育另外两个儿子、两个女儿要向大哥学习,还说“屋檐水,点点滴”,要想后人长大后孝敬你,自己必须首先孝顺先人,一辈学一辈,就这么简单。

李善明、解芹夫妇善良孝顺,但对自己却不怎么上心,连个生日都会弄错,并且不是一个人记错,两口子都搞不清自己生日到底是哪一天。

李善明出生于一九六五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可他一直记成二月二十五日,以至于过了很多年的“假生日”,直到后来谭世英到合肥,李善明与母亲交流中才知道自己的真实生日。

解芹就更有意思了,她压根儿不知道自己的生日到底是哪一天。不仅解芹本人说不清,她那年过八旬的父母,还有三个姐姐、两个弟弟,通通说不清楚解芹到底是哪天生日。

于是,在丈夫李善明的大力支持下,解芹把自己的生日确定为每年农历十月八日。

每每说起大儿子、大儿媳在自个生日上的迷糊表现,谭世英既觉得好笑又感到很欣慰。心里总想着别人,唯独不怎么考虑自己,这不正是自个儿和丈夫李良胜性格秉性的真实写照吗?

谭世英认为,李善明和解芹在自个生日上的表现,只能解释为“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