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8 澶渊之盟(2 / 2)

好在最终大辽同意了每年三十万的条件,也同意了放弃夺取关南之地。等曹利用一回行宫,官家就让太监安公公前去询问允诺了多少,曹利用觉得自己能从辽营全身而退已属不易,回到澶州后仍心有余悸,不想刚坐下安公公就前来询问,他不愿细说,就比了三个手指。

安公公也是聪明人,不再多问,向官家回话说,“曹大人就比了三个手指!”

官家惊愕,“三百万?这么多!”

此时已是严冬,大雪纷飞,北风料峭,纵然行宫内有火炉也阻挡不住塞外的苦寒。

官家长长叹了口气,“罢了,罢了,三百万就三百万吧!为了天下的安宁,也只能这样了。”

有时候,要赢得和平和尊重,要么靠实力,要么靠利益。

但后来才知道,原来曹利用只允诺了大辽三十万。官家大喜过望,倒有了失而复得的喜悦,还表示要重重嘉奖曹利用。

这时寇准又不满了,说曹利用压下岁赠,这是作为臣子该做的,不应当嘉奖。曹利用心里自然不是滋味,没想到快到手的鸽子飞了,再不济,自己也是提着脑袋去辽营走了一圈。

澶州原本是块宝地,可如今战争已使它千疮百孔了。可原本战争并不是为了战争,而是为了和平,是不是很讽刺?

不管怎样,如今成千上万名将士的热血,换来了边疆的安宁!但愿这城下之盟是值得的。

也许,大宋以岁赠来委曲求全议和,并不是一味的软弱退缩,也不是一味的仁慈圣心,他们不崇尚武力,尽量不侵犯他人,这其中藏着一种智慧,一种信念。

许多百姓因此而避免了家庭破碎,宋辽边关又多了一份安宁祥和,也多了一分创造生活的动力,大宋因此更多了一份份微不足道的国力。

因为信念的甘露,一滴水何曾不能成海洋,因为风的挽留,一粒沙何曾不能成沙丘。

很多人只看到他们软弱成全,可成全别人何尝不是成全了自己,如今的大宋,你鄙视他军事上的薄弱,可文化的昌盛、农工的繁荣、艺术的造诣,契丹能比?更何况,和平是无价的!

太多的人,相信武力至上,以为拳头硬才是实力,或者以为对付野蛮人就得用野蛮的办法,用仁慈去化解血腥那是愚蠢,可我们又为何不想想,也许不是仁慈无用,而是你不相信仁慈有用。

何为武?止戈为武。

水看起来是柔弱的,但它可以在大地上划出一道道血脉,也许仁慈,也不是它表面看起来的那般无力,只是我们在武力纵横的世界没有勇气去相信它内在的力量。

世人觉得仁慈是软弱的,抵抗不了武力,之所以这样,是他们没有真正相信仁慈的力量,他们总是预想着别人对他的觊觎和敌对,整日活在对别人的恶意揣测当中。

一个看似柔弱的文人未必不比筋强肉劲的武士更有骨气,所谓的骨气,它不是写在强壮的身体上,而是在人的精神深处,那力量是你看不见却能感知的。并且,那力量还能穿越山海、穿越时空。

可是,我们也要提防,那些外表的软弱久了,就习惯了,甚至同化了,把软弱变成了标签,变成了信念。一只雄狮,可以打盹、可以小睡,但不能长眠,一个民族,可以宽容、可以忍让,但不能屈膝。

边关连年征战,百工枯窳、诸业废弛,百姓藜藿不济、口乏糟糠。自古以来,在纷争中,从来就没有过赢家。就比如这战争,一旦开始,无论双方输赢,都是输!

佛主有云,‘恨不消恨,端赖爱止’,唯有停息干戈,才能消弥双方更深的伤害。

可这个胜利中,何尝不是见证了人性的孱弱与勇越。

就譬如那王超,起初他在定州与契丹交战后战败,死伤不少,行营都监李允则劝王超衰绖向师而哭,以解群愤,王超固执不从,致使人心动摇。后来官家亲征北上,下令王超整师北上,他却逗饒不进,马知节故意讽刺他胆小如鼠,他仍没被激怒,还是原地不动。王超违诏失约,如此大事理应重罚,可官家怜悯,没有治罪,但是罢了军职。

大将逡巡不前,可有的小将却谱写了一曲壮怀激烈的悲歌。

再说那勇猛无敌的钟厚,他因受了重伤,流血过多不治身亡,刚到而立之年的他就这样把他年轻的灵魂永远的留在了他抛头颅洒热血的澶州。

正如他所说,此正是大丈夫尽忠报国之时,安敢惧死哉!

官家感念,追谥他为忠武将军。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有的人不在了,可他牺牲性命守住的土地还在,有的人不在了,可他为了和平而奋战的勇气将长存。

希望他用生命换来的安宁也可以永存。

回程之际,看着不久前还烽烟四起的澶州城慢慢复苏,春草不知秋愁,灰烬里重生,官家有感而发,亲赋《北征回銮诗》一首。

锐旅怀忠节,群胡窜北荒。

坚冰销巨浪,轻吹集隹祥。

继好安边境,和同乐小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