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第一桶金(2 / 2)

这在步步黄金的长安似乎也不算是夸张。就在今天我们刚来摆摊的时候,我听见隔壁摊位的一个卖花婆婆说,去年西市这里曾经卖出过一株红牡丹,整株上有逾百朵红花,花色极浓极正,朵朵均有碗口大小。这株牡丹在市场上甫一亮相,就让长安贵族趋之若鹜。最终那株红牡丹被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买家买走,成交价高达八万多两白银。长安人对名花的狂热可见一斑。

我们卖的是大王莲,主打的是莲叶。先前的我以为,莲叶这东西寡淡得很,比不得牡丹国色天香,未必能对长安人的口味。但今天看来似乎不是这样。

“不行,要是我的话起码得给五万两!”“你把你自己卖了都没有五万两!”人群中又是一阵哄笑。

管家面露难色。

“老王,”管家身后的马车中传来一个娇滴滴的女子声音,“这莲叶确是物有所值。”

我循着声音望过去,马车的帘幕后伸出一只洁白修长的手。那只手上还戴着一只羊脂白玉指环,白玉无一丝杂色,而那只纤手竟隐隐比指环还要白皙。看来,这马车的主人必然不同凡响。

“夫人,您有何吩咐?”王管家耳朵凑近了马车,似乎是在听那女子说话。过了一会儿,王管家直起身来:“夫人说了,‘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单独买这一片叶子回去置于几案观赏,虽说也颇为可爱,但终究少了些意趣。我们府上有个半亩的莲花池,倘若先生的莲叶能将整个池子铺满,待到花开之时,莲叶田田,薰风习习,而人行碧波之上如履平地,岂不妙哉?”

半亩大的莲花池?我心里正在盘算着,那得要多少莲叶才能将池子铺满呢?王管家继续说道:“十万两白银,先生意下如何?”

“十万两”这个数字一出来,人群一片哗然。一个老儒生还痛心疾首地吟起了诗:“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桥信愣了一下,然后说:“这大王莲的习性与寻常莲花不同,娇贵得很。而且它产自南方,最是怕冷。夫人若要将大王莲植于户外水池,而非置于温室内观赏,以长安这样的气候恐怕很难打理。而且,就算是现在开始种莲,就算一切顺利,那起码也得到五六月份才能铺满……”

“寒冷倒不是什么大问题,我自有法子可以解决。我只担心府上的花匠对这莲叶习性不熟悉。”那女子的声音又响起来,“先生既然种植这莲叶已久,想来对这莲叶的习性已经谙熟于心,是不是?”

桥信点了点头。这一点倒不是他自吹自擂,他从小就跟着尹氏夫妇种植各种药草,在种植这方面可以算是家学渊源了。他在外漂泊之时,见海外奇花异草甚多,但其中大多数很难移栽中土,他便想了许多办法把它们从海外千里迢迢地带回来,交给常先生好好培育。去年,他为了跟我在曲院风荷比武,提前十天去那里种了好些大王莲。来长安前的半年里,他一直在九曜山跟常先生一起打理花圃。我所认识的人里头,除了尹氏夫妇和常先生,大概就数他最会种花种草了,好多有钱人家的花匠都比不过他。

“那么先生能否亲自到府上来种植莲叶呢?现在是二月份,接下来四个月的时间,先生及随行人员的衣食住行,府上可以一并提供。当然,还有这四个月的辛苦钱也不能少。这样,全部加在一起,总共二十万两白银,如何?”

二十万!这可能是长安西市开市以来成交价最高的花卉了——而且它甚至还没开花,只是一片叶子。

“好,成交。”桥信倒吸了一口冷气。他本来只打算把这盆莲叶卖个几百两银子,这样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就都有钱花。我们先前都觉得,一千两白银已经是在漫天喊价了。结果没想到天上掉下来这么一个挥金如土的大金主,给我们派了一个大单。这样的诱惑,没有人能够拒绝。

“碧箫,先给这位先生定金。”

一个身着绿色衣裳的丫鬟得令从马车中走出来,手上还端着一盘金元宝。我目测了一下,大概有一百多两。那丫鬟说道:“今日出门没带多钱,只有这些,暂时作为定金。二位稍后可以去府上支取一万两。至于其他的,待日后莲叶渐生渐多,先生便可以再继续支取。直到莲叶铺满之日,即可将二十万两白银全部结清。”

我和桥信对视了一眼,我相信,此时此刻我们二人的脑海中只剩下一个想法,而且这想法是一样的。

发大财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