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反切法73(2 / 2)

这就让他想不通了:“大永和他妻子昨天有没有去到外面?”

坐在身旁看书的罗援青回答道:“好像是有,早上打水时,有人说大永叔昨晚天黑了才回来。”

“那应该就是。”

知道对方来路,陈安也就不担心了,转头往旁边瞧了眼,见她太平广记才看到仙女卷,有些纳闷道:“这书拿来也有两天,你这一有时间就看,怎么还只看到牛郎织女?”

罗援青尴尬一笑:“很多字都不认得了。”

“不会连广韵里那些字也不认得吧?”

罗援青讪笑道:“那些字太多,是不认得,而且,有些字好像切不起来。”

切不起来……也正常。

切字,差不多就是认字意思。

古代注音法里(古代版拼音),使用人数最多,覆盖人数最广的,便是根据佛教梵语创造出的反切法。

就是用两個文字,也就是俗称的反切上字和反切下字。

上字当做声母,下字当作韵母,两个字合起来,就得到被切字的读音。

不过,想要用反切法,需要先认得《广韵》里五六百个反切上字、一千多个反切下字。

这一千多个汉字,相当于我们现在的26个字母。

说到这,问题就出来了。

我们平常使用文字,通常只使用一千常用字,还有一千常用字百分之十情况下才会用到,另有一千常用字更是百分之一情况才会用,剩下近十万字,全是生僻字!

所以一般人学会了广韵里那些反切字,基本上书写阅读就没太大障碍。

但问题是,普通人学反切法,就是为了平常书写阅读。

要学认字,就要学反切法,可要学反切法,你先得认识字。

这就让人忍不住大呼国粹:我认xxx

如果您问弊端既然这么大,为什么还能广泛使用一两千年呢?

那就不得不提到富人阶级了。

诗词歌赋,科举文章,基本上都是生僻字堆出来。

这后来的反切注音法,就没考虑到普通人,单纯给文人雅士撩骚用的。

所以呢,这使用一千七百年的注音反切法,并不是什么多宝贵东西,也不是什么荣耀,只是一块擦屎布,一种耻辱标识罢了。

清朝末期,短短十多年间,各种注音法争相出现,是这时代的人比古代人都聪明吗?

完全不是,单纯那时候非常缺人才,国家需要民间各类人才,急需给平民百姓普及知识,急需在短时间内诞生大批人才来救国,这般,注音法才能一年出现一次改进,三年一次大改进,十多年直接翻天覆地改进,只可惜,大清醒悟太晚,还没等来人才,就没了。

大清想要百姓识字,短时间内就出现非常容易让人学会的注音法,那反切法使用期间,一千七百多年里,要说没能力改的更好,那完全就是瞎扯淡。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