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8美味经验305(1 / 2)

一间简陋的黄泥茅草屋子在这旁边用泥坯垒了一溜二十多个大灶。

每个灶上有两口大锅,锅后有一个泥坯垒成的烟筒里面冒出了袅袅炊烟。

在大锅灶有人在烧火几个妇女忙碌着正在生火做饭,旁边有几个人正在将新捕捞上来的小毛鱼和一小袋面粉喝几大袋儿米粉在那里做饭。

在距离那个小茅屋不远的地方铺着地上铺着两块竹席,竹席的上面搭着一个竹茅草,有竹子和茅草制成的草棚。

草棚子是用几根木头支起来的,下面放着你上铺着竹席。

竹席上面有桌子和板凳,林夕坐在草棚底下小板凳上,他旁边的桌子上摆着几盆儿下酒菜,旁边坐着朱老牛和田杏树二人在喝酒。

林夕虽然现在不经常出诊,但是他弄两瓶酒精当烈酒喝还是没有问题。

朱老牛自从跟女儿来过以后,发现这里能喝上酒精之后,便时常跟着女儿来这里蹭酒喝。他美其名曰帮着看着外孙子,可是这项工作向来都是由林夕完成。

林夕手里拎着两根布带,在布带的另一头各拴着一个蹒跚走路的小娃娃。

小娃娃的两条腿倒腾的很快,不停的在席子上跑来跑去。

每当他们跑到席子边缘的时候,林夕就会转动手里的布带,将他们重新拿到拉到当中的桌子旁边,并从桌子上盘子中放的鸡蛋掰下一块儿塞到两个人的嘴中。

两个人嘴里嚼着鸡蛋黄,仍然锲而不舍的向那些正在做饭的女子方向跑过去。不过跑不了多远又会被林夕拽回来。

这两个小娃娃扑过去的方向上正有穿着一个粉色一个月白色衣裙的两个少女,蹲在那里捧着个粗瓷大碗,津津有味的吃着。

这两个人就是林月华和和她的随身丫头白鸽。

今天两人突然到来,让林夕十分的惊讶,因为最近林府里的事情很多,这两个小丫头居然有闲心跑到他这里来游玩。

尤其让林夕感到奇怪的是,他们两个居然没有带随从。

而且一到这里就把林夕手里那个在这里受惩罚的人员中的四个彪形大汉叫到旁边,不知道嘀嘀咕咕的说着什么。

这18个人其中有六个是因为在短训班中的武艺没有通过考核而受到惩罚的。

还有八个是因为文化没有通过标准而受到处罚,放到林夕这里,实际上就是给他们补课。

而被林月华叫走的这四个大汉则是比较另类,他们四个是因为和同学打架而被赶到这里受处罚的。

之所以会这么处罚他们是因为这些人都是林家绝对的嫡系。

就像那四个体型彪悍学员,他们四个的父亲分别是林雨和林顺,就是风调雨顺四大金刚的儿子。

他们长得比他们的父亲还要高半个头,由于从小营养丰富,虽然他们今年才14岁,但却长到了身高八尺相当于后世的2m的高度,而且力大无穷。

至于把他们四个赶过来的原因,虽然说是打架,其实更重要的原因这四个是文化考试不合格,派到这里让林夕来给这18个人进行一对一的补习教授他们的。

两人吃完之后便拿着碗去找一勤快的荆钗布裙的的少妇。

少妇手脚麻利地擦拭着周边已经准备好了桌椅,一身蓝靛色的布裙子浆洗的干干净净。

少妇乌发如云,肤若凝脂,鹅蛋脸上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的象夜空中的星星,虽然是一身农家女打扮。但举手投足轻盈飘逸,不像是村里的农家女,倒像是官宦人家的大家闺秀。

少妇看到林月华两人吃完便上前接过碗筷问道:“吃饱了吗?要不要再来点儿?”

“嫂子,我们吃好了。你把给两个小家伙的饭食拿过来,我端过去喂他们!”

那个少妇微微一笑话便在锅台上端来两个大碗,碗里放着两个木勺。

林月华端着和白鸽各自端着一个碗来到被林夕布袋子拴到两个小孩儿的面前。

林玉华将碗放到竹席上的小男孩儿面前,然后黑着板着脸:“说坐在那里好好吃,不然小心我打你屁屁!”

说来也奇怪,在林夕面前闹腾不停的两个臭小子。却在林月华说完话后,乖乖的坐在那里拿着木勺,崴着碗里的被捣碎的鱼肉和面饼坐在那里自己吃。

虽然一两个人岁数比较小,吃饭时难免有饼渣和鱼汤落到席子上,但是却吃的津津有味。

林夕这是问林玉华说道:“你怎么会能让这两个小子乖乖的听话?我不论是面对这两个小子还是小彘他们虽然对我都很亲近,但从来不肯听我的话,不停的在给我捣蛋。”

这时旁边的田杏树听完哈哈大笑说道:“公子你可不要小瞧小孩子,他们虽然不会说话也不明白事理,但却他们他们却能够一眼分辨出好人还是坏人。

他们亲近你,知道你心底善良不会伤害他。

至于他们不听话,也是因为他知道无论他怎么闹,你都不会打他。

而小姐却不一样。虽然小姐也心地善良能得到他们亲近,但他们肯定接受过教训,如果哭闹太过,小姐肯定会亲自下手揍他们的。”

林夕想到小彘有一次揪着小月亮的头发不肯松手,结果被林月华用戒尺将他小手打的像馒头一样。

李月华和白鸽,还有两位老人就着的下酒菜叫做小鱼锅塌。

这种菜的起源很早,久负盛名。据传,幼年时期的太祖皇帝,在灾荒年月逃难来到淮水边。

当时与他混在一起的有逮鱼的、放牛的、砍草的、讨饭的穷孩子聚到一起时,就将各人所获的东西凑在一起放在锅里煮。

(没有渔具,用手逮来的)小鱼,锅边贴(讨来的杂面或湖中捋来经捣碎的蒿苗,糜子米,藕面)饼,用这种快而省事的办法做饭填肚子。

虽然做法简单原始,但吃起来却也脆香鲜嫩,后逐渐成为湖上渔民、沿湖农民的家常饭菜,称之为小鱼锅塌。

朱元璋做皇帝后,吃腻了宫廷的宴席,特叫人把渔妇请进宫里,专为他做这种小鱼锅塌。

从此以后,这种吃法官里称三鲜鱼饼(湖水甘甜、湖鱼鲜嫩、湖草种子清香)。

民间则叫皇帝饼或朱家饭。朱元璋逝世后,宫内逐渐失传,而民间则一直沿传下来。

正宗的湖上渔家小鱼锅塌,鱼是小鱼,通常体长一二寸,锅是铁锅,急火烧之容易快熟,面和得较稀,贴在锅边总要往下坠,就塌下来了,熟后上簿下厚,故叫锅塌。

传统的做法是:用刚捕到的小鱼,洗净后去鳞剖腹,取出肠胆等内脏,随即用清澈的湖水烧煮。同时和上一些面糊,在锅的中部四周贴上一层簿饼,饼底平水,或入水半寸,火烧水沸、汤汁四溅,故熟后饼底边有一溜子沾有鱼汤。

乍一揭去锅盖,面饼沾着鱼鲜,鱼儿带着饼香,鲜香美味扑面而来。

小鱼,鱼小,鱼鲜,锅塌,饼脆、味香。鱼汤鲜美、爽口。

用面饼锅塌蘸上鱼汤食之,两齿之间品小鱼鲜香,顿感鱼香肉嫩,汤鲜饼脆,足令品尝者口津横流、举箸称赞。

所有这些,只不过是湖上渔家的普通饭,不但省时省事,而且兼顾了饭菜一锅熟。

不过在这里做饭的却不是外人,就是林夕的师兄,林枢的两个妻子,也就是朱老牛的两那对双生女儿。

为什么一定要摆开20多口大锅?那是一给来这里训练歇脚的人准备,当然主要是为了给他们的丈夫增加营养其余人只不过是跟着沾光而已。

林夕和他这18个人就是等待。那个军官训练班过来休息时跟他们一起吃饭。

林枢也是这次林父组织的军官训练班中的一名学员。林夕身边的18个人原来也是,只不过因为种种原因被剔除出来了。

也不能说是被开除,只不过那些人吃的是大锅饭,这18个人是林夕专门儿给他们开的小灶。

因为这个军官训练班教授的内容全部是由林夕编撰出来的,只不过授课的人不是他。

这个军官训练班的规矩非常严格,在训练期间是不允许外出的。

但是林枢的妻子却发现他们每天都会跑步到林夕这里休息一会儿,稍微吃点儿东西再返回,等于每天的一次放风时间。

所以两人就利用与林夕的关系在这里支了20多个灶,每天都免费给他们做小鱼锅塌吃。来帮忙这些妇女都是那些训练班学员的家属每天到这里来和丈夫见一次面说几句话。

所以林枢的两个儿子也经常来这里和爸爸见上一面。由于林夕的原因,林长建和林父就默认了这种私下里的夫妻会面。

但是规定他们在这里停留的时间不得超过半个时晨,还包括吃饭的时间。

至于军官训练团队,之所以每天都会到林夕这里来。

就是因为作为他们授课教官的林长建,经常会把一些他不明白的事情,趁这个机会向林夕请教,时间长了你就慢慢形成了习惯。

至于林枢的妻子之所以会制作这种在太湖旁边流传的渔家小食,这是因为朱老牛的原因。

祝老牛当年参加了播州之役虽然他当时只是一名年纪小小的士兵。

但是他伺候的那位军官非常爱好这一口。所以他就跟着那位军官的老仆人学会了小鱼锅塌的手艺。

平日里朱老牛便在海边打上一些小毛鱼做一顿小鱼锅塌。

小鱼锅塌这道菜虽然十分美味,但真正能吃得到的的人并不是很多。

鞑官贵人自然不会屈尊来吃这样的乡下土菜。而一般的穷苦人家虽然爱吃,但是做这道菜需要浓盐重酱才好吃,但盐酱这两个东西都是很贵的。

几个人谈话间,那一溜灶台上的小鱼锅塌已经做好了。这是远方的烟尘也行,腾起,训练班的学员们已经排着整齐的队伍,掐着时间来到了这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