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读史开荒304(1 / 2)

在羊山堡旁边军屯地不远的地方,林夕正举着手里的镐头,一搞头,一搞头的在刨地,这是林父处罚林夕的。

具体的原因就是林月华招惹出来的。林夕从海上回来,由于林王氏的到来,使小丫头没有办法再逼迫林夕。

但是带来的后果是林王氏把所有的权利都收回去了,林夕只能协助王铁锤管理铁作。

其中铁作的银币和琉璃镜甚至炼钢的生产管辖权都收归了林王氏。

林夕只能在产品技术上给予指导,无所事事的林夕便把注意力集中回那本编撰的小说当中。

当时提出的那本编年体历史小说现在已经完全完成了,时间已经编撰到万历帝驾崩,泰昌继位。

再往后就没有办法编了,因为这是正在发生的事情。

林夕经过这段时间的编撰和审核。有许多心里的感慨,并把这些感慨写了下来。

其中最令林夕感慨的就是在在古代的中国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

史记中明确记载大禹建立夏朝471年,成汤的商朝554年。姜太公辅佐周朝的建立,一口气创造了790年的国祚记录。

然而从此之后,再没有任何一个中原王朝能撑得过300年的历史。

好像在夏商周之后,就有一张无形的手在调整着政权更迭频率的同时。

因为历朝历代提前设置好了300年这个始终无法突破的极限时长。这个现象也被后来的学者形容成王朝的周期周期率。

林夕大致总结了一下王朝末期的现象。主要有地震、蝗灾、旱灾、水灾、疫病、北方的游牧民族的入侵。

或者是汉族导致自己的战乱和土地兼并情况,而由这些现象造成的普遍的大饥荒才是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把能找到的关于中国古代灾难的所有记录。林夕发现在。朝灭亡的后期和新朝开始的前期灾难都是十分频繁的。

“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古籍中铭文的记载着商汤在建立灭夏,建立商王朝之后开始的连续了三年的大旱,而在之前还有七年的大旱。

可以说,这场大旱是夏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林夕仔细的查阅了《礼记》《诗经》《左传》《吕氏春秋》《史记》《齐民要术》等大量的古籍、历史文献。

林夕经过研究发现了一个十分有意思的现象。我国5000年的历史当中,可以分为四个冷暖变换的循环周期。

林夕用一年的四季来代替。夏天被我称为暖稳定的期。冬天被我称为冷稳定期。而春天作为冷向暖的变换期。而秋天作为暖稳定期向冷稳定期的变换期。

温暖期包括传说中的五帝和夏朝的时期、东周前期。秦汉时期以及南宋后期、元朝与明朝的前期。

寒冷期为西周中后时期,战国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宋和明后半期。

由于以前的历史时间太长,记录的也不详细。所以表现的不十分突出。但是到了隋唐时代,古代中华文明的高峰就是在暖稳定期才有了盛唐,从隋到唐朝的中叶是暖稳定期。

这段期间人文荟萃,由于生产力得到发展,对于天气和历史事件记录的也相当详细。

而从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29年到北宋的靖康之耻的时间作为我国气候又进入暖稳定期到冷稳定期这段暖冷变换期的起止时间。

唐高宗时期,永徽元年(650年)、总章二年(669年)及仪凤三年(678年)的记载,国都长安冬季无冰无雪,其气候的温暖可见一斑。唐玄宗(712—756年)及唐武宗(841—846年)时期,都有记录说皇宫及南郊的曲江池种有梅花和柑桔。

玄宗的妃子江采苹因其所居种满梅花,而有梅妃之称。唐武宗曾将宫中桔树所结桔子赏赐大臣每人三个。

柑桔和梅树只能现在广泛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南。而此时的西安,梅树已生长不好,更不用说柑桔了。

简而言之,温暖湿润的气候让唐代农作物拥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唐代农业迅速发展,成为大唐前期繁荣强盛的重要经济基础。

隋唐时期的关中气候温暖,夏季十分炎热,《新唐书》、《旧唐书》中有大量皇帝“苦京师(长安)盛暑”的记载。

唐代前期的历代帝王建造了大量行宫进行避暑,这些行宫广泛分布于长安-洛阳两地及其往返道路上,这加速了长安-洛阳两京枢纽的形成。

这段温暖期,造成了唐朝的国力极端强盛,加之当时政治制度的强悍它四处出击扩张领土。

向东灭了高句丽,向北打败了草原上的突厥民族占领了西域地区。迫使那些不愿意臣服于大唐的突厥民族向西迁徙。

安史之乱之后的这个气温啊,就越来越低,低到了连吐蕃都给冻没了。

这种气候变冷导致华夏文明周围的其他民族生存环境变得非常恶劣,从而导致了民族矛盾的尖锐化。

根据《旧唐书》记载,开元二十九年(741)“大雨雪,稻禾偃折……京城寒甚,凝霜封树”。

这次气温骤降事件实际上蕴含着预示着。气温由暖稳定期向冷稳定期变换的信号,在这种气候转变给大唐帝国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在农业发展上,气候转冷给原本欣欣向荣的农业带来了巨大冲击。

特别是在北部边疆的屯垦地区。受到气温下降的影响,北部地区的霜冻灾害日益频繁,降雨量迅速下降,前期能够自给自足的屯垦已经无法满足边疆需求。

另一方面,少数民族生活的草原地区受到气候转冷的影响,生态环境恶化,畜牧随之减产。

游牧民族不得不向南进军,掠夺农耕地区的财富,同时寻找更加适宜的牧地。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唐代安史之乱后,吐蕃等少数民族政权不断侵扰唐帝国边境,甚至于,吐蕃还攻陷了陇右和关中地区。

在少数民族不断南下的浪潮和唐代内部的动乱中,唐帝国一步步走向衰亡。

五代后唐长兴二年(931年),“有象入信安(今浙江衢县)境,(吴越)王命兵士取之,圈而育焉”。北宋“建隆二年(961年)五月,有象至澧阳(今湖南澧县)、安乡(今县)等县”。

公元十一世纪初期,华北已没有梅树了。著名的北宋诗人苏轼(1037—1101年)有哀叹“关中幸无梅”的诗句。

王安石(1021—1086年)的《咏红梅诗》有“北人初不识,浑作杏花看”之句,嘲笑北方人到南方误认梅为杏。

到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气候加剧转寒,太湖全部结冰,冰上可以通车这可是长江以南,可见当时的寒冷。太湖洞庭山有名的柑桔全部冻死。

南宋时,杭州降雪时间经常延至暮春。南宋前期,每十年降雪平均最迟日期是四月九日。这可是农历如果对待后世的公历那就是五月中旬。

这一时期的具体表现是?北方的少数民族,因为气候变化比较不定使得灾害不断的发生。

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南下侵扰,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有。辽金、西夏、蒙古。而蒙古更采取了掠夺的方法获得食物和草场。

单位亩产低,那就扩大种植范围和抢劫范围用来获得更多生存资源所以元朝的疆土格外的广袤。

蒙古向南灭了南宋、交趾、缅甸等国家;向北直达到北冰洋;向东打到了西太平洋沿岸;向西打到了多瑙河流域。

还有一部分蒙古人入侵了印度建立了莫儿卧王朝。

蒙古人由统一走向分裂的原因是忽必烈争夺蒙古的可汗。

那场战争由蒙由忽必烈带领的由中国北方汉族为主的组成的联军打败了由蒙古贵族组建的的草原联军。

这场争夺蒙古大汗的战争使蒙古帝国分裂成为四大汗国和统治着亚洲的元朝。

由于蒙古人的统治手段比较粗糙给了官吏们大量的权力使他们可以上下其手。这些都这些统治成本都压到了当时的作为第四等的汉人的头上。

结果在中国造成了南方汉人的反抗才有朱元璋建立了明朝。

也正是由于蒙古帝国的分裂才使元顺帝没法调集其他蒙古汗国国的力量来镇压元末的红巾军起义。

明朝的成化朝开始。中国又处于由暖稳定期向冷稳定期变换的阶段了。

所以说,从明成化六年(1470年)起,其中弘治六年(1493年)淮河流域各地普降空前未有的大雪。

从弘治六年九月起,至次年二月方止,降雪期竟长达半年之久,当时苏北沿海变成一片“寂静的冰原”。

正德八年(1513年),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同时结冰。湖面宽阔的洞庭湖竟成为“冰陆”,不仅可以行人,而且可以通车。

以上事实足以证明了这半个世纪我国气候寒冷的程度。

嘉靖34年农历12月12日,一场震级8级,烈度11度的特大地震,在大明领土上爆发。

短暂的地震过后,明朝陕西,山西,河南这三个中原大省,人口大省成了地震重灾区。

除了这重灾区之外,地震威力还辐射影响了当时的大半个明朝疆域。

按照各个地方志的记载,可知这场地震的范围。

东起南京,西至甘肃靖远,北到陕西保德,南至湖南浏阳都有震感记录,就连边远的广东和福建都受到这次地震的影响。

除了烈度强,影响范围大之外,这个地震还有个特点是,余震持续时间长。

史料记载说,这场地震的大规模余震,持续有五年之久才渐渐减轻,到万历年间才彻底消失。

为什么这次地震的影响这么长的时间。因为地震爆发的短时间内,就有50多万人直接伤亡。

无论城乡皆成一片狼藉,大量的人口死亡,随之而来的必定有瘟疫和灾荒。

古人说的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就是这地震破坏力的诠释。

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更是出现了千里无人烟的惨状。

地震所在都是黄土高原区域,这场地震导致了黄土高原部分区域的土层滑坡、崩塌,大量黄土进入了黄河,进而堵塞了黄河水道。

这堵塞,让黄河河水逆流,又引发黄河之水倒灌渭河,让渭河河道整体向北移动了五公里之多。

黄河堵塞渭河改道直接将关中地区的水文地脉给改变弄的“河、渭大泛,终南山鸣。”

地面上的水脉出现了问题,地下水也随之变化。不少地方的地下水水位下降,让原本地下水丰沛的地区,出现了井水干涸的地区。而原本水源干涸的地区,却遭遇了泉水如河的现象。

水源问题,又让原本就歉收的农业问题越发的凸显。

早在地震之前,中原地区就已然经历了持续二三年之久的旱灾,粮食本就不够,无数居民都在这次地震中失去了储存的粮食(皆覆土埋压)。

这就让本就遭遇旱灾的民众难以维持生活,再加上正值冬日时节,一时间粮荒成了灾区常态。

为了活命,不少灾区民众不得不想尽办法找吃的,吃完树皮,吃观音土,许多走投无路的灾民迫不得已开始抢粮、掠食。

当时关中地区冻饿致死的人数不胜数,随之而来的瘟疫更是让状况越演越烈。

这场地震,加重了本就财政困难的明朝财政负担,也引发国库空虚削弱了明朝庭国力。

因为通过这一串的数子。林夕得出的几个结论。

第一、气温的周期大概是250年左右。

第二、而且在冷暖变换的时间时期。不但会有剧烈的天灾。还有频繁的地震。

第三、由于以前的历史太长。而且一些记录在战乱中也损毁了。

所以,元明这段历史就尤为重要。因为他离我们最近,记录的也最全保存的也最完整。

如果猜测是正确的话。我们现在正处于暖稳定期向冷稳定期过渡的时段。

冷暖稳定期变换会发生什么?

在从安史之乱到到元灭南宋,再到朱元璋北伐这段历史已经给我们完美的演示了一遍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