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金融战争242(1 / 2)

虽然现在大明都是用银子来交易,实际上明代以前的主流货币是铜钱。

白银和黄金一般是作为大宗交易的结算采用。而且由于黄金不锈蚀,而且它的价值也比白银高,所以黄金一般是作为财富储备用的。大量的使用的只有比黄金价值低,比铜钱价值高的白银。

1000枚铜钱,就是一贯?一贯铜钱就等于白银一两。

到了明朝之后,朱元璋强行推行纸币叫大明宝钞,一开始一张钞票相当于一罐空钱,就是一两白银。

纸币背后要有等价的财富做保证,才能保证它的稳定。朝庭拼命发行纸币,60年之后大明宝钞贬值1000倍,民间早就抛弃了纸币宝钞开始用白银做结算。

到了嘉靖年间的时候,国家开始承认白银的合法地位。

等到张居正推广一条编法,所有的税收都折成白银,大明朝对白银就成为国家朝廷官府承认的法定货币。

可是明朝的银矿很少,而且品质很差。举个例子广西有一个银矿花了3万两银的成本去采矿,最后练出来的白银28500两,实际亏损1500两。

所以进口白银就成了一个必然的选择,明朝晚期地理发现已经完成,贸易全球化成为现实。

那么中国的瓷器,茶叶,丝绸在欧洲还是顶尖奢侈品,那时候的西方的商品却入不了我们国人的法眼。

除了白银大明不要任何的欧洲商品,当时海外白银的主要来源一个是小日子,一个是墨西哥。

墨西哥的白银呢主要是掌握在西班利亚人手里,墨西哥的白银通过殖民地马尼拉进入中国,中国得到了白银,欧洲人得到了高贵的中丝绸和瓷器。

但是大明的财富和大明得到的这些白银之间是不匹配的,加上有钱人大量窖藏白银。是大明的市场上流通的白银始终不足。

像林夕的母亲林王氏的娘家王府这样的富豪之家,因为权势熏天无人敢惹。

再加上手中的银钱如山如海。所以他们府中有一项不成文的收入,就是向民间放贷。

这笔钱叫做“印子钱”,实际上就是高利贷的一种,广州府上上下下所有的富贵人家几乎都参与了这项生意。

从富贵人家中的从大大小小的主子开始,大到夫人老爷手里握着的重金,小到少爷姑娘攒下来的银子都会放出去做印子钱。

甚至是那些有头有脸的丫鬟婆子,管家管事之类,他们手里或是百十吊钱,或是五六十两银子,也都会被放贷出去,差不多半年的功夫,就能获得三成的利息。

这种印子钱,会被老百姓或者是普通的商人借走。当然以富贵人家的权势,绝对没人敢赖账,也没有什么风险可言。所以这是整个从上到下所有的有钱有势的人的一条生财之路。

至于负责这件事的,则是广州城内大大小小的钱庄和金银铺,有人要赚钱都很简单,就是把钱交给这些商铺去运作就行了。

可是发型小额钱票明显触动了王府这样豪富人家的的利益,所以钱票必须时刻能够保证对出银子否则就会出大问题。

可是南洋商行放出的这些没有无记名的钱票等于是低价向民间放贷。

要是民间百姓能用低廉的利息借来所需要的钱款。谁还愿意去借活剥皮一样的高利贷?

这里边最大的问题其实还是人,票号里需要的伙计绝对是专业的人才,说得难听一点儿,普通人要没有个五年七年的磨练,就连柜里柜台的边儿都摸不着。

要知道市面上光是流通的铜钱,仅仅是明朝官府铸造的铜钱,就有光背、金背、合字儿等等五六十种。

这里面涉及到各个铸钱局还都不一样,要是一个两个的还不在乎,真要涉及到成贯的铜钱,每一种钱的实际价值全都是不同的。

而且刚才所说的还是官铸铜钱,要是说民间私铸的,怕没有大几百种也差不多,普通老百姓怎么可能认得全还要能够准确的认识每种铜钱的价值。

更何况除了铜钱还有银子。光银子就分为官锭和市银。

市银中又有各种成色不同的银子,每种银子的购买力都是不一样的。

银子里边掺杂着各种杂质,表面的光泽、亮度和颜色会有不同的变化,真可以说是千奇百怪。银子中还有灌铅的。用铂金来制造的假银子不过这都是西班利亚人干的。

一个成熟的票号伙计得做到上手一抓一颠,就能准确地估计出银子的成色,甚至还要知道里面有没有夹心灌铅,这里要求的学问可不是一天两天能培训出来的。

所以最好的方法,其实是把其他钱铺的伙计挖过来,经过培训之后再自己用。

可这里面又涉及到一个被人“掺沙子”的严重问题。也就是说你在挖人的时候,很有可能把敌人准备好的间谍,挖到你自己的店里!

因此林夕给石松亭出了各种主意,所以这个钱票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秘密,一切都是他在阳光之下。

其实这个钱票柜台的意义就是查看招进来的这些伙计,哪些人是可靠,哪些人有问题,而筛选出可靠的伙计充实到南洋商行当中。

钱票其中的秘密全部在银票印刷和银子保管当中,而这部分却是由林家派出的心腹负责。

按照钱铺票号的标准,既要防盗又要防火,因为要储存大量的白银黄金,又需要极为牢靠的银库和地窖,所以之前的普通建筑全都不能用。

林夕设计出来的银库非常有意思,他是一个八角形的。只有一个出入的门,却有三个通气孔而且这个银库没有任何窗户笔直向上。

周围是用砖墙砌筑,大概有五丈多高,上面还有一个用砖砌出的天井,从上面铺着琉璃瓦,因为琉璃瓦非常薄,而且不能受力。上面不可能站人。所以有任何破损就会立刻惊动银库的守卫。

一道光线从上照下,照的整个银库十分亮堂根本用不到任何照明。

所以进入处的人也不允许携带任何火烛,而且银库只在白天使用,只要银库之中看不清东西便停止使用。

银库里面是用松木做成一层层的货架上面放着装着金银的木箱。而且银库的底部用松木做了厚厚的防护隔断,隔断底下是由一个砖石砌成的大坑每隔两个时辰便有人巡视一次,防止人从地下向上挖通银库。

私下里林夕告诉石松亭如果有人抢劫银库直接在里面放把火,其余的就不用管了。

石松亭私下里用砖块儿造了一个模型在里面按照同样的比例放上木头,然后悄悄的点了一把火。

石松亭发现里面的金银全部被融了,融成了一个大疙瘩和流到了银库底下预留的坑中筑成了一个银锭。

他当即就想明白了这个银库的作用,那就是防止抢劫和偷盗。在遇到抢劫时,只要这把火一放,等火灭了那么一大块银子就成了莫奈何。

即使强盗能打败林家守卫银库的家丁。一般人是短时间很难把银子拿走了,当然如果是官府或者强大的势力那就别说了。

再有林夕曾经秘密的吩咐他这些发行出的银票,每一张后面必须有对应的银子跟着,绝对不能出现亏空,也不可以超发。

如果超发了,出了一切问题就由石松亭自己承担。不论任何人以任何借口,如果超发造成问题让石松亭赔偿其中的损失。

虽然这种威胁对于石松亭来说有跟没有一个样,但是他牢牢记住了林夕对他提的要求。

因为他通过这件事这段时间和林夕的相处。就知道林夕反复强调的问题,后面一定含着一个巨大的陷阱。

就拿银票防伪来说,原本把石大掌柜的愁得不行,但是林夕一下子就给她拿出了三项银票防伪的措施。

首先就是印制银票的纸张由自己来做,只需要一个小小的造纸作坊,集中造它一大批纸,就足够票号用的了。

这方面林家就可以代办,因为林家这种造纸的小作坊还是有的,而且人员相当可靠,不担心造纸原料泄露问题。

这些纸由上等的青檀树皮、青麻和棉花以三比二比五的比例制成。在进行抄纸工序的时候,让人往纸浆池里加入切得极为细碎的蚕丝。

这些的碎蚕丝,使得票号的银票纸张放到阳光下看就会发现很多细碎的闪光点天生带有一种华贵感。

拿到手里的顾客甚至无需去看银票的抬头,只要一看把手中的钱票迎着阳光一看就能分辨真假。

之后在纸张烘培的程序里,林夕亲自雕刻按照抄出纸张的大小的一张铜板。

这个铜板有五套,每一套的图案都不一样,有是有的是星星,有的是线条,还有一个雕的是一朵小花。

而且现在虽然没有更换的必要,但是如果发现有人仿制这种图案,也可以随时进行更换。

只不过要把以前发行的钱票全都收回来。而且这方面林夕也做出明确的规定,也就是说每一套图案只能使用三年。

三年以后要全部收回来进行销毁,实际上就是模仿宋朝的三年一届发行交子的制度。

在用竹帘抄出制造银票的纸之后,就放在这些铜板上。然后又在下面用铜盆点燃木炭,对上面放着一块铜板直接加热。

这样抄起来还处于潮湿状态的纸,上面再压上另一块平整的石板后迅速被烘干,一揭下来就成了迎着阳光可以看到,用手摸不出来的清晰水印。

这个方法其实发现的非常凑巧,当时制造的时候只是有一块木板上面压着一块石板。

但是林夕不小心将一个钉子遗落到了底下的木板上,压出来烘干的纸上面就有一个钉子留下的水印。

而且由于这些钱票经过印刷之后有进行第二次烘干,所以那些留有水印的地方的纸又被压平了,所以就产生了这种既能看见而又用手摸不出来的水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