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准备查账237(2 / 2)

所以对林夕提出了查账的要求,他们根本没有办法拒绝,大厅内一时冷场。堂中的诸位都不知道如何拒绝林夕。

李秀传是急的头上的汗都出来,他这时把眼光放到了坐在正座的林长申身上。

这时林长申把手里的茶杯放下,站起来对众人说:“这样吧,查账毕竟是件大事,诸位回去把账目整理一下。咱们今天讨论的事情也先放一下,毕竟咱们得先知道家底有多少,大家说是不是?”

堂下诸人连忙人人称是。林长申看到并没有人反对于是接着说道:“给大家半个月的时间,把账目好好整理一下,从半个月之后咱们开始查证。”

林长生这是转头看向林夕说道:“11弟,你看我这样分派怎么样?”

林夕站起来冲他供了拱手说:“没有问题,一切都听兄长的,就按兄长说的办。”

说着林夕转过身来对诸位掌柜深施一礼,掌柜纷纷站起来还礼。

林夕这时说:“我年纪小,脾气比较冲动,有多有得罪之处,我在这里给各位掌位陪礼了!

咱们这件事哪儿说哪儿了,也不用惊动林家老宅。”

这其实是一个小小的陷阱,林夕出于对林侯爷性情的了解,这个林家主虽然对心腹是十分信任的,但是他十分注意尊卑秩序。

这些掌柜居然林家官家的媳妇儿挖坑,甚至还逼迫林长申同意他们的分配方案,本身就有些犯忌讳。

如果这件事被林夕捅到家主的面前,这些掌柜的能不能受处罚先放在一边,林家老宅那边必然公开支持林家兄弟。

到时候就会给他们兄弟清洗着在座诸人提供借口。即使他们仗着人家老人的身份还待在这个位置,必然会遭到家主反感。

虽然林夕虽然也很赞同林长申初次职掌一地要低调的原则,但他亦是知道,有些时候你得高调一下。

只有适当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样才能立足,才能让别人将自己当个人物。

特别是他跟林长申有所不同,林长申是临时负责粮城这些事情,虽然他在抓总,但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

反观林夕为什么敢冲这些掌柜的发彪?第一,林夕本身不管事,根本不怕这些掌柜的给他穿小鞋或者告黑状。第二这些钱名义上是他的,他凭什么不能发出一点意见?

正是如此,他低调的同时也要学会高调,让别人知道粮城有他林举人的存在。

如今,他同意去林长申的意见。既有他个人养家的需求,已有笼络人心的打算,确立林长申在粮城中的掌总的位置。同时也告诉那些掌柜的不管出了什么事干紧去找林长申哀求。不然等他发觉了是绝对不会饶恕。

诸位掌柜当即拱手施礼,对林长申的好感意识大增。林夕又是望了一眼田季堂田掌柜,看着他瞠目切齿的模样,心里不由得暗笑,自己本就有计划高调一下,他倒意识配合,主动跳出来让自己踩一脚。

诸位掌柜的告退,林长申送到门外后反身回到大厅,看见林夕这时接过下人上的茶水,正在美滋滋的喝茶。

林长申便坐在林夕的身旁以宽慰的语气说道:“多大的事情不就是给你媳妇儿挖了个小坑,以后这样的事情她会经常遇到,你至于发这么大火。这样的事自从我接受粮城的事情开始,我几乎天天遇到,都麻木了。”

然后看见林夕把茶杯放在桌子上,对林长申说道:“至于我媳妇儿能管多长时间铁作那是她的问题,他们居然敢以奴欺主,给我媳妇儿刨了个大坑,如果我不给他们一个教训,难道这些人不小视我们林家吗?”

林夕上来先给这些人扣了个以奴欺主的大帽子,林长申无可奈何的笑了笑说:“你到底想怎么办?我知道你今天查账这一说这是临时起意,你的真实意思不在这里。”

“我只想问哥哥一句话,那些铁作中有哪些是你的人?哪些能绝对的信任?”

林长申这是面色一变严肃的说:“你想干什么?”林长申这么问可是有原因的。

当时他接过林海平手里的权利,林海平就吩咐过了他,“那个幼弟提出的一些要求,你不要轻易答应他,因为你不知道他想做什么,如果论布局和谋略长远,十个你捆在一起,也不是对手。”

“我想清理清理那些在铁作中不干活儿还找麻烦的管事。”林夕说道。

“如果那里要是没有我亲近的人或者是……”

林夕抬手打断了他的话说道:“那就把所有的管事全部赶走。”

“除了那些技艺精湛的。”林夕又补充了一句。

林长申苦笑了一下,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然后放下茶杯对旁边喊道:“你出来吧,然后把这里的事跟你们11公子讲清楚。”

这时从旁边的书架的后面转出来一个人,林西一看是铁作的二管事梁宏春。

他冲林夕施了一礼说道:“这件事是由大掌柜和李账房弄出来的,我们虽然没有插手。”

林夕看着面前这个唯唯诺诺的人永生的说道:“你们只是站在旁边看着,等着看我的笑话,对不对?”

把头梁宏春连忙跪在地上,不住的扣头说道:“小的不敢。”

林夕看到自己的恐吓效果已经达到,便对他说道:“说吧,到底是怎么回事?”

梁宏春刚要张嘴说话,这时坐在林夕旁边的林长申将事情接过来说道:“其实很简单。就是你那个盐场引出来的事情。你的盐场长其中有三分利润是用在粮城这边的,而且是脱离主家那边掌控。

所以主家就派过一个管事,开始要接收盐场,但被我拒绝了。他们便接手了铁作和船厂。

本来双方相安无事,但是由于弟妹突然间接手铁作跟着他们可乘之机。”

林夕看着跪在地上的二管事梁宏春说:“你把里面铁做的技艺精湛,还有可信的人员的名单都写出来。明天送到我那里。”说完站起来扭身出去了没有你跪在地上的梁宏春。

这时林长申站起来搀起跪在地上的二掌柜对梁宏春说:“你不用担心,有我在,你在这里小太阳不会拿你怎么样。”

这是二掌柜梁宏春对林长申说道:“公子,就任由11公子怎么胡闹吗?”

林长申对梁宏春笑的笑笑说道:“你可别小瞧你们的这个11公子,别看他岁数小,他只是不愿意管事而已。这次老宅派来的人真的把他惹毛了。你看着吧,那些铁作会被他经营成铁板一块的。

而且他还有一个别人不具备的优点,那就是他可以控制孩儿军。那帮管事的想武力对抗或者阴奉阳违的机会都没有。”

其实这些铁作的管事采取的方法不能说不对,只能说他们碰上了林夕,所以他们才倒霉的。因为他们采用的方法很简单。

试想一下啊,如果你欠了别人2两银子,那么债主有1万种方法对付你,情节严重,还能把人送进去县衙打你几十板子出来以后接着还。

但如果你经商欠了2万两。那问题就简单了,你将会看到人性美好的一面,债主们不仅会保护你,还会期待着你咸鱼翻身,东山再起。

因为无论是个人还是商号都无法承受如此巨大的亏损。但是他们认为巨大的亏空却被林夕巧妙的手法填平。

其实林夕对这铁作本是不上心的。但是王铁锤事件的发生等于给了林夕找了一块试验田。

因为林夕这些年的改革一直在孩儿兵中推行,但受到了很大的阻力,也就是说他只能训练这些孩儿军,而无法组织和指挥他们。

组织和指挥权被林父收走了。而林夕一肚子各种规章制度,找不到任何一个实验的方法。虽然那所学习已经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有效的各种规章制度固定在一个稳定的运行范围之内。

但是林夕的影响力始终局限于蒙学和军校两个场所之内。

而这次铁作和船厂的事情等于给林夕一个插手的机会。

林夕决定以他们为试验点推行他的那套制度,因为制度是否合适并不决定制度是否先进?而是能够是否很好的推行。

就拿秦国统一天下后推行的郡县制无疑是先进的,但是他却败给了汉朝的郡县封国并行制。

这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秦朝改变了周朝分封制的格局,建立了一个以郡县制为基础架构的大一统王朝。

这个步伐在历史的长河中改变的是相当之大的,这种架构的改变呢所产生的问题也是相当之多的。

这种改变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需要时间不断的去打磨才能逐渐的完善。一蹴而就不能说不可能吧,只是他这里面很多问题是不好解决的。

就说秦朝时期人才选拔都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大秦那会儿一下子多出来那么多的郡县,那得用多少的官吏来治理这些郡县呀?

你想一想,人才选拔呀,其实是每一个王朝在刚建立之时都会面临的一个问题,而秦朝时期最为棘手。

为什么呢?你就想啊后世王朝除了汉初那会儿是郡县和分封制并行,其他王朝都是纯粹的郡县制。

那你新的王朝在任命地方官吏的时候,总会有一些前朝遗留下来的官员来为他所用。

可是这秦朝一下子并过来东方六国这么多的土地还南征了百越一下子增加了这么多的领土。

有经验的郡县官员,他有那么多吗?

纵然秦国有客卿制,有这个军功爵制这些个选拔人才的方式。

但是这种郡县二级的管理模式毕竟是战国时期才刚刚有了那么点儿雏形。

秦国一下子是没办法找出这么多有经验的管理人才的,就算能勉强凑上数,这些官员的能力跟经验也是要打折扣的。

而且这个例子也仅仅是选拔人才这么一个点之上。

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后,他干了那么多事儿,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这里面所有的事情都是开创性的之前没有搞过。

根本没有经验可循,所产生的问题,就可想而知了。

历史上你别管是什么事儿,都是踩在巨人肩膀上,或者是踩在先人的肩膀之上,一步一个脚印儿探索出来的。

而秦朝作为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所需要探索开创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就拿秦始皇统一货币这件事儿来说,当秦朝统一天下之后啊,为了便于流通跟管理,就发行了新的铜钱,叫半两钱。

发行这个新的铜币本身没什么问题,但是一下子增加了这么多的领土和人口,这个秦朝铜钱的供应量能不能跟得上就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秦朝那会儿的生产力跟铸币能力,你觉得几年之内他能够满足几千万人的商业货币的需求吗?

这件事儿是很难做到的,而且秦朝货币的重量是比较沉的,所以才叫这个半两钱。重量沉,你用的料就多,这就导致民间流通的货币呀有点儿不足。

汉朝建立之后就吸取了这一点的教训。

怎么办呢?第一,减轻铜币的重量,这样你铸币的速度就会加快。第二呢允许民间铸造铜币来增加流通量。

当然了,汉朝这么搞也会产生相应的问题,比如说民间自己的铸币,他的铜币重量不足,经常是以次充好,但是朝廷先把这个流通量给满足了,然后再进行逐步的调整。

比如说到汉武帝时期,禁止民间铸币,然后再加重这个铜钱的分量等等措施,所以铸币这件事儿汉朝就吸取了秦朝的经验。

总之就这么说吧,很多难啃的问题,秦朝都给啃了一遍。

各种阻力他自然就大汉朝吸取的教训所走的弯路,大汉在秦朝的指引之下,它犯的各种错误自然就少。

其实战国后期的地图啊跟西汉初年时期的地图你猛的一看是非常相似的也就是说在秦末的那些东方诸侯国在汉初也是都存在的。

西汉帝国实行的是郡县跟分封并行的策略,西汉初年这些诸侯国的势力呀,可以说一点儿不比春秋时期那些中等的诸侯强国的势力小多少。

这个吴国,楚国,淮南国,衡山国,梁国,赵国,燕国。

这齐国要不是被吕雉跟汉文帝两代人给拆解了,那势力呀一点儿不比战国时期的齐国差。

实际上汉朝实行的这种封国制跟周朝实行的分封制是有一些相似之处的,但又不完全相同。

刘邦对待封国志最聪明的一点就是实行了非刘姓不封王这个策略,就是啊,你别管怎么说刘姓诸侯有着血缘关系,或者说是他有着宗族体系这层联系。

朝廷对他的掌控或多或少是强于那些异性诸侯的,他们反叛的可能性呢相对于异性诸侯也会少。

毕竟有些诸侯他还是汉高祖刘邦的儿子呢,猜忌这方面呢自然会比异性诸侯小很多。

实际上秦末那些的义军,有不少都是原来六国的遗老遗少或者是六国的贵族。刘邦分封刘姓诸侯,就减少了这些六国遗民反叛的机会。

楚霸王项羽不就是楚国项氏一族的后裔吗?而这些六国的移民在推翻秦朝之后,天下又进入到了楚汉争雄的阶段。

在这一段时间内,这些异性的诸侯啊有不少都被干掉了。

比如说这个魏国的后裔,这个魏王豹以及张良原先的老板,韩王城。

这一些在楚汉时期被消灭的原来的六国贵族势力,也就让刘邦建立汉朝之后自身的阻力呢变得更小了一些。

而且刘邦还是保留了很多诸侯国的,只不过这些诸侯王他换人了。

汉朝经过了几代人,一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彻底消灭了这些诸侯封国的大势力实行了彻彻底底的郡县制。

在这个过程中,秦朝产生的那些问题逐一被汉朝所优化,为后世王朝提供了更多科学的经验,为什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