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231(2 / 2)

直到这个楚庄王的时候这个楚庄王一鸣惊人,给楚庄王对话的那个人叫吴举吧,就是吴子胥的爷爷。

这个吴家直是楚国的卿大夫。世代给楚国效力的,可以说没有功劳也是有苦劳的,到后来楚王听信谗言,杀了吴子胥的父兄。

吴子胥出逃,他跑到了吴国,因为吴楚是死敌。他就发誓一定要灭亡楚国,所以他到了吴国开始就怂恿这个吴王灭楚。

吴王阖闾任用吴子胥跟孙武对楚国发动战争,孙武就是写《孙子兵法》。这本书能流传好几千年,你说他的作者只会作战这仗能打不赢所以楚国战败。

吴国攻破楚国都城,吴子胥把楚王刨馆鞭尸,当时楚国差点灭国。

楚国卿大夫申包旭去秦国求助,这个秦王开始不太愿意。申包旭就在这个秦庭上痛哭七天七夜。

有一出戏叫做哭秦庭讲的就是这件事情,秦王被感动决定出兵住帮助楚国复国。

那就在这个时候,越国登场了,他趁着吴国去打楚国的时间呢他在背后偷袭无果,他们与申包旭请的秦军夹击吴军,吴军战败,这楚国算是活过来了。

吴越两国其实早就也有矛盾,公元前544年吴王余寨派人打越国,他抓了一批战俘。

他让越国这群战俘帮他看守船,只有一天呢,他去视察这群人。这些被俘的越人趁他不注意就一刀把他给杀了。

吴国虽然是周朝的姬姓王国,但是他们并没有按照周礼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只是采用都是兄终弟继,所以啊他必然会导致争权夺位的问题。

因为小一辈儿的老爹们都当过王,专诸刺王僚的策划者就是阖闾把他堂哥弄死了,他就继位为吴王。

那也是人吴国内部的问题,你越人而且吴王给杀了,你这是敌我问题。

那就好了,之前我们就有仇,这你又在背后偷袭我,所以阖闾新仇旧账一起算,发动了对越的战争。

双方交战这个阖闾的脚趾被越军击伤,可能是感染得了破伤风就死了。

阖闾临死前把儿子夫差叫到跟前说:”你呀,一定要给我报仇。”

三年后,夫差攻打越国,越王大败勾践领着几千残存的士兵啊守在会稽山。他的派大夫文仲向吴王求和,当时吴子胥是不同意的,他说一定要把越国斩尽杀绝,斩草除根,还用少康复国来举例。

不过夫差不听,打败越国之后,夫差就开始向北发展了,跟齐国干仗去了,屡次击败齐国,并且向西跟晋国争霸,他跟齐晋争霸的时间,越国就可以喘息了。

越国趁着这个机会慢慢开始积攒国力,范蠡当时建议发展农业,那经过一段发展田野开辟,府仓殷实。

这时候还有一个著名的故事那就是四大美人之一的西施。

卧薪尝胆这个成语也是发生在这个期间,说的就是越王勾践。

看两国这个事件啊,一个是积攒国力,另一个啊去跟中原俩霸主干仗,耗费国力。

这个时间五月两国胜利的天平其实已经倾斜了,公元前482年,夫差率兵北上与晋国在黄池会盟。

越国就趁着这个机会去偷了吴国的老家,夫差听到这个消息后,便匆匆的会盟之后荒忙撤兵,并且派人跟越王求和,勾践当时也没有办法一举灭掉吴国就同意了。

但是呢仅仅过了三年就又向吴国发动了战争,你看人家就不给你喘息的机会,大败吴军到了公元前473年与吴国决战,吴国战败吴王降,

当时勾践说给夫差100户人,把夫差迁到浙江定海那个地方。

夫差就说我悔不听吴子胥之言,落到今日的地步,我呢老了也不能伺候越王,然后吴王夫差便自尽了。

吴国失败的原因,一他没有斩草除根,留下后患。

二夫差刚愎自用,不听中眼,杀了吴子胥,杀忠臣。

三胜利之后得意忘形,与国力雄厚的齐国晋国争霸。

四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越国经常是以偷袭作战而不遵从战争的规则,就是以取胜为目的。

越国灭掉吴国之后啊,跟吴国一样,北上与齐晋会盟,周天子给勾践为伯。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

春秋的争霸主要是黄河流域的齐晋跟长江流域的楚吴越之间进行,而南方的后来居上,那究其原因,如果是南方经济发展的结果。

南方的吴越楚本是蛮夷之国,在长时间吸取了中原文化政治之后,发展本国经济,加强军事实力,成为春秋后期的霸主。

从吴越之间的战争就可以发现,到春秋后期,各国的军队已经不再遵从周礼,而是以取胜为目的。所以吴越争霸也是成为春秋和战国分界的原因之一。

虽然春秋已经礼崩乐坏,但是有一些基本的规则他们还是遵守的。而这些基本的规则一直延续到三国时期才被人为的打破。

这个原则就是长子继承的宗法制度还有就是信守承诺,说话算数的信用。

因为这两种制度是一直维系帝国体制安全运转的基石。

为什么?这两点非常重要,第一点代表传承稳定,就是你的继位人得选对。第二个这是代表着一种秩序的稳定啥的这两点是国家政权稳定的基础。

有了这两点之后才能谈到这个国家如何进行强大之后就是这个国家帝王的身体寿命情况和他本身的素质。

之后才看你本身素质高手下有一帮能干的大臣就可以冲击一下盛世这个称号。

先说传承稳定是作为的国家的首脑皇帝的一个责任,就相当于是你本职工作。

一个选择不好,他可能造成的就是自上而下的一个动荡,这个动荡的结果很可能就是改朝换代,天下大乱。有历史记载的周幽王要传给褒姒的儿子,并且废掉之前的王后申后。

人家是申侯国君的女儿。本来申国是替周王是守西大门的,结果申候领着犬戎直接杀入镐京,杀死周幽王。

西晋八王之乱,那更甭说了,杨俊造成宗室不满,楚王司马伟进京杀掉杨军,那在贾南风的挑唆下又除掉了司马亮跟老臣魏冠。

这就是西晋八王之乱之乱的导火索。

八王之乱表面上看因为司马炎,你的托孤没托好,后事安排的有问题。

晋武帝本身他作为开国皇帝,他是有威望的,即使有门阀在,他也可以做到平衡各方势力,保持政局的稳定。

司马炎之后是晋惠帝,就是传说中那个何不食肉糜的傻皇帝。但是从文天祥的《正气歌》中对晋惠帝的记载来看,他本人其实不能说是英明,但是也绝对不是个傻子。

那些被称为有作为的皇帝和朝代一般就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那几基本上活都过50了,而且执政时间都不算短。

汉武帝活的时间最长70多;秦始皇短点49虚岁50;赵匡胤50;李世民51虚岁52;朱元璋70岁执政了三十一年;这个岁数在古代它不算短寿。看这几个皇帝哪个不是自身能力极强,也就几百上千年才出一个。

李世民20出头就登基了,执政20多年不算短。这你才能看出这个人整体的执政能力啊。

反过来我们再看人汉武帝的托孤,你再看看人刘备搞的。

他们这些皇帝继承者年纪小或者平庸一些呢,都无所谓。我只要选一个能力强的丞相就可以。安排好后事,他往往也是一个皇帝能力的体现,你作为皇帝,安排好接班人是你的本职工作,能力的一种体现,而这种能力它非常重要,但却往往被我们所忽视,评价帝王的时间也很少考虑到这点。

秦始皇是个例外,他是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帝国制国家。

秦朝的政治制度是初创还不算完美,它只有外朝,并没有内朝。

内朝这是汉武帝搞的,也就是说他只有一套班,你这个班子一旦出问题,毫无容错率。

你就看秦始皇临死的安排,他让扶苏继位,这没有问题但谁知道啊,这这个李斯被赵高给忽悠了。

具体造成八王之乱的原因就是住在他的老祖宗司马懿上,司马懿放弃了说话算话的信用,造成了西晋之后的国家一直在动荡之中。

具体原因就要说说洛水之誓。

司马懿违背他发的誓言到后来杀皇帝,他是破坏了规矩。

一个从汉武帝时期就开始给这个社会制定的规矩。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为了给当时的社会立规矩。

儒家推崇的什么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对君主要尽忠,对朋友要信,要有信誉。对父母呢要尽孝可以把这个东西理解成啊价值观就行了。

它对于当时稳定社会秩序,规范道德是很有作用的。这个司马懿指着洛水发誓。

其实最开始指着洛水发誓的是刘秀,司马懿那个叫第二次洛水之誓。

当年这个刘秀围攻洛阳,洛阳守将朱伟坚守不出。

刘秀打了数月没打下来,后来刘秀就让这个陈鹏去劝一下诸位,那陈鹏就给诸位分析形式说你看啊,这个时候你守他没有用了,困守洛阳毫无意义,你为什么不投降呢?

那朱伟就说兄弟啊,你不知道啊,谁投降我都不能投降啊。因为啥当年是我给更更始帝出主意,把大司马给害死了也就刘秀他哥。

然后劝更始帝不要放刘秀去河北的也是我,这杀兄之仇啊,我不敢投降。

那陈鹏回去就把这个事情啊转述给了刘秀。史书原文记载帝曰举大事者不记小仇,伟今若降,官爵可保,况刑法乎,然后呢光武地就指着这个洛水说啊,河水在此吾不食言。

要有信,但后来刘秀确实做到他没有食言,这个朱伟后来被封侯了,扶沟侯官至少府啊,位列九卿。

刘秀是非常重视儒家的啊,包括东汉后来那些皇帝。尤其是汉章帝啊,他下诏召集天下大儒齐聚洛阳白虎关探讨五经异同。这就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白虎观会议。

就是相当于儒家的思想学术研讨会,进一步统一思想啊,给社会立规矩。

但是到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方势力打来打去忠这个东西啊就别提了,那最起码朋友之间还有信吧。

这个社会秩序他还没有完全垮掉,规矩还在。好,你司马懿指着洛水发誓,他完了之后你就杀人曹爽全家。

要知道高平陵之变支持司马他们家的那些人,比如说蒋继、陈泰他们他们不是说我支持你司马家,把曹家弄下去你司马家弄上来。

不是,他们只是单纯不喜欢曹爽,咱一起把曹爽弄下去,咱换一个人上来,哎,还是人曹家的。

但他们没有想到司马懿做的那么狠,那么绝,那就就毫无信誉可言。

司马懿给这个尹大木说蒋继和我俩指着洛水发誓?要曹爽投降我不会杀他。

不要觉得就是这个曹爽是个傻子,虽然他水平确实不咋样,但他绝不傻。他的选择是当时的一个正常操作。

好,你在那个时代你承诺了不杀我啊,指着洛水发誓,况且有蒋继四朝老臣做保,按照当时的规矩来,不会有事儿的。

我们不要用现在的思维觉得曹爽怎么那么天真,当时那个时代那个社会就那样。当时人是讲信用的,社会是有原则的,司马懿我就不遵守了。

再有一个就是后来司马家当街杀曹髦。杀皇帝啊,当着满大街老百姓的面儿。

从汉武帝开始立的规矩,宣扬的价值观,到了他们司马家这儿碎了一地,不忠不义,毫无信义可言。

那之后的时代大家都看到了,两晋南北朝叮咣咣打了三四百年,没规矩谁拳头硬,谁就是老大这就是规矩。

我们现在说司马家就是说他们家开启了大杀皇帝的先例,其实它本质上是坏了规矩啊,树立了一个不好的价值观,那当我们再次重视起来,把之前那套价值观重新捡起来的时候,那就到了唐宋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