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中央帝国230(1 / 2)

郡县制是怎么来的了?最早的郡是晋国产生的。在《战国策》中间曾经记载过一段话。

这样讲,说克敌者上大夫授县,下大夫授县。这句话的意思,打败敌人以后,上大夫要封了一个县,下大夫分给他一个郡。

从这个话你可以看出来早期的郡低县高。郡地到了战国时期,县作为一级行政组织,实际上比郡要低。

战国七雄都在边疆的重镇设立的郡,而在郡下再来设置县。

甘茂打下来益阳建立了三川郡。将吕布韦打下来濮阳以后建立了东郡。

东郡就是战国时期七国都有郡,在当时郡是军事重镇。

秦国从商鞅变法开始就把一些小城邑合并成县。但是真正在全国实行郡县,是从秦始皇开始。

这个郡县制它是从组织上保证秦始皇的绝对权。

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郡县之一设立以后郡的太守县的县令,县长是由皇帝亲自任命。而且他不能够世袭,这样就保证了皇权的绝对的权利。

所谓郡县制是从组织上来保证了皇帝制度的实行,所以郡县制的皇帝制是密切配合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

在中央政府怎么办呢?中央政府秦始皇实行三公九卿,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这是三宫公,下面还有九个主要的大臣叫九卿,地方上的郡县。

中央的三公九卿,这是从组织上保证皇帝的绝对权威。也就是保证了。中央集权,从此时中国历史就进入了中央集权的帝国时代,而封建制度的分权时代正式结束。

而且以后的历史发展也验证了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建立统一的郡县制的国家是多么的英明。

秦之后的汉王朝完全继承了秦制但它却得以享国400多年。

可见并不是秦制出了问题而是当时的人心出了问题。或者说秦朝的舆论导向出了问题。就是在戎在祀,的那个祀出了问题。

大泽乡起义可能是亡国的六国诸侯精心策划的一次反秦行动。加上当时的秦王朝应对失当从而被轻易的推翻了国家。

是从大泽乡起义以后,各地旧贵族纷纷景从,顷刻间,秦国就失去了除老秦人本土的辖地之外的所有土地便可看出来。

当时的秦朝和被周灭亡的商朝有些相似,它的主力军队都在边疆而被突然造反的民众打了个措手不及。

秦朝后期战争中有两个著名的历史人物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

他们早年都看到这个秦始皇出行,刘邦怎么说,刘邦说啊,大丈夫当如是。

你看项羽怎么说,项羽说我早晚我替代那这个人。

我们看啊,项羽他为什么会失败?司马迁在史记中给我们的答案是啊,项羽舍弃关中之地,放逐义帝,自立为王,然后他是性格上有些问题。

现在我们后来人说这些问题确实都存在,太史公总结得也没毛病。不过司马迁啊,他有他的历史局限性,它离的年代太近。

虽然离历史事件发生年代越近,当然它记载这个事情会越清楚,越接近真实,但是有些历史事件它会影响几十甚至上百年,他本人身处其中,所以呢,有些他就总结不到。

项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项羽要做天下的共主啊,就是相当于周天子。而刘邦则是要做天下的皇帝,刘邦要做下一个秦始皇。

我们现在不能说项羽搞分封是一种历史倒退,因为在此之前,只有秦始皇搞过大一统郡县制。

那周朝800年他都是分封,那在项羽看来,秦朝是个失败的王朝,我们设想,假设你是项羽,你怎么看?

你在当时你看啊,你这秦朝十几年就完了呀,你这个探索失败了,他搞分封,但是他没想到老百姓从春秋打到秦末他不想打了。

你搞分封制不是要重复秦并六国的战争吗?你出霸王英勇善战靠一时之武力压制各路诸侯。

你封了一堆王,那这个跟春秋有什么两样?之后不还得战乱不断,所以项羽的思想还停留在春秋战国那种贵族时期。

等你们发动战争,死的还不是我们这些老百姓,你们那些诸侯除了本人只被能够被杀之外,你的老婆孩子一样活的好好的,而且还会得到胜利者的优待。

他看不到底层民众对于统一国家的诉求,以及底层民众的力量,所以他很难完成从战国到秦汉的转型,而这个时期啊,恰恰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型期。

而他的对手刘邦则是我国最伟大的帝王之一,他就清楚的看到底层民众的疾苦,知道老百姓的诉求啊,不要说他出身低,但那时间出身低的多,那些人怎么没能成功呐。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这场战争是以项羽代表的古贵族和以刘邦所代表的土地所有者仕人集团的一次决战。

这场决战的结果,就以刘邦所代表的仕人集团也可以说仕人集团为代表的土地资本家打败了以项羽为代表的古代封建贵族集团。

也可以解释为新生的生产关系战胜了过去老旧的生产关系。从此,中国的封建制度就开始进入衰亡。以土地为资本为经济基础的仕人集团开始冒头。

在汉朝建立中有三个人是为封建制度的灭亡立了大功的这三个人就是刘邦,吕后和汉武帝。

说杀功臣有点冤枉刘邦了,好像刘邦打死屠戮功臣,其实我们可以仔细看看啊,刘邦对那些开国功臣够可以了,尤其是跟着他的那些沛县老兄弟们。

刘邦杀的都是谁?异姓王?韩信还不是刘邦杀的,吕后趁刘邦出去平叛的时间弄死。

沛县跟着刘邦的那些老兄弟萧何没啥吧,刘邦赏赐萧何入朝不趋剑履上殿,曹操后来就是这个待遇,后来历朝历代很多权臣都要过这个待遇,但是人家萧何这个啊,是刘邦赏赐的。

张良,刘邦当时给张良说,万户侯不足以表彰你的功绩准备给你封3万户,刘邦可一点都不吝啬。

张良当时表示说,我用不了那么多,我不要。然后刘邦实封1万户。

在刘邦所封的侯爷中还有一个人叫雍齿。他当时在沛县啊,是个豪强啊,总瞧不上刘邦。

史书说啊,数次折辱于刘邦,后来刘邦起义之后,他先是投靠刘邦,因为他一直就瞧不上刘邦嘛,后来魏国稍微一招揽啊,这个雍齿就叛逃了。

就这样一个人,刘邦后来照样封侯,别管他出于什么目的人家就是封侯而且善终。

还有一个人,叫希娟,他是当初在沛县跟着刘邦起兵,后来战死,因为他没有后代,但是刘邦并没有忘了他啊,让他的母亲袭了他的爵位,侯爵。

为什么主要说刘邦呢?因为他是我国的土地庄园经济为基础的仕人集团发展的开端。

西汉刘邦一共封了143个候爵,这里边啊有39个是他老乡,而且刘邦对他们都不错,他们当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成了后边的门阀世族,

这里边儿都有谁啊?典型的弘农杨氏的祖先杨喜,因为斩杀项羽有功被封为侯爵啊,他们家族一直兴盛到唐朝弘农杨氏。

夏侯婴,后来三国夏侯渊,夏侯惇啊,都是他的后代。

曹参啊,大名鼎鼎的曹操,他的后代。

这个门阀世族的形成,很大一部分就是西汉这些开国功臣。

第二个就是吕后。历史上吕后最有名的就是杀刘邦的诸子。

汉朝建立后,刘邦封树长子刘肥为齐王,次子刘英是太子,三子刘如意为赵王,四子刘恒不受待见,封到偏远的代国,五子刘辉封到梁国。六子刘勇封为淮阳王,七子刘健受封燕王,幼子刘长封淮南国。

刘邦驾崩后,吕后把目标对准赵王刘如意母子,母子双双与命于吕后之手。

下一步,吕后把目标对淮阳王刘友,改封刘友为赵王,吕后给他安排吕氏女子为王后。

赵王刘勇怒道,百年之后,屠戮诸吕,吕王后把这话带给吕后。吕后传令他入长安禁锢,活活饿死。

吕后就不信历代赵王怎么那么不听话,改封刘邦第5子梁王刘徽为赵王,也给他安排吕氏女子为赵王后。

赵王后依仗吕后毒害赵王刘辉的庶子。赵王刘辉生无可恋,拔剑自刎。

下一步轮到燕王刘健,刘健惊恐过度,一命呜呼。吕后仍觉得不解气,派人刺杀了燕王刘健儿子燕王一系绝嗣。

庶长子齐王刘肥聪明,任吕后亲生女儿鲁元公主为母亲。亲姐姐变成母亲,自降身份,甘愿沦为吕氏一党,还献出富庶的城阳郡给鲁原公主当做采邑,最终躲过一命,不久也在惊恐之中郁郁而终。

吕后太强势,致使亲生孩子刘盈当了8年傀儡皇帝后,先吕氏而去。

代王比较听话,朝中又没有根基,母子本身就不受宠。

刘邦分封诸子时,刘恒就不满意,凭啥大哥、三哥和弟弟封的都是大国,自己的代国,偏远苦寒之地。

母亲伸出手指头告诉他,5个指头都不一样长,何况人呢?

父皇厚此薄彼。刘恒怨言母亲薄姬和他说,因为我姓薄。

吕后要改封代王,刘恒到赵国,母亲薄姬再次告诉他,赵国富庶,邯郸天下大城,朝廷觊觎,赵国兵强马壮,万不可去。

前车之鉴,刘恒再三推辞改封赵王的旨意。刘恒也被吕后安排吕氏女子为代王后,并且和吕氏女子剩4个儿子。

吕后非常满意这个儿子刘恒,刘恒逃过吕后迫害。

淮南王刘长从小就没生母,由吕后亲自抚养,多多少少少有点感情。吕后要安排吕氏女子接近他,他还和吕后撒娇拒绝,吕后也不忍下手。

吕后去世后,朝中大臣联合齐国、琅琊国等刘氏藩王,诛杀诸吕。

刘邦诸子中仅活着的就俩,代王刘恒、淮南王刘长。齐王刘湘是刘肥之子,刘邦之孙。

齐国诸吕功劳最大,赵王大臣认为齐王母亲强势,很有可能会是吕后第二。

立齐王为帝,大臣白忙活,没有拥戴之功。淮南王刘长,吕后抚养的,立他为帝,搞不好会为吕后平反排除法,只能立代王刘恒入京称帝。

代王随使者入京登基,称帝前夕,代王后及4个小王子暴毙。

刘恒登基后,史书对此讳莫如深,也未对其追封。很有可能刘恒和朝中大臣为了彻底断吕氏根基,封锁了带王后的信息。

因为代王后生的嗣子,将来很有可能会为吕氏平反。

吕后残害刘邦诸子。为什么这些刘氏诸侯王和朝中的大臣非要等到吕后死了之后才发动政变诛除吕氏一族呢?

其实这和吕后的身份有很大关系,吕后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后。如果说秦始皇是祖龙的话,那么吕雉就是祖凤。

吕后在法理上是刘邦的嫡妻。在当时的礼法制度嫡妻和夫君是有同样的权利的,所以刘邦死后,吕后执掌朝政在当时并没有任何问题。

而且虽然吕雉对刘邦诸子和一些他看不顺眼的大臣下手都很狠,但是这些争斗只是局限于西汉朝廷的高官贵族之中。

这些杀戮和人事调整对西汉王朝当时治理下的百姓并没有什么影响。

谁当诸侯王,谁当郡守对这些百姓来说都是要交皇粮,统治他们的法律也没有什么区别,所以对百姓的影响很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