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封建制度226(1 / 2)

林夕在后世受到的教育就是说从古迄今,从头到尾,就认为从周代或者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一直到辛亥革命,我们统称它为封建时代。

因为是通过这段时间研究历史林夕发现这是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

林夕通过这段时间研究历史发现中国的真正封建时代仅限于周代800年,即使把封建时代的标准再放宽一些,也是到西汉的结束就彻底完结了。

所谓封建出现在中国第一本书,也就是尚书之中这个词。

什么叫封建?分封建制才叫封建,那么当年武王客商打掉商朝啊,商代是始族部落邦为主,那么武王克商以后,就把他的血亲和重臣71人分封在中原周边,乃至中原中暑,用以屏护中央。当时叫做五服制度。这也是中国历代藩属国和羁縻制度的开始。

牧野之战之后,牧王纣王在鹿台自焚。这个根据林夕的想法可能是他以自身为具体向上天献祭了,自己不知道求的是什么。

周武王进城之后对着这个纣王已经烧焦的尸体上射了三箭,又用剑在他身上刺击了四下,表示自己亲手杀死了纣王,然后最后呢用黄鉞砍下了纣王的头颅。

这时候啊,这纣王有两个妃子已经上吊死了啊,以身殉国,很刚烈的女子啊,武王啊也把她们斩首示众。

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周武王伐纣的时候啊,在周王定的罪名之一就是唯妇言是用,所以她们有罪。

那这里边儿有没有四大美人的首位的妲己,书上没有任何记录,大概这两个人其中有一个女子的名字就叫妲己吧。

然后周王就回军了回到了城之外,第二天又以这个隆重的仪式进城啊,就在殷商的这个宗庙前面登天子位。

然后武王在太庙前几天细数了这个纣王的种种罪行,其中有一条就是说纣王轻视神灵啊,不好祭祀祖先。

因为商朝他就是一个以占卜人牺祭祀为信仰的,这么一种祭祀文化,那纣王干的不好,怎么办呢?

武王一定得干好,所以周武王架起大鼎啊烧起大火开始祭祀。

牧野之战以后,武王分兵他四处平乱的时候呢,有殷商的旧臣啊,也有纣王亲戚的封国击败后。周军抓回来这个好多的俘虏还有这个纣王手下还有100多号大臣,也都一把火给献祭了。

这个比较血腥,但是这确实是符合当时的社会认知,那武王要想平定商国让这些人心服口服,你就得按那些人的这个思维和他的行为习惯来考虑。

殷商他们认为祭祀重要,那你就得把祭祀这事儿做足了啊,那时候用来祭祀的人级别越高效果越好,越隆重。

所以首选就是纣王啊,其次是那些王公贵族啊,所以纣王的尸体下和这些大臣呀就都被献祭了。

不光是献祭人,还有各种物品,这些都要被大火焚烧献祭给神的。书中记载大火就连续烧了几天几夜。

同时武王为了安抚这个殷商那些臣民,就安排纣王的儿子武庚来继承这个商的香火,继续管理殷都这个区域就是河南安阳这一带。

武王还顺带封了几个支持他的部落酋长为诸侯,传说呢周武王是顺便封了五个大的部落啊,正好是黄帝,炎帝尧舜禹,他们的后代。

第一个是神农氏一族的后代,被封为焦国。他们就是现在国人中焦姓的始祖。

神农氏一族的传说就是炎帝啊,神话传说中被这个皇帝打败的一个部落啊,咱们现在不是称炎黄子孙嘛,都是炎帝和黄帝的后代,

第二个呢是黄帝的后代封祝国啊,在这个山东济南那边儿是祝姓的始祖。

水浒砖里边儿晁盖被一箭射死的那个祝家庄,这是《水浒传》的第一个高潮,三打祝家庄。谁能如果能打下祝家庄,谁就为梁山的首领的那一段儿。当中的那个被攻击的地方祝家庄可能就是祝国的后裔。

这个第三个呢是尧的后代封蓟国,就是今天的北京啊,后来被这个燕国给吞并了。

第四个呢是舜的后代封道陈国。武王还把自己这个大女儿嫁给他了,封邑大概就在今河南临近安徽的那一代后来被楚国给灭国了。

第五个呢是大禹啊,也就是夏朝的遗老遗少封了杞国,就是杞人忧天那个杞国。

在河南开封现在有一个杞县最初大概就是封在这里。最后也是被楚国给灭国了。

不过这几个部落的因功受封加上商候武庚,就是纣王的儿子,也就是说在周的统治范围内至少有六个相对独立的封国。

周武王封这几个势力也是为了安抚其他诸侯同时表示自己的大公无私。

这几个封国的周围也放了。几个姬姓的封国和比较信任的臣子来监视他们。

周武王呢也在他们身边放了几个亲戚啊,驻兵看守,也怕他们造反作乱。

周武王把他的三弟、五弟、八弟都换了这个封地了,把他们都安在安插在殷都的旁边儿啊,监视纣王的儿子武庚,结果,果不其然两年以后这个周武王一死武庚的叛乱了,而监视武庚那周武王的三个弟弟就一起反叛,最后是被周公的花了三年时间才陆续平定。

然后周公做主,就把英丢这个地方封给了中国的九弟啊,建立了卫国啊,这个卫国呢一直是扛到了秦始皇的时候才灭国。

武王还把这个召公啊改送到北京,建立了燕国监视尧的后代蓟国,最后那个燕国呢又成功的把蓟国给吞并了。

把姜子牙封到了这个山东淄博啊,建立了齐国,后来也是成功的吞并了祝国。周武王做了,就这么多的准备啊,确实没白干。

这个独立于武王分封系统以外的其他六大势力,基本到这个春秋时期就都陆续消亡了。

值得一提的是陈国,这个是陈姓的始祖,后来虽然被这个陈国给灭了,那最后一任陈侯呢有一个儿子叫陈完。

他在陈国灭亡之后跑到了齐国改姓为田,被当时的齐王封城的客卿。经过他几代人的努力,终于成功的谋朝篡位,就流放了姜子牙的后代当了齐国国君。

这就是东周进入战国时代的一个标志性事件田氏代齐。像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这个田忌赛马里的田忌啊,孟尝君田文,这都是他的后代。这事儿还有一个后续,就是汉朝建立之后,刘邦把田姓分成第一到第八大部分把他们千里山东分布到大汉帝国的各处。所以百家姓中复姓第几的都是原来都是姓田的,所以姓陈、田、还有从第一到第八都是陈完的后代。

周朝这个分封制叫封建制度,各封国他有自己完全独立的职权,也就是他有完全独立的统治权,外交权甚至有自己独立的军队,他们平护中央,这叫封建制度。

到秦始皇统一中国,他最大的政治举措就是建立郡县制。所谓郡县制,就是打掉个封建封国或者各部落分封,然后由中央朝廷向地方委派命官,这叫中央集权制度。从这之后的中国历史上的各个王朝都可以称自己为某某帝国。

政治学上这种制度叫做君主专制制度,它完全是封建制度的克星。也就是说,秦始皇统一中国,中国的封建制度彻底结束。

那么,中国近代为什么会发生如此严重的史学错误?是因为日本学者主要使用的是中文,尤其是历史学者。

因为当时日本的历史书都是由中文写成的,所以他们在研究历史时也普遍使用中文。

在明治维新前后,他们翻译了欧洲历史,而欧洲史基本上经历的是氏族部落制、封建制,然后资本主义制度,于是日本人翻译的西方史学过程发生的错误。

作为中国留学生按照日本人的翻译,把中国社会也就照搬为封建制度。

那么这些西放学者拿着他们信仰的西方的历史学,以及他们研究西方历史的逻辑攻击中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认为中国的禅让制是一种谎言。

其实这是他们是错误的,因为禅让制这种制度只是中国后来的儒家学者给他们加注的名称。

就像后人称前任皇帝的谥号的时候,其实皇帝在任的时候他是根本没有谥号的。而后人为了记录历史方便,便用谥号来称呼那个皇帝。

其实儒家所说的禅让制度在后世的史书中其实也不绝其记录。向匈奴的左右贤王推举制度,辽朝的部落推举大汗制度,以及金朝的勃烈极制度都有原始禅让制度的影子,甚至和原始禅让制大同小异。

其中记录最完整的就是蒙古国的推举大汗的制度,这也是中国史书中最接近原始禅让制的记录。

我们主要了解禅让制产生的原因,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极为落后的情况下,人类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劳动,分配劳动果实,抵御外敌。

所以要求领导人必须有能力。因此,选贤以能就成为一个选出带头人的重要标准。不然这个部落就很有可能无法生存下去。

因此,禅让就成为时代的必然选择。它的真实性是一直存在争议的,原因中国历史上的王朝更替,有很多都是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后世所说的一些禅让,为避免不忠的骂名便打着禅让的旗号,以取得政权合法性与正统性。

比如,西元220年,开元历2917年东汉献帝刘协禅让给魏文帝曹丕。西元265年,开元历298曹魏元帝曹化禅让给西晋武帝司马炎。

那么国家是如何到来的都会有一个基础前提,那就是法治国家是天然存在的。

但是我们要知道一个国家并非是天生存在的,也不是任何时候都存在的,那么国家是如何出现的?国家又是什么呢?

国家是区域秩序与主权,任何一个社会要维持运行,首先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维持秩序。

那什么是秩序?比如马路上车辆应该如何行驶?交通规则就是秩序;城市如何规划,这也是秩序;国家发动战争如何打仗是战士和这也需要秩序;秩序可以很小小到一个红绿灯,也可以很大大到决定一个国家民族的命运的一场战争。

如何维持秩序,构成了整个社会的底层逻辑,一个社会没有了秩序是肯定不行的,再坏的秩序也没也比没有秩序要好。

没有秩序社会就会陷入混乱之中,最怕的是敌人打过来了战和之间犹豫不定,然后什么事儿也不做,眼睁睁的看着敌人渡过黄河,要是再遇上内战死的就更惨了。

但一个社会应该如何维持秩序,物产资源都差别太大,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乃至于文化各个方面的表达都不同,它怎么能够形成一个大一统国家。

气候变冷是瓦解封建制度建立大一统帝国建立的先决条件。因为秦朝统一全国,虽然有商鞅变法,秦人勇敢作战的原因,但有一个原因是其他东方六国所没有干的。那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都江堰,郑国渠。都江堰是秦朝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的。直到今天还在发挥作用,灌溉着四川的平原的。四川的天府之国的名号,友谊多半是因为他的原因而来的。

至于郑国渠那引出的事情就更多了。

郑国渠关系最深的有一个历史名人就是李斯。李斯是楚国上蔡人,他年轻时做过掌管文书的小吏,后来拜荀子子为师,荀子的思想激进的法家的主张也是研究治理国家的学问。

李斯学成之后他经过对各国情况的分析和比较,决定到秦国去寻求机会。

他到秦国后很快就得到了秦相吕不韦的器重,当上了秦国的小官。

使李斯有了接近秦王的机会,有一天他对秦王说,现在秦国强大,大王贤德,消灭六国就如同扫除灶台上的灰尘,那么容易,而现在就是完成帝王之业,统一天下最好的时期,千万不能错过。

李斯还奉劝秦王应该派人拿着金钱和宝物到各国去收买贿赂离间六国的君臣。后来证明这招果然有效,李斯因功被封为客卿。

对于六国,李斯提出应该先灭韩国,以恐他国的吞并顺序。六国的勇士知识也已经看到了秦王一统天下的局势想延续自己的国祚。

正当秦王计划要攻灭韩国的时候,韩王在走投无路之下采取了疲秦的策略。

他将著名的水利专家郑国派到秦国成为戏作让他游说秦国在京水和洛水之间穿着一条大型的灌溉水渠,表面上是为了发展秦国的农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