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食材197(2 / 2)

这时负责警戒的石元磊闯进这个院子向正在院子中锻炼身体的林长石报告:“大公子,在那些被我们救助的移民当中发现了有人得病,并且已经发病好几天了!”

这时林长石停下动作,站起身来,目视着前来报告的石元磊说道:“怎么才报告?不是和你们说了吗,有任何异常要及时告到这里来。”

“是我疏忽了,没有仔细检查,过于相信底下的这群兵士们了。

派在那里的警戒的士兵没有把那些移民拉肚子当回事。只当成了海员回来清理肠胃,并没有把移民拉肚子的情况报上来。”石元磊小心翼翼的向林长石汇报着。

林夕这时站起来说:“现在说什么都是往都是马后炮。我马上换衣服到那个院子去看看。”

林长石点了点头,林夕回到屋里换了他一件专属的白色的长袍,戴着白色的帽子,捂着一个白色的口罩跟着石元磊向外走去。

林夕穿的这身衣服,其实就是中山装的加长版本。

至于这身中山装的来源是因为林夕麾下的那些孩儿兵的服装引出来的。

因为在蒙学他们穿的都是各自家庭给做的服装,在训练的时候活动起来并不方便。

于是林夕便想起了他小时候非常羡慕子弟兵的那身橄榄绿,于是他便起了仿制军装的念头。

但是林夕让人用棉布做出来一身军装显得皱巴巴的,非常难看,尤其孩子们穿着时又不注意,显得更显得难看了。

于是林夕就按照这身橄榄绿最原始的服装款式,做了一批精制的中山装。

这下穿上变精神多了,于是孩儿兵的服装便统一为精制的中山装。

精制的中山装和以五六式军服为代表的常服的区别就是在里面加了一层内衬。

至于中山装的来历,则又追溯到轰轰烈烈的广州政府时期。

当时的广州政府的领导为了突出解放了思想的国人奋发向上的精神,所以中山先生决定设计一套有中国特色的正装。

当时元帅府任职的黄龙生,以当时南洋华侨中最为流行的麒麟纹装为样板,以西装衬衣的硬领为领口特点,再容以中华民族传统服装特色,最终设计并制作出了一套既庄重又穿着舒适,活动方便的中山装。

林夕还修改了中山装所代表的意义,中山装的上衣前身有四个口袋,还有礼仪廉耻之意,上面的两个口袋可以插些钢笔之类,下面的口袋设计成了琴袋的式样,都上还配一兜盖和扣子,这样装进的东西便不易丢失。对于这点林夕没有任何改变。

衣服对襟,五颗纽扣象征着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独立行政权利,袖口上安放的三颗纽扣,不仅是为了装饰,还有民族,民权,民生三大口号的内涵,整个中山装的后背通体而成,没有破缝,象征着国家和平统一。

林夕把对襟的五颗纽扣解释为代表着五德的所谓的温、良、恭、俭、让。

袖口上安放的三颗纽扣代表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整个中山装的后背通体而成,没有破缝,象征着国家金瓯无缺。

裤子的设计以简单为主,左右分设案袋,在前面还有一个小案袋专门用来装裱,右后臀上设带盖案袋作为装饰。

而林夕身穿的是把中山装的上衣放大之后,除此之外把服装改为白色,领子改为红色,并取消了上边的两个兜儿。袖口边儿取消了三个扣子,而代之为三道红色的标记。而在服装的背后则有一个硕大的红葫芦标记。

这套服装是祖神道改为拜上帝会后,林夕给拜上帝会的神职人员准备的专门的服装。因为林夕决定以后把神职人员都培训成医生,用免费医疗来吸引信徒。

所以传道人员要有一身醒目而简单而易于制作的服装,这套服装完全的满足了林夕的所有要求。

林夕戴的白帽子的正中间有一颗红色的五角星用于区分前后。而至于白色的口罩,那是因为纱布只能是白色的,如果染成其他颜色,不但费工,而且价格也非常昂贵所以林夕就只用原色的布料。

林夕穿着这一身在别人看来十分怪异的打扮走在前面,石元磊在后面拎着林夕的医药箱子,便匆匆的向那聚集在一起的移民居住区走去。

因为这片院子用来隔离海外归来的人员的,没有想到这一次居然数量达到这么多所以人员难免安排的有些拥挤。

而这些拥挤的场所却为疫病的流行创造了条件,所以林长石才严格的要求,一旦有异常,必须马上上报。

结果底下的这些人不把这句话放在心上,造成了现在这种情况,只听石元磊的叙说,林夕就已经判断这恐怕是由于人员太过密集而引起的痢疾或者是细菌性腹泻等急性的流行病。

王海琪坐在屋子中焦急的看着王凯。他脸色赤红的躺在那里双眼微闭已经比前几天病的严重了。

这时候他突然听到外面一声。“就是这间屋子。”

然后他突然看见一个白色的身影和刚才那个踢了哨兵一脚的男人一块儿走了进来,不过这此时的男人上嘴上套着一个白色的布袋。

林夕走进屋里就看见里面并排躺着十来个人,有一个人蹲在一个满脸潮红的男子面前,正用双眼看着他。

林夕走过去把手心放在脉搏上。脉搏跳动的很厉害,好在虽然比较严重,还不到危险的程度。

然后林夕命令石元磊:“到厨房调那种我告诉你的那种急救水。在这里住的人不管有病没病,每人先喝两碗。”

林夕说的那种急救水实际上就是盐糖水。不过这两种东西在此时的大明都是比较贵重的,如果直接说出来怕那些人要多要多喝。

所以就给他取了一个急救水的名字,让别人一听就是药,而药这种东西一般人是不会多喝的。

石元磊出去不大一会儿,便有一群人拎着木桶进了各个房间。

盐和糖在厨房里都是有的,配比的比例也是事先就定好了,而且此处的厨房长时间准备着大量的温开水,提供给这里的人员饮用所以片刻的时间便准备好了。

这时候,床上的王凯突然站要起身。旁边的王海琪把他扶到屋中的马桶上,不一会儿就便传出了哗哗的流水声。

王凯的肚子里已经没有多少东西了,拉出来的全是刚刚喝进去的水。随着排泄完毕,屋中的臭气更加浓郁了。

林夕毫不在意的拎着马桶到了屋外,在阳光下看着王凯拉出来的东西。

林夕长出了一口气,不是痢疾,这下就好办了。只要给他们吃下消炎药就可以。正好林夕手里有一个广谱的消炎药,那就是大蒜素。

林夕早已吩咐厨房开始砸蒜,砸完之后静置一刻钟以上,然后按照比例掺到温水中再给端过来。

林夕正在想着,只见厨房中的伙夫搬着前后两个大木桶走入了院中。

林夕对石元磊吩咐道:“刚才喝完急救水的人马上一人喝一碗。”

连喝了两天大蒜水,所有人都止住了腹泻。林夕长出一口气放下了悬在半空中的心。幸亏没有造成大面积流行,否则再耽搁几天,这里恐怕就有人救不过来了。

在忙着给众人诊治的时候,石元磊凑过来悄声的对林夕说:“11公子是不是在船上吃饭时吃些大蒜就可以不闹肚子了。”

林夕白了他一眼说道:“你想的倒是美,如果想不闹肚子,就不能把蒜当做食物,那么直接吃下去。那样虽然有一些效果,但是疗效不大。”

石元磊连忙跟上一句:“那要如何使用才能做到疗效最大的?”

“要想治病就要把蒜砸碎,静置一刻钟以上,然后泡到温水中一颗蒜泡两斤水的左右的比例喝下去就能治疗或者预防,不过也不要常喝,常喝的话也可能拉肚子了。”

“公子,你说咱们吃的这些东西中有很多都能入药的,会不会吃坏肚子。”

“其实,我们的先民刚开始进行农业生产活动时,水稻并不是种植范围最广。

当时食用人群最多的粮食作物,稷(小米)、黍(黄米)。

麦,大米甚至大豆出都现但当时都不是主要食物。

至于咱们现在主食大米能够这些年这么多年都一直吃下来就说明大米有补益的。

物竞天存,先人们在尝试了大量的主食后,必然会选择对自己生命最有利的那一种。

这种食物必须在当地能够广泛种植而且大量使用对身体无害。

事实上,常见的东西,不过是因为多,所以价格才便宜,而并不是因为功效不好才价格便宜的。

而常见、价格便宜的东西,必然有大量人用过,它的安全性、有效性,都是可以保证的。

就像普通的五谷,国人从古吃到今,这相当于无数的人试验过,它的安全性必然很高的,而它的有效性,更有大量的例证可以证明。

从古至今,所有的食物都被我们的先人筛选过,能流传到今天并广泛使用的东西都是最适合我们,同时安全性也是最高的。

所以,虽然看着稀罕、昂贵,好像是好东西,但却含着不知道多少的风险。吃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因为那些东西必定有某些缺点而被我们的先人淘汰出去的。

人们都说国人什么都吃,但是这恰恰是我们的悲哀。

因为我们的粮食不够吃,所以我们在自然界中找到一切可以吃的东西,经过不断的尝试,我们如此多的食用的植物。

又比如像臭豆腐是如何被发现是能吃的,还不是因为在饥荒的时候人们迫不得已吃这些这种已经腐败的食物。结果发现没事还很很美味所以才作为一种食材流传下来的。”林夕的一番话把没话找话的石元磊说了个满脸通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