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试疑125(1 / 2)

林夕跟在小丫头的身后,安步当车,缓慢的沿着大街向前走去,他舅舅的那家铺子,离着林家的杂货铺其实并不远,不到一里地的样子。

林夕还在想着他舅舅要开铺子的消息,其实石松亭的这种方法其实唐时就有叫“飞钱”,当时天下战乱的厉害,金银少,多是用铜钱,带上几万串甚至几十万串钱去贸易实在太冒险,而且太费事。

当时各地节度使在京师长安都有进奏院,也就是驻京单位,有这种官方保证,商人们就在当地存钱,到京师取钱,这样做法省了不少费用,也没有被打劫的危险,十分便利。其实这就是个信用问题,而石家缺少的恰恰就是这种信任。

其实中国式银行票号和当时西方的银行有本质的不同,票号是用于商人们同行之间的拆借使用,基本都是服务于商人而资金也是来自于商人的经营所得。而西方银行却是从普通人手里收拢金钱供贵族使用,所以这两种中介机构所采取的避险措施完全不同。

票号是根据平时对这些商人的了解而采取对应的发放钱财的形式,它主要服务于商人和官员,而这些人信用就是他们的生命,所以只要控制一下就不会出大问题。

而西方的银行却截然不同,他们的客户主要是贵族和商人这些人对信用是不怎么看重的,他们看重的是实力,所以银行就要有非常完善的避险手段,所以就发展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信用体系。

中国的票号是以诚信为本,只要是答应你就会完全按合同,双方都会完全按照约定来执行。而西方的银行要有完你想贷款必须有抵押而且有完整的合同必须双方签字就是这样银行也经常拿不回钱来。

其实说一千道一万就是在无论何种金融体系背后必须有强大的武力作为支撑,如果没有武力,那你就是小儿持金行于闹市,随时都有丧命丢钱的危险。典型的就是西方三大骑士团的圣殿骑士团,他们由于掌握着大量的资金,其实干的就是相当于帐局的买卖,结果被欠债的法国国王干掉了,所欠的账也用刀剑付了。石掌柜一眼就看到了当中的危险,所以特意提醒了林夕。

所以林夕必须让石松庭回心转意放弃这种想法。但林夕也不会放弃这个好不容易来到的资格,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给舅舅家找一条来活钱的路子,实在经营不下去,大不了卖给别人,可以让别人借着石家这个壳上市。

林夕身处的这片区域因为地理位置的重要,在很久之前就会有大量海商前来参与贸易,后来渐渐有不少供货商人选择在这里开设店铺,以方便来往的客商。使得这个方圆数里渐渐成为一个商业十分繁荣集市。

“大鼎盛、大盛裕、丰字行、顺字行、裕升行、常裕升、大仁通、大德恒、升福余、大美余……”

从街上一路走过来,林夕两眼所见,只有这些取名寓意美好,门头招幌高高飘扬的各家商号了。

这些商号都是建筑高大,一色的青砖蓝瓦,屋檐上雕饰着鸟兽图案,窗棂也是精工雕制,用料考究,木制的通头门板都取了下来,门首因此显的特别阔大,内里摆放着林林总总的各色货物,伙计掌柜们在其中忙碌,各种进货,卖货和闲逛的人川流不息。林夕看着这繁荣的景象不由的想到,谁能想到二十几年后这些繁忙的景象就会不复存在。

这些在路两边的店铺如果有人能穿过店面往里,还能看见还有十几间的库房,那里存储着更多的货物等待那些来进货的商人。

忙碌着的人群熙熙攘攘街道上行走。来做生意的人川流不息,林夕在上一世就是做饭店的买卖的商人。一些本能已经浸在了骨子里头,眼前这种情形对他来说,却是鱼儿入水一样的自在舒服。他不由又放慢了一些脚步,欣赏着路边的店铺仿佛回到上一世他在菜市场买菜时的情景。

在这里他不由得想到前世的一个不知道是谁给他说的事情,中国的商人分为行商和坐贾。

行商人也就是生意人,这些人讲究的是抓住机会通过消息的不对等,做垄断生意,欺行霸市,哄抬价格,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方法,聚拢了大量的钱财。他们尤其让人诟病的是即使手握着粮食,也可以眼看的人饿死在自己面前。他们的这些秉性以及贪财的经营方式。使那些商人大部分都是,能挣一两,绝不正挣九钱九。如果能不花钱,那绝不会花1分钱,甚至有机会他们都会下手抢。这是他们的经营手段,所以说奸商,奸商,指的就是这些人。

而坐贾却截然不同,他们讲究的是买卖公平。货真价实,由于他们都是固定在某一地方经商的,所以他们特别讲究诚信,宁可赔钱也不坑害本地的老百姓,做的是长久买卖。所以这些人也被称为买卖人,所以说买卖人和生意人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商人。

“和丰升杂货铺……嗯,到了。”前面传来小丫头林月华的叫喊声。

林夕站在原地,眯着眼看着店门上高挂着的牌匾。这间店铺阔大的门头,青砖砌的房舍,三间房的门面,后头是库房和掌柜的居住的房间在一起。

这时一件东西打在了林夕的耳朵上。林夕下意识的向旁边跳了一步,扭头看去。只见他身旁站着一位由内而外都散发着成熟气息的年轻女子。

不过他还没开口,就有陈小花急不耐烦的口气,训斥道:“你这个人咋搞的?想怎么能乱扔东西打人呢?”

也许是同性相斥,陈小花面对那个女人表现的敌意十足。

天性爱看热闹的百姓们也纷纷围了过来,指指点点、叽叽喳喳,也有人不停的伸手向几人指指点点仿佛一出好戏即将上演。

这场面让林夕感到极不自在,他又同时确认了一下,自己的确不认识旁边这个女人。不过林夕直觉觉得这个女人好像是故意招惹自己。他没多说什么,甚至不打算找面前这个女人的麻烦。

那个女人用她像银铃一样的声音说道:“这位公子对不起。我也是不小心把钗子随手给扔了出去。你可以把钗子还给我吗?”

她的两只眼睛仿佛能勾人魂魄一样盯着林夕,如果是一般像林夕这样的大孩子,看到这样的眼神难免会显得有些羞涩。

林夕低头看了看掉在他脚边的银钗,弯下腰去把东西捡起来。

“下次注意点。”说完就把手上的那根钗子递了过去。

那个女人的手接过钗子的时候,好似无意的在林夕的手上抚过。林夕心无波澜的看了那女人一眼然后便头也不回的走进了石家的杂货铺内。

林夕的这番举动反而把那个女子弄懵了,那个女子心里想我是想来套话的啊,你倒是给个说话的机会呀。

林夕根本没有管门外那个女人想着什么,便得跟着林月华的脚步来到了后院儿。

林夕来的十分不凑巧。他的舅舅带着儿子去看商会给他们选的那些货物了。前面只有一个伙计而后院家里只有四个女人。

不过这也不妨碍林夕等人接到受到热烈的欢迎,尤其是林夕的外婆第一次看见自己的最小的外孙,显得十分激动。而旁边的林夕的舅母也忙前忙后的给他们拿吃的。

而林夕的两个表姐站在老夫人旁边看着这眼前这些陌生的亲人。

两女生的倒也十分清秀,冷眼一看不是十分漂亮,但是越看越漂亮的那种人。毕竟她的姑姑的容貌在那里呢,两个人就是再普通容貌也不会太差的,两眼水汪汪的,皮肤白皙,眉毛浓淡适宜,只是脸盘十分之大,配上肤色,恰似一张银盘,再加上大胸脯,大身段,果然是十分符合这个时代审美的美人。尤其是他们的身段,一看就是好生养的。

一个六十岁左右的老妇人坐在二女之间。正搂着李月华在那里说着话,林夕来到老妇人面前双膝跪倒,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头。

这时林月华才想起来,慌忙从老妇人的怀抱中挣脱出来,跪在林夕的旁边也磕了三个头。

老妇人发髻稍有些乱,身上的青绸缎面的袄服也有些皱了,显是在床上刚刚起来,衣服还没来得及打理。

在林夕看来,眼前的老妇人相貌姣好,气质也很出众,一眼便看的出来年轻时是读过书的,而且性子属于要强的那种。

从老人脸上的法令纹就可以看出。这老妇人心气甚高,心里恐怕很苦,这使得她脸上皱纹很多,看起来比她的实际年龄要老很多。

老妇人看到林夕心里十分激动,顿时咳嗽起来,林夕连忙站起来为老妇人拍打后背,他拍了几下看老夫人咳嗽愈发严重起来,便对旁边的靓女说:“扶着外婆回屋里,我给他扎两针。”

说着林夕便从随身带的袋子中掏出了一个针包。两女看了一眼林夕,然后把老妇人搀回了卧房。

林夕让老妇人平躺在床上解开了外衣,露出了中医,然后用银针在几个穴位上扎了下去,轻轻的捻动,大约过了一刻钟,老妇人的咳嗽平缓下来。并且闭上了眼睛那舒缓的面容,一看就显得很舒服。两女用惊异的颜色看着林夕。

祖母这病,父亲也找了很多人看,但是一直不好。这只要祖母一激动便咳嗽不停,没想到林夕只用了三根银针,便将祖母的咳嗽治下去了。

这时林夕对两人说:“有没有纸笔?算了,我直接说你们记住就得了。买一个砂锅放三指水,半两小米,三颗红枣。把红枣刨成四瓣。放入水中泡半个时辰,然后把粥熬开。待小米开花便停火放置一旁带温凉后早饭前和晚饭后各服用一碗。对了,水要煮开的凉开水。”

二女忙着点头这时其中一个女孩儿从旁边拿过来纸笔,把林夕说的要点和东西都写好,林夕反而看了那女孩儿一眼,这个时候女孩儿识字的可不多。

这是旁边儿的那个女孩儿说小米儿在这里可有点儿不太好买。林夕拍了下脑袋,小米是北方的特产,在广州这边儿的确不太好找。

林夕说:“没关系,咱们换个方子。也是用砂锅,不过这回水要放六指。要用半两糙米,记住是糙米,不是精米。加一片儿姜片儿,放到砂锅中。同样的,把米熬开花。然后再熬半刻钟。把粥拿下来,放置温凉,每日吃三次,分别在饭前吃。这样就可以治疗外婆的不足之症。”

这是那个刚才字说话的女孩儿,又问林夕:“表弟奶奶到底得的是什么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