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帐局124(1 / 2)

“咱大明的这些庄户人家。每年除了掏出地租和皇粮之外,也能剩下一些粮食。尤其是佃户人家尽管地租很高,但村民仍可维持足够的生活水平,并且尚可有所积蓄。这种积蓄通常被储藏起来,在村里除交租以外,城镇没有其它手段吸收积累的财富。

农民储藏的货物或金钱首先是用作储备以对付经常发生的灾难,其次是供昂贵的礼节性开支。与个人生活有关的丧葬、结婚、聘礼、嫁妆、宴席等方面,要知道咱们汉族讲究厚葬,尤其南方这里还讲究高额的聘礼和丰厚的陪嫁。没遇到这种情况,一般人家是无法在短时间内拿出一大笔钱来。所以没遇到这种情况,庄户人家或者是比较贫穷的人家都会用立会的办法来解决。

比如相差份额比较小的。可以通过立会出售一些物品、劳务和借少量的钱可以不付利息,短期地向亲戚朋友借用。

这种补贴的办法主要见于遇有暂时性亏空时,借债人的家境比较富裕。借出钱款人有能力在短期内还债。此类借贷可能延续数个月或者一年的时间内还清款项。当然这种相对较长期的信贷在分家后的兄弟之间常见或者有富裕的族人也有可能出现。

但是这种情况其实是最少见的。因为穷人能认识的只能是穷人。他们虽然有各自的房子和财产,但无法长时间将大量的钱款借贷给别人,因为这些钱款也是他们维持生产生活的必要的物资。

一但需要大笔款项时,向个人商借并在短期内归还常有困难。因此,兄弟之间或其他亲戚之间的互相帮助便不能满足需要这样才产生了互助会。

互助会分为很多种最为常见的就是在丰年的时候。家族中的所有人都拿出一部分钱放在族中进行储蓄。在家族中出现短时间出现需要大量钱款的人,便从这些钱中拿出来,然后再由借款人按每月还多少的份额还上,当然这钱要出利息的。具体管理这笔钱的人便是家族的族长和族老们。财产也不一定是钱,也许是族田,也许是粮食,甚至连族人的劳力都可以算在这里头。

但是在城市中这种宗族组织是很少的,所以就由需要钱的人出头立一个会儿。由参加这个会的人集体出钱。

由若干会员组成,为时若干年。会员每年相聚数次。每次聚会时存一份款。各会员存的总数,由一个会员收集借用。

每一个会员轮流收集使用存款。第一个收集人即组织者。一开始,他是该会的借债人。他分期还款,交一定量的利息。

最后一个收集人是存款人。他最后收集自己那笔存款和利息。

其他成员则依次收集存款,从存款人变为借债人。收款次序按协议、抽签或自报公议的办法决定。每次聚会时,每一会员存款数目的计算往往由于各种因素而变得较为复杂,经常是由于某人需要经济援助而发起组成的。参加互助会的会员被认为是对组织者的帮助。

按这样的方法分钱的话,每个人似乎都轮流得到好处。但投资的机会有限,借一笔款并付利息。此外,由于收钱时间不定,收款人可能难以把收来的钱用于最适当的需要。

所以组织者对会员不能只强调他们在经济上会得到什么好处,而必须说他自己需要经济上的帮助。因此,会员通常只限于某些有义务帮助组织者的人或一些为了其它目的自愿参加的人。

通常这种互助会的目的是为办婚事筹集资金,为偿还办丧事所欠的债务。这些也是筹集资金的可以被接受的理由。

但如为了从事生产,譬如说要办一个作坊或买一块土地,人们往往认为这不是借钱的理由。这种会就是为了应对婚丧嫁娶的,组织者便去找一些亲戚,如:叔伯、兄弟、姐夫、妹夫、舅父、丈人等。他们有义务参加这个互助会。

但是城里人手里都有一些小钱儿,普通的婚丧嫁娶一般是没有困难,很少有人立会的,但是城里人需要钱的地方恰恰就是需要做买卖或者是开工坊于是便从前一种会里就出现了第二种会的形式叫做摇会。

会员的人数从8~14人不等。在保持密切关系的亲属圈子有时较小。因此,会员可能扩展至亲戚的亲戚或朋友。这些人必须靠互利互惠。

如果一个人需要经济上的帮助,但他没有正当的理由来组织互助会,他将参加别人组织的互助会。被这个社区公认为有钱的人,为了表示慷慨或免受公众舆论的指责,他们将响应有正当理由的求援,但这种互助会的核心总是亲属关系群体。一个亲戚关系比较广的人,在经济困难时,得到帮助的机会也比较多。

组织者将对会员的任何违约或拖欠负责,他将支付拖欠者的一份款项。但由于他自己需要别人的经济援助,因此他的负责是没有实际保证的。”

张掌柜这是看了看林夕和他身边的儿子,看见两个人的眼里都冒出了蚊香圈儿,便知道两人听的有些迷糊了,便举了个例子。

“比如我组织召集14个会员,每人交纳100文。组织者总共得1400文。摇会每年开两次会:第一次在7月或8月,那时蚕丝和早稻下来的时候,这时候大家手里都有钱可以集资了。第二次在11月或12月,水稻收割完毕。在每一次会上,组织者偿还摇会十四两银子本钱和三两银子的利息。当然利钱是谁拿取本金的钱谁出。而那些人也是分那些利息,而不分本金。这样,在第十四次会结束时,他可以把债还清。当然这样的方法只有第一个人和最后一个人最有利,负担最小,而最后一个人风险最大。一旦当中有人还不出钱来,那他的损失是最大的。”

“之所以会称他们为摇会儿是因为组织者和借款人每年交的钱和会员收的钱数均为恒定。

没有收款的那些人为摇会的存款人。由于每一次会有一个会员收款,所以借款人逐步增加,存款人随之减少。在每一在每一次会上存款人存款总数减少。

对每一个会员来说,存款总数,按照收款的次序逐步减少。

由于收款数不变,存款和收款数目之间的差即借债人付的利息或存款人收的利息。借债人的利率规定为年利4.3%。

但由于存款和借款以及两种余额混在一起,因此,会员之间以及每年的实际利率不同。

每次会的收款人根据抽签的办法决定。每个会员掷两颗骰子,点数最高者为收款人。

组织者为每次摇会准备了宴席,由各次摇会的收钱人负担宴席费用。

摇会的办法比较复杂。但有它的优点:

其一参加会的会员对收来的钱没有预计肯定的用处。减少会员交纳的钱数,会员的负担减少,从而也减少了拖欠的危险。其二用抽签办法决定收款人,每个存款人都有收款的均等希望。这促使需要经济援助的人去交款。其三存款人交款数迅速下降弥补了他们延期收款的不足之处。其四丰盛的宴席吸引会员。有些人,把宴席改在冬天,每年一次,下一阶段的收款人预先决定。人们发现春天收款极为困难,所以放弃了这种办法。这种会的办法比较复杂,普通农民很难理解它。

事实上懂得这种计算办法的人很少,所以必须请里长或读书人来教。

为了解决这一困难,有人提出一个比较简单的互助会办法,叫徽会,因为据说这是从安徽传来的。这个会的收款次序,及每个会员交纳的款数,均事先规定每次会收款总数不变,包括收款人自己交纳的一份。这一借贷办法便于计算,每个会员能预知轮到他收款的时间并纳入他自己的用款计划。”

说到这里,张掌柜停下来喝着一口茶水,林夕虽然听的有些糊涂,但他也大致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说的简单点儿,就是大家一块儿凑钱,然后交给一个人去使,那个人在分期还款,每月还多少钱的速度直到将这笔钱还完,而其他凑钱的人也有轮流使用这笔钱的机会。最后一个人能拿到一些利息。

张掌柜看到林夕没有提出疑问,然后就接着往下说。但是发展到后来,人们干脆将其他环节都省略去了,只要你向我提供借款,我向你支付一些利息,所以就只剩下了第一个人和最后一个人,减少了其他环节。

你知道咱们这些走海的商人所需要的货物量很大,难免就有钱不凑手的时候,还有一些海主不想自己承受这么大的风险,就采取了这种,就借鉴了这种立会的方式采取入分子或者是投钱的方法尽量减少自己的投入。

广州城中别的人不多,有闲钱的人家很多。所以开始投钱的人也很多,但是由于这种事情没有什么抵押,出了不少乱子。最后由官府出面组织20家比较有钱或者有信用的人家组建了一个商会,咱们家就在其中。

商会有着20家带有铺字名字的店铺组成,每家在吸取存款的时候都缴纳存款的1/10,放到商会中以作为海船出港后赔偿储备金所用。如果挣钱回来,海船要向商会缴纳同样钱财数量的利息。如果回不来,那就利用大家存在商会的钱,给这些出海的海主们予以赔偿。基本上都能让海主做到小亏,而不至于倾家荡产。

而那些海主们如果缺少进货的钱,也可以向商会申请款项进货,但是这部分钱款商会要要利润的一半儿。

商会是由官府做保的,每年拿出利润的两成,一份做慈善,一份作为广州官员的额外补贴。”

张掌柜望着林夕微微笑了一下,然后说道:“你没有发现在南城的这些店铺当中。其他的都使用什么什么堂或者是什么什么号,什么什么楼,只有咱家这个店面使用的是杂货铺的招牌吗?

因为商会规定只有带铺字的店铺才允许经营这种收钱给利息的业务。

咱们家这家杂货铺就有这种存钱的业务,如果谁家的钱财没有地方放,或者想利用闲钱挣些利息钱的话,都可以放到咱们的店里的柜上寄存,随时使用都能来取,而且每个月能有三到五厘的利息。”

张掌柜进一番解释,林夕才知道自己家的杂货店居然还有这种业务,吸收普通百姓的存款,每个月寄予高额的利息。这不是妥妥的银行吗?当然在大明不叫银行叫帐局。

其实这种帐局也是刚刚出现要到清初八大皇商横行天下的时候才开始逐渐正规,其主要功能其实不是帮着转运货物和银两,而是在各地放银子给官员或商人用,收取费用来赚钱,和西方的银行不同,帐局出现,主要就是金融服务为主,比如从杭州可以汇几十两银子到京师,票号收费用,在京师的人可以领到银子。

而山西的票号已经有银行的部分功能了。票号是信用为主,是几家巨富的山西大商人搞起来,在清朝中叶之后才形成气候,和当时已经成熟的西方银行业也并不相同。

现在广州出现的这个商会其实就是早期的帐局。一方面吸纳资金,然后放出大量银两赚利息钱,是把各种早期的中国式的金融机构的功能都包含在内。尤其是广州的这个商会居然主要是以保险为主借贷为辅的形式,不过也符合此时广州海商的需要。可想而知,这个商会一定是很挣钱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