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5章 川军(1 / 2)

川军,是抗日战争中一支颇具传奇的力量!

全面抗战爆发后,40多万川军整建制出川作战,四川另征发近260万壮丁参战,加上其他途径服役的军人,四川在抗战期间输送的兵员几乎达到350万人之巨。

当然了,川军付出的代价也是极大的,据统计,抗战期间川军将士阵亡高达26.4万人、负伤高达35.6万人、失踪2.6万余人,总损失近65万人。

川军牺牲如此之大既与武器装备有关,也与部队的训练落后有关,同时也跟上层指挥严重混乱,作战中缺乏必要的补给关系重大。

川军在抗战期间编成了6个集团军另部分独立部队出川作战,其中22集团军就是其中之一,该集团军下辖第41军、第45军和第47军,每军下辖2个师,每师下辖2个旅,旅之下为团。

1937年,第22集团军奔赴山西抗日前线时,除第47军因路途较远,另外两军各留部分部队驻川之外,22集团军主力有4万余人抵达前线。

在当时,川军是各地方军中武器装备最差的,而第22集团军又是川军中武器装备最差的。

整个集团军没有一门山炮、野战炮,口径最大的重武器就是迫击炮,而且迫击炮得数量和炮弹都很有限。

每个师的轻重机枪一共只有几十挺,有的连队一挺机枪都没有,而且机枪中很多还是四川仿造的,射击时根本就不能连发。

而当时满额的中央军调整师一个师就有重机枪72挺,轻机枪324挺,要是算上炮兵的话,武器装备比川军一个集团军都要好得多。

而在步兵武器方面,川军百分之八十的步枪也是四川造,打得近、打不准不说,故障率还奇高,汉阳造这种步枪在川军中都是好枪。还有不少人背着前清时期的单打一步枪(就是只能装一发子弹子的步枪)或者大刀。

为了使得武器稍微像点样子,不少川军的长官自掏腰包购买武器,如川军第372旅的旅长曾更生就自购了几十挺轻机枪,川军第727团的团长张宣武也自购了2挺轻机枪。但这些对于数量众多的部队来说毕竟也只是杯水车薪。

第22集团军出川前并非没有意识到自己武器极度落后的情况,上报后,经过军事委员会批复:川军可在陕西的西安得到武器弹药和补给。

于是这4万川军将士就踏上了北上抗日的道路,当时每名川军的标配除了武器外就是:2套单衣、1副绑腿、1顶斗笠、1领二尺宽的草席、1床二斤重的被子、2双草鞋、1副碗筷,以及背着这些东西的竹背夹。

他们中的很多人再也没有回到四川,而是埋骨异乡。

让川军将士没有想到的是在陕西境内,他们什么补给都没有得到。因为山西前线吃紧,川军就又被急调到了娘子关前线。

第22集团军司令邓锡侯面见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请求拨出一些武器弹药和补给给川军。

结果阎锡山看着川军不像能打仗的部队,仅仅是送了川军20挺晋造汤姆森冲锋枪作为礼物了事。

第22集团军司令邓锡侯又跑到西安去要,结果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说你们都归第二战区指挥,应该向二战区要粮要弹。

阎锡山不仅是不给川军补给武器,连军用地图都没给一张。

还是川军41军高级参谋胡临聪去找在晋绥军中任参谋处长的楚溪春才要到了2张晋东地图。

另外,我党人员看望川军时,还给邓锡侯带来了平型关之战缴获的日军作战地图,第22集团军司令邓锡侯激动之余说了五个字,患难见知己!

当时已经是1937年11月初,北方已经见寒,川军大部分将士仍是单衣,就是在这种缺衣少穿、武器弹药严重匮乏的情况下川军与日军交上了火。

在娘子关前线,第二战区所属部队有很多,但是阎锡山指挥混乱,致使各部队无法一致行动,甚至连撤退命令都没有统一通知。

而川军第22集团军的电台只装备到师旅一级,因此更缺乏对部队的控制。

因为不熟悉北方地形,而且晋绥军也没有向导负责联络带路,第22集团军司令部在汉奸的带路下与南畔村日军遭遇,第22集团军司令邓锡侯坠马摔伤,要不是卫队死命相救,后果不堪设想。

而第22集团军与日军第20师团交战也颇为不利,伤亡高达3000余人。

再之后,随着娘子关的失守,川军和友军全都溃败了下来。等川军收拢完部队后,部队已经伤亡过半。

缺粮少弹的川军在溃败之中,有溃兵抢劫了晋绥军的一处军火库,又招来了阎锡山的一顿臭骂。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对川军第22集团军的评价是“抗日不足,扰民有余”,同时还将娘子关失守的罪名给扣到了川军的头上,并要求调走这支部队。

军事委员会询问第一战区的意见,得到的答复是:阎锡山都不要,我们也不要。

委员长也火了,道:把他们调回去,让他们回到四川去称王称帝罢!

这时候第五战区情况危急,第5战区司令李长官道:诸葛亮还扎草人做疑兵呢,川军总比草人强几倍了吧!于是,第22集团军才离开山西战场,来到了徐州战场。

----------

1937年9月,川军健儿怀着一腔报国热血率部出川,不曾想竟被第一战区和第二战区一拒再拒,成了个爹不疼娘不爱的弃儿,总司令邓锡侯和副司令孙震灰头土脸,在下属面前颜面尽失。

因此,他们对愿意接收他们的第5战区司令李长官的宽容大度感激不尽,很快就赶赴徐州报到。这是他俩第一次与第5战区司令李长官见面。

一见面,邓锡侯和孙震啪的一个立正,神情庄重地敬了一个军礼,第5战区司令李长官还了一个礼,热情地拉着他们坐下,让勤务兵沏上茶。

坐定后,邓锡侯低头扯扯军装,掩饰尴尬的神色,然后苦笑着说道:“一、二两个战区推来推去,都不要我们,天下之大,竟然让我们无处容身,惭愧噢!李长官肯要我们到五战区来,真是恩高德厚!长官有什么吩咐,我们绝对服从命令!”

第5战区司令李长官摆摆手,说道:“过去的事不必提了,你们的难处,我也知道一些,有的事可能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可以原谅。”

他话锋一转,说道“但是,既然是军队,就必须军纪严明,令行禁止,不能像土匪那样烧杀掠夺,鱼肉百姓。时下,我们的共同日军人是强大的日本侵略军,更需要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大家万众一心,共同杀日军报国。你们是带队伍的,要向部队讲明这一点。”

邓锡侯、孙震二人频频点头,连连称是。

第5战区司令李长官单刀直入:“说吧,你们有哪些困难?需要什么装备?我帮你们争取。”

“太好喽!”邓锡侯欢天喜地,与孙震交换一下眼神,顾不得面子不面子,说道:“枪械太坏,子弹太少。”

第5战区司令李长官十分干脆:“这样吧,我立刻电呈军委会,请求给你们拨500支新枪,我再从五战区的库存中另拨一批子弹和迫击炮给你们。行吗?”

“要得,要得!”邓锡侯、孙震二人眉开眼笑。

很快,二十二集团军的装备和服装焕然一新。

大军出发前,第5战区司令李长官还前往训话动员,川军将士备受鼓舞。

后来二十二集团军老兵还曾回忆,王铭章的一二二师没有领到枪,但补给了两卡车的手榴弹。守滕县的时候,正是这些手榴弹起了很大作用。

老兵说过这样一个有趣的细节:补了军饷以后,他们的伙食就好起来了,几个月来第一次买了猪吃了回锅肉。

那天晚上,口令竟变成“回锅肉”,回令则是“打牙祭”,日本人肯定搞不懂了。

第5战区司令李长官除了给川军补助伙食费,还补发3个月军饷,军官们可以给家里寄钱了,一二二师后来在守滕县时,全师官兵舍命杀日军,与第5战区司令李长官笼络人心有极大关系。

当年,诸葛亮六出祁山,所到不过渭水上游,姜维九伐中原,始终未出陇南一隅。

如今,川军东出剑门关,过巴山,越秦岭,横穿关中,转战太行山,横贯数千里,勒马泰山边,西望巴蜀,东指扶桑三岛,在四川军人史上亘古未有。

更何况,他们是为了抵抗异族之寇,为了全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战。

这种强烈的使命感,唤起了川军将士神圣的荣誉感。

川军也不是生来松散,出川初期的军纪荡然,很大程度上是“人穷志短”。被第一战区和第二战区推来搡去后,将士们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伤害。

而第5战区司令李长官的包容体贴、善解人意,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将士们的荣誉感,让他们知道自己抛家舍业、千里奔波,究竟是为谁而战。

二十二集团军投奔到第5战区司令李长官麾下后,开赴山东境内,严厉整肃军纪,对百姓秋毫无犯,一切公买公卖,童叟无欺,还派人赴各乡宣传,尽量扶助民众武力,使人心开始稳定。

从东北角的城前镇至滕县城关,在90华里长的道路沿线,山东民众为欢迎川军,沿途杀猪宰羊,烤烙大饼,预备做饭柴草,道路上的积雪也被打扫干净。

滕县以北与日军接触的前沿地区,山东民众对军队的爱护更甚。他们送来近千斤粉条、30多头猪和大量鞋袜。

山东民众看到川军士兵没有手套,一齐动手奋力赶做。看到川军士兵在刺骨风雪中监视日军,将柴火送到山上,亲自为哨兵燃火取暖。

看到川军士兵冒着风雪修筑工事,送来冻疮药,并为冻伤的川军士兵敷药包扎。看到川军士兵染上疾病,更是守护在旁,不忍离去。

有一次,川军一支队伍欲开进一个村庄,不知庄内已藏有日军。正在村外的一位村民见状,赶紧打着手势劝阻,他们不解其意,仍继续前进。

村民双手做喇叭状,压低嗓门说:“有日本人!”

这些川军听不懂山东话,不知道他在说啥,没有停下脚步。

村民急了,一面打着手势,一面指着村中,连声喊道:“有鬼子!有鬼子!”

战士们这才明白过来,呼啦一下散开戒备。

此前,藏在庄内的日军已察觉,并已做好战斗准备,见此情景立即开枪射击,这位村民不幸中弹身亡,而川军队伍却逃脱了灭顶之灾。

得到山东民众的拥戴,川军官兵备受感动。邓锡侯感慨地说:“为民族而战,能得民众如此爱戴,今天就是战死疆场,也可以死而无憾了!”

----------

1938年初,第22集团军进入山东滕县阵地,开始与日军交战。

3月份,日军主力一部进攻滕县,川军41军代理军长兼122师师长王铭章率部死守滕县,打出了著名的藤县保卫战。

3月14日的拂晓,在川军刚完成战略部署之时,日军步、骑兵万余人在飞机坦克的支援下,向我45军125、127师第一线阵地发起了全线进攻,滕县保卫战打响!

川军将士奋勇迎战,恶战一日,除了突出部的几块阵地被日军占领外,界河东西一线正面主阵地屹然未动。

次日,日军见正面难以突破,遂派出两支兵力迂回川军侧翼,左翼的124师370旅因布防时间不久,工事尚未完成,死伤惨重,王铭章急调372旅全旅驰援370旅,稳住了阵脚。

下午,日军经过一系列战场侦查后,调整了作战计划,集结万余兵力由龙山以东延翼向滕县方向迂回,准备以优势兵力撇开正面防线直接攻打滕县县城。

滕县县城一下岌岌可危,当时,川军主力绝大多数被日军人在正面阵地咬住,县城内仅仅只余有三个师部和一个旅部,满打满算就三个警卫连和一个通信连加一个卫生队。

王铭章急令尚未与日军接触的122师366旅回防滕县县城,但这个旅部署较远,援不济急。

王铭章又打电话给临城集团军总司令部请求援军,孙震当时手中剩下的就只有一个直属特务营,编制是三个步兵连和一个手枪连。孙震只留下一个手枪连,其余三个连火速支援滕县。

滕县的危急关头,王铭章对周围将士说道:“以川军薄弱的兵力和寡劣的武装,担当津浦路线上保卫徐州第一线的重大任务,力量不足是不言而喻的。我们身为军人,牺牲原为天职,现在只有牺牲一切以完成任务,不剩一兵一卒,亦无怨言。不如此,则无以对国家,不足以赎回我二十年内战的罪愆。”

接着,他电令727团除在洪町、高庙的一个营原地防守,另以一个营留置北沙河第二线阵地暂时由第127师指挥外,其余部队立即脱离日军当面之敌,回防滕县,由该团团长张宣武担任城防司令,统一部署守城事宜。

张宣武也是暗暗叫苦,他带回城的是第三营,就是个步兵连,连轻重机枪都没有,团直属迫击炮连就4门川造的82毫米迫击炮,一个只有四部破旧电话机的通讯排和一个有二十副竹子担架的担架排。

还好在当夜的十点多,孙震派来火速支援的三个步兵连由临城抵达了滕县,还没来得及喝口水,就立即登上了城墙布防。

截止这时,滕县县城的所有战斗部队,共有一个团部,三个营部,十个步兵连和一个迫击炮连,另有师、旅部的四个特务连,还有临时来城领运弹药的124师下面的一个步兵连,总共2500人。

此外就是滕县县长周同所属的警察和保安团约五六百人,加一起城中武装力量为三千人,但是真正战斗部队,尚不满两千。

3月16日的拂晓,日军约万余人继续向我龙山、PY山阵地猛烈进攻。

上午七时五十分,滕县东关外附近各村庄先后听见机、步枪声,冯河、龙阳店方面之日军已开始向我守备东关的警戒部队进攻。

八时许,日军炮兵约一个炮兵大队(山炮十二门)在滕县以东的东沙河附近高地放列、试射之后,接着即以齐射排炮的密集火力向我滕县东关、城内和西关火车站猛轰起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