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告老还乡——真相21(1 / 2)

“陛下,老臣年事已高,近日遭到众多绯议,故老臣恳求陛下,恩允老臣告老还乡。”

往日高高在上的阳城侯,说话总是带有傲慢、轻视、高高在上的态度,此时气势凌弱,身上那股傲气也消失不见。

凌然之气也不知被谁给消磨。

坐于龙椅上的皇帝眸色闪过一抹惊喜。

这些年以来,他不知等待这些老臣把手中的兵权交出有多久。今日有了第一个宋仲平,那么明日、后日定会出现第二个,第三个。

循环往复,麒麟阁的十一功臣便会不复存在。

皇帝对着站在下面垂头的人惋惜叹气,“宋爱卿,是朕待你不好,为何你们一个个都要离开朕?”

宋仲平仍旧低着头,抿唇不语。

他何曾不知,皇帝对他们十一人忌惮有加,不过是碍于他们祖上是开国大臣罢了。

良久,龙椅上的皇帝再次开口:“罢了,朕允了,宋爱卿往后记得多给朕捎几封信,免得朕真的成为孤家寡人。”

到底是“烧”还是“捎”呢?

宋仲平跪下谢恩,心中那点话并未说出口。

有些事,心里再清楚不过。

那夜,阳城侯府。

温知危与宋仲平谈和,按照萧衍的计划便是让宋仲平假死,这样一来,背后陷害宋仲平的凶手自然会浮出水面。

不过宋仲平自然是不信萧衍,更是不信前来想要杀他的人——温知危。

沉着面色盯着面前那个带着狰狞面具的人,语气冷了几分:“太子殿下没告诉过你,来杀我,你一个人不行吗?”似是瞥见身侧的凌霄,又补充一句:“两个小孩子也不行。”

俨然一副倚老卖老的模样,可温知危和凌霄可不在意。

比他们多吃几年的盐又如何?

“殿下让我给你捎信,阳城侯明日进宫觐见陛下,传位于宋逾白,二老则是告老还乡,好生待着。”

温知危自然是不容置疑的态度,望着面前的两人时,双眸沉了几分。

若不是萧衍不给动,他定是杀之。残害如此多的人,竟能在京中如此心安理得,岂不是有愧于祖上,有愧于麒麟阁十一功臣?

说来也可笑,麒麟阁十一功臣似乎早已没落,剩下的也不过是啃着老本罢了。

宋仲平冷哼一声,“若是本侯不从呢?”

“不从?”他重复着宋仲平刚所说的话,手中的那把剑悄然握紧,“言川在赶回来的路上,宋伯父,宋伯母,想看我们兄弟二人相残还是保全阳城侯府,你们自会选择。”

保全阳城侯府?

一声看似平常的话,暗藏威胁。

宋仲平藏于袖中的手早已握成拳状,他心中更是觉得无奈。良久,长舒口气,微闭着眸子缓缓睁开,伸手去握住身侧夫人的手,“既如此,你是否能答应本侯一个请求?”

“只要我能做到,在所不辞。”温知危见他有些松口,心里也松了口气。

“好!”

翌日,宋仲平便进宫面圣,直言自己要告老还乡。

其实明眼人都明白,这不过是缓兵之计,若说宋仲平真没点野心,那是不可能的。

温知危特意派人传消息出去,说宋仲平被刺杀,未能及时抢救,命丧黄泉。

当新阳城内的幕后凶手听到此消息,又知太子萧衍在新阳,定是按捺不住要暗杀的冲动。只是陈太令忘了一事,那便是萧衍怎么可能如此轻易让人得手?

被温知危当场擒获,并且得知当年真相。

只是苦了阳城侯,成为了那背锅侠。

思绪回拢,温知危站立于树上。稍有些嫌弃地看着身上的夜行衣,每次都禁不住“啧”几声。

若是他平日的白衣,隐匿在暗中,定是被人轻易发现。可他还是不习惯穿着黑袍,不管是在众人面前也好,自己面前也罢,从未喜欢过。

上面总是染有一股似有若无的血腥味。

“是陛下派你们来的还是太子殿下?”树下猛然出现一个人影,眉眼间满是愠怒。

温知危挑了挑眉,心中暗想,目标出现。

领头的黑衣人挥动手中的刀,其他人不断地从暗处出现。不到片刻,宋仲平就被围住。

他冷笑一声,刚准备拔刀相向,眼前却出现一人。

“哎呀,你们要杀人,怎么能算到殿下的头上呢?”

温知危轻笑,手中拿着一根不知从哪里折下来的树枝,在他手中被他折去细小的纸条,只剩下中间那段粗壮的枝干。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