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卷第15章 启拉利机枪79(2 / 2)

整军时,独立旅众官虽百般遮掩,可军部已经对独立旅的人员装备了然,刘建藩参谋长提议将独立旅压缩成一个团,军部的人都赞成,还是跟孟青云私交很好的杨汉域,向杨森说了好话。杨森也认为孟青云至投到帐下,虽无大的战功,但多次护送自己家人无恙,总归听话,而且编号大一点,也可以唬唬人,暂时保留吧。

吴焜18岁了,仍是少年人未发育的身胚。记得还是在参军之初的那几个月,在新兵营靠抢,在军号训练班,在宝隆洋行和军校,吃了几月的饱饭,体重象狼崽子一样,从50来斤,飞涨到80斤。洪道代表离开万县,军校解散后,伙食水平直线下降,很少有吃饱饭的时候,体重不增反降到70来斤。

由于长期吃不饱,吴焜感觉自己的胃都萎缩了,晚上在床,一口大气吐出,能从肚皮上摸到自己的后脊梁骨。一口气吸进,经过空空的肠胃,可在数分钟内用屁打出来。

被褥仍是新兵营那一套,破烂到丝丝缕缕,穿眼透风。这还是好的,有的兵在征战时丢失被褥后,没有补充,只好找人搭铺,或者寻空填床。

冬夜寒冷,受不了。吴焜时常要小春抱着被子回来住,挤在一起暖和一点。

当破破烂烂的独立旅,跟着第十师,攻击前进,渡过嘉陵江,过了洛碛,来到鱼洞的笔篆山时,再也攻不动了。

停止进攻后,阵线稳定起来,双方进行阵地战。

杨森军意在寻机突破敌方阵地,军官们以“攻进繁华的重庆城,任意玩耍”相号召,刘湘守军固守笔篆山防线,已知援军正在赶来,故斗志旺盛,不断向下发动反冲击。

攻不动的另一重要原因,是第十师和独立旅没机枪、没炮,攻击力弱。杨森把所有的机关枪和炮,集中到了他子侄掌控的两个执法总队去了,大战已经进入决战阶段,而这两个杨森的“护身法宝”,还在梁平到垫江县之间行军。

守卫笔篆山的刘湘部队,可能是他的嫡系,服装整齐,士兵身体强壮,战术动作熟练,攻击意志较为强烈。他们在军官的威被下,居高临下,一次次向山下发起进攻。

数次战斗后,吴焜被身边战友的死亡,唤醒了抗争的意识,当对方又一次发动冲锋,枪声又响起在耳畔的时候,吴焜不知不觉进入了亢奋的战斗状态,暂时忘记了悲惨的过去,也顾不得希望的未来——先要活下去!这是徐允士营长的叮嘱!

通过东征和军阀混战,吴焜混成了战场老兵油子。

这时,吴老兵身躯微微前倾,伏在土墙缝隙上,掩藏在因年久下垂的灰色帽檐下的,是浓黑的小老虎眉,和那一双初成形的小鸷鹰眼。双眼皮渐渐眯起,呼吸频率变得缓慢,生存的本能占据了主导,开始支配他那瘦弱而敏捷的身体,支配他求生的思维,支配那支从战死的战友手中,挑来的川造步枪。

川军的步枪80%为川造,甚至还有一部分手工制品,这些枪有些时候打两枪后,枪机一发热膨胀,就拉不开枪栓,200米外就打不准,使用日久,连膛线都基本被磨光,子弹出膛不走直线,大多数没有配刺刀,独立旅甚至还装备有不少单打一步枪、三响钩步枪,几或还有产于清末的枪支。

吴焜选的这支,属于这些枪中的骄骄者,七成新,几年从戎经历,让吴焜的军械知识逐渐丰富,他观察这枪:膛线深遂,枪栓灵动声脆,弹槽油腻,平时保养不错。吴焜判断这枪在200米内,还是有一些准头的。

刘湘的部队,比杨森的部队组成还要杂乱,每个旅都是一个小派系,大多是军阀混战中失败后,来投靠的杂牌军,武器装备也是五花八门。但刘湘重视武器进口,从今年开始更是大规模购买外国武器,同时还大力自制武器。现在对阵的这个营,使用的就是刘湘委托重庆华兴机器厂,仿造法国的启拉利轻机枪。这枪打起来不能长时间连发,多点射,声音如大公鸡般“呵呵,呵呵”的叫,可就是这上不了机枪界台盘的机枪,成了阻挡杨森军前进的利器。

在机关枪的掩护下,刘军又发动了一次反冲锋,凭借地利,从上往下,冲进200米线后,刘军改为匍匐前进,毕竟200内是死亡禁区——大家都是混饭吃,谁当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