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利来利往(2 / 2)

还有,他们反对的是宦官吗,他们反对的是朱氏皇族好不好!

商助官,官拂商,官商勾结,已经不是为祸一方那么简单了。

“我欲招魏国公徐承宗入军机处,于卿以为如何。”

“难,徐氏一门双国公,若魏国公留守南京方能无事,可来京城必定惹有心之人针对徐氏一族。”

于谦并不是反对徐承宗入军机处。

恰恰相反,他倒很希望有位公爵坐镇军机处,这样能压制五军府那群莽撞人。

毕竟张辅现在挂名不管事。

而且说到底他是个文臣,他也看出来朱祁钰要收权,自己若成了阻碍,必定会被待定,那心中一腔热血报复便无处施展。

但是事实摆在面前,原本徐氏一门两国公已是显赫至极,一南一北定国支柱。

若是同族的两位国公同在京师,这股力量就算皇族也要为之侧目。

这也不是勋贵们想看到的,不过确是文臣们想要的。

而且,此举不仅会让朱祁钰失了勋贵之心,也多得不到文臣之心半分。

于谦不信朱祁钰没看出此事弊大于利。

可是他发现打算促成这件事的朱祁钰好像并不在乎。

“哼,一门双国公,那是人家本事,羡慕不来就嫉妒,一群苍蝇鼠辈,恶心人。”

对面吃饭的朱祁镛闻言,大骂起来。

朱祁钰这次并未制止。

老一辈的勋贵,除了与国同休的五位公爵外,剩下的没几个能让朱祁钰看上眼的。

“祁镛这话说的没错,一门双国公那是人家的本事,若谁有本事立下大功,我也不吝高爵显位。”

“嘿嘿……”

得了朱祁钰赞成的话,朱祁镛挠着后脑勺笑了笑。

朱祁钰为什么要让魏国公入京,除了镇压五军都督外,更大的原因是想给江南的毒瘤一个更大生长空间。

没了魏国公这把与国同休的悬空之剑,他敢打赌,南京方面绝对会飘。

就是不知道会不会达到他期望的地步,如果能达到,那么这将会是一个让他挥刀的好借口。

若不是朱元璋定下的国都,朱棣怕背个不孝的骂名,估计早就罢黜了。

所以,若事成,朱祁钰也会借机罢黜南京陪都。

朱祁钰敢这么玩是因为他有底气,他有十五万真真正正属于他的军队,没有任何人制肘,而且是见过血的铁军。

这支军队,五万驻扎在西辽河两岸的大鲜卑山里,五万驻扎在大宁卫,五万驻扎在开平卫。

不然为什么瓦剌蒙古的铁骑不敢夸过大鲜卑山一步,完全是被这些常年驻扎在大鲜卑山里的铁军打怕了。

他们在抵御瓦剌的同时,还起到练兵的作用。

而且只要他想,十五万军队随时可以跨过长城南下。

就算放弃辽东,也不是不可以。因为这支军队,原本就是为了未来南下所准备的。

这也是为什么土木之变时,开平卫的五万驻军完全可以驰援,但是他却选择按兵不动,眼睁睁的看着五十万军民百姓惨遭屠戮。

因为这支军队牵一发而动全身,他耗费无数财力心血打造的底牌,为得就是有朝一日助他平定中原,故而轻易不得暴露。

说到底,就切身利益而言,其它都是可以靠边站的。

近来,朱祁钰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却无法问策他人。

满人为什么能统治百倍于自己的汉人,而日本却无法统治中国。

以汉治汉,以华抑华。

满人做过,日本也做过。

日本有南京大屠杀。

满人也有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可为什么最后结果却背道而驰?

再往前,元朝、南北朝,无论长短都能在这块土地上建立统治政权。

思来想去,也就一个原因,那就是外来文化的入侵让汉人民族主权再次觉醒,在加上巨大的外部压力使得汉族空前凝聚。

不过也有时代的原因,那时西方列强虽然也想吃下中国这块蛋糕。

奈何胳膊有点短,列国又相互牵制,给中华民族觉醒的机会。

所以才能在后来的抗战中持续消耗日本国力八年之久。

不然热武器时代的战争,又是什么让一个落后世界数十年的国家坚持下来的。

如何让民族像民国时期那样思想觉醒?

这个问题刚冒出来就被他掐死胎腹,再也不敢想了。

为什么?

卧槽,一个封建社会统治者,玩解放思想游戏,他不想活啦......

死不死啊他!

就算他被后世文化思想从小熏陶,但是二十余年的封建生活,早让他没了人权理念。

有的只是能活下去的现实。

环境可以改变人,这句话一点没错。

想“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送你两个字“呵呵......”

对不起,请先活下去,再来谈“高尚”。

“于卿,你知道老百姓想要什么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