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各有心思(2 / 2)

过了许久,王振对小太监挥了挥手。

“下去吧。”

小太监如蒙大赦,趴在地上退到门口,才敢起身离开。

仁寿宫。

五十多岁的孙太后,常年的雍容生活,外加保养得法犹如三十多岁,风韵犹存。

此时,她正侧卧在软床上,闭目假寐。

“万贞儿,今年你有十九了吧?”

身侧的矮凳上坐着一个眉清目秀的乖巧可人,正轻轻为她按摩腿脚,手上动作不停,轻声回道:“奴婢是宣德九年入得宫,那年奴婢四岁,现在已经快十五年了。”

“唉,老姑娘喽......”

孙太后叹了口气,睁开双眼看着万贞儿,不等她说话,语气有些恨铁不成钢的继续道:“最近几年,朕没少给你机会,你说你怎么就爬不上那张龙床呢?”

自从宣宗死后,孙太后便临朝听政,多年下来养成了“朕”的自称,现在她也不想改。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不喜欢权利,哪怕是女人,初尝滋味后又如何甘心放下。

张太后在时,她或许还会收敛一些。

张太后死后,她想起朱瞻基略带悔意的那句“此朕年少事”,便将出家的胡皇后暗害。

毕竟有武则天那个好榜样在,如果不是明朝内廷体制过于严苛,对外戚又多有限制。

朱祁镇和朱祁钰两兄弟,又有老辈功勋看护。

她也有自知自明,无外臣支持,她那滔天的权利只不过是过眼云烟,否则也不会在朱祁镇想要亲政的时候,果断让权。

她之所以培养万贞儿,无外乎就是想让万贞儿成为朱祁镇的枕边人,这样自己或许可以在政事上多些话语权。

怎奈朱祁镇似乎有所察觉,对万贞儿的多次诱惑,均是不为所动。

奈何,奈何啊。

如今,朱祁镇想要亲征,她真希望这个儿子能死外面去,好扶持朱见深做个年幼的傀儡皇帝,这样一来自己又可以大权在握。

可是,今日清晨朱祁镇来请安,他居然想让朱祁钰监国,这不是防着自己吗。

当时灵机一动,挑拨了一下这兄弟俩的感情。

朱祁镇还真上当了,下午便把朱祁钰叫进了宫里。

她也趁机谋划,准备将朱祁钰弄死在金鳌玉蝀桥上,再伪造成木桥年久失修,朱祁钰连同马车意外坠水身亡。

谁知道,那本已经死的不能再死的胡皇后的女儿顺德,突然蹦出来捣乱。

不用想也知道是朱祁镇的意思,看来自己这个“乖儿子”,真对自己起了别样的心思。

真当他私下探查纪氏,自己不知道吗。

没办法,只能找外援,宣宗死的时候,张太后曾请郑王朱瞻埈和襄王朱瞻墡监国。

朱瞻埈就算了,脾气暴虐就是个二百五的货色,而且跟自己也不是很对付。

不过朱瞻墡还不错,性格也好,在外也多有贤名,又是宣宗同母弟,仁宗嫡子。而且二人处的也比较融洽,指望他能到京来制衡一下朱祁钰。

万贞儿被孙太后看的有些发憷,赶忙回复道:“都是奴婢的错,皇上圣明看穿了奴婢的小心思,这怪不得太后。”

“算了。”

孙太后摆了摆手,又闭上了眼睛,道:“你明日就去永宁宫服侍见深吧。”

“喏。”

万贞儿应了声,便不再说话,继续着手上的工作。

京师内城东,曹府。

内阁首辅,曹鼐府邸。

此时,客厅里坐着四个人,均是内阁辅臣。

其中三人皆是半百老者,却均以一中年人为尊。

这中年人便是首辅曹鼐。

此时的内阁,还没有向后世那样成为权力中心,但是权势已经不弱于六部尚书,相当于中书省宰相。

其实在明初,权利是集于皇帝一人,后来两次变革才造成大权旁落。

一次是军权,土木堡之变前,朱祁镇带走三大营约二十五万人。

京城保卫战时,为防御也先大军,三大营空虚。于谦便抽调二十六卫不到十万的兵力,又招揽土木堡溃兵,调集京师附近地方兵力勉强凑够了二十二万。

保卫战之后皇帝手中除了锦衣卫,腾骧左右卫和武骧左右卫这四卫之外,被抽调之兵已经混于京城守备部队,由兵部统领。

二十六卫至此已经明存实亡,皇帝军权旁落。

其实这都怪朱祁钰没有集权意识,又不好意思从推他坐上皇位的于谦手里收回权利,以为登上了九五之位就真的掌握天下大权。

难怪后来会发生夺门之变。

二次是政权,张居正改革,内阁也因此成为大明权利中心,自此民间多知内阁首辅之名,而不知皇帝何人。

明初朱元璋罢中书省、废丞相,分权于六部,为的什么,不就是为了皇权集权。

但到了朱棣时,为方便处理政务,也为了制衡六部的权利,挑选了一批资浅干练且职低的文臣,于文渊阁内参赞机务,故称内阁。

内阁的职能便相当于皇帝的秘书处。

朱高炽时,赋予内阁批章拟诏之权,阁职渐崇,不到一年时间其权势剧增,号称辅臣。

朱瞻基继位后,创立了票拟制度,当时内阁权势已可与六部尚书抗衡。为了防止内阁势大,朱瞻基又给予司礼监代理批红之权,制衡内阁。

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内阁倒向文臣,却造成文宦之争,也让内阁快速的倒向了文臣,党争也由此冒出了苗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