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无法理解146(1 / 2)

老伙计孔有德的殷鉴,耿仲明是知晓的。

基于手头已经收集到的情报,对于三个半月前发生的那场长沙战役,进行了一番研究之后,耿仲明最终完全可以确定,长沙陷落之前,城中定然是有内应勾结明军的。

说的也是,要不是长沙城中有内应勾结城外明军,再强大的军队,也不可能只用区区五日,就攻破有数万清军兵丁守卫的长沙坚城!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这句话,耿仲明虽然没有听说过,但这个道理,身经百战、实战经验颇为丰富的耿仲明确实是晓得的。

别的不说,就说耿仲明的人生中很重要的“成名之战”:登莱之乱。

想当年,孔有德吴桥兵变之后,回师包围登州城,就是耿仲明率部在登州城中担当内应,里应外合,才迅速夺取了登州城,使得登莱之乱的规模更加扩大。

确定了今年四月长沙城的陷落和十几年前登州陷落原因类似之后,耿仲明猜度,那些协助明军的内应,显然就是那些新归附孔有德没多久的降兵以及长沙城中的百姓。

“孔瑞图可真是轻敌啊,打了二十多年仗,守个长沙城,居然都能被内应给搞到城陷,就此步了那登莱巡抚孙火东的后尘,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本王的岳州城,必然不会重蹈覆辙!”

在与帐下将领谈论防御部署时,耿仲明感慨道。

耿仲明之所以会如此自信,盖因为他一早就把岳州城的百姓都给屠杀殆尽了,岳州城现在完全就是一座兵城。

这就断绝了岳州百姓勾结城外明军的可能。

对于屠杀岳州百姓这件事情,耿仲明自然没有什么负罪感和不适感,打了这么多年仗,这种屠杀百姓的事情他做多了,不只是当清军的时候,当明军和当叛军的时候,他就一直在做,早就培养出了滥杀无辜的好习惯。

更加适合在乱世中生存下来的“好”习惯。

而且屠杀百姓这种事情,大伙儿也都在做,耿仲明早就见怪不怪了。

入关前耿仲明部作为大清军队的一份子,三番五次地对关内进行大规模劫掠就不说了。

就是在入关后,耿仲明也是随同豫亲王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尤其是平定江南之时,没少参与对江南民众的烧杀抢掠,只不过那时候他可以算是帮凶,如今屠岳州城他成了主导者罢了。

除了通过简单粗暴的手段来彻底杜绝岳州百姓勾结明军之外,驻守岳州城归耿仲明指挥的上万湖北绿营兵丁,也不同于孔有德在湖南新收编的那些降兵。

这些湖北绿营兵,虽然基本上也都是前明军,但归顺大清的时间更长,拥有较为充足的时间去接受大清朝廷的整编,相对于湖南刚刚投降一二个月的新降兵来说,他们的忠诚度,确实是要更加高一些的。

当然了,这些拼凑到岳州守城的湖北绿营兵,耿仲明还是难以像对待本部嫡系兵马那样信任。

毕竟,耿仲明嫡系兵马,骨干基本上都是跟着他叛乱投金的十几年老兵,到了大金(清)那边之后,也是以八旗为师父,完全仿效八旗太君的组织模式来组建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大清三顺一公四汉藩,虽严格来说不是八旗汉军,但战斗力和忠诚度却胜似八旗汉军。

为保万全,在武元晟退兵之后的一个多月时间中,耿仲明除了在岳州搞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之外,也从本部嫡系兵马中抽调了一些军官,到绿营兵各营中充当督战军官。

岳州城中原有的可以被强行组织起来守卫岳州城的民丁,伴随着清军的大屠杀消失了,但武元晟退兵之后的一个多月,耿仲明也继续接受到了湖北各地绿营的支援。

一减一增之下,如今面对朱由桹的“三十万大军”,和二个月前面对武元晟的大军相比较,守卫岳州城的清军兵丁数量是差不多的。

只不过,相比于之前,岳州城内清军“兵”的比例要更加大,“丁”的比例要更加少。

在耿仲明看来,这种守城军队成分上的调整,显然是更加有利于岳州城的防守的。

有援军的守城,叫做死守;无援军的守城,叫做守死。

既然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耿仲明可以坚定地做出死守岳州的决定,很大一部分原因当然是因为他知道清廷一定会给他派遣援兵的。

据说会从京师附近大举南下的满蒙汉八旗大军,可能还需要挺长一段时日,但距离岳州最近的豪格大军,前来援救岳州的时间,肯定就要短许多了。

事实上,豪格大军由陕入楚的消息,耿仲明之前就知道了。

肃亲王他老人家的大军,就是距离耿仲明最近的希望。

耿仲明猜测,他最多在岳州抵御明军一个月,肃亲王的大军就可以抵达岳州,来援救他。

经过战前耿仲明的有心收集,加上将死难岳州百姓的粮食归公,岳州城内的粮食,别说供给耿仲明麾下二万多守城兵丁一个月了,就是十个月,十五个月,也不在话下。

采取措施严防内应里应外合、粮草充足、坐拥坚城、身经百战的主将谨慎不轻敌……这么多有利条件,耿仲明没有任何理由不相信这岳州城自己会连一个月都守不住。

然而,八月初一凌晨,城破了。

岳州城,相传一开始是孙吴时期所筑的巴丘城,历经沧桑,宋朝时为巴陵郡城,跨岗岭,滨阻三江,而且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元朝末年,朱元璋军和陈友谅军曾在此大战,城垣毁坏严重,几乎不存,所以如今的岳州城墙,乃是洪武初年,由徐达下令重修的,为吸取过往教训,减轻洪水冲刷而导致的城墙垮塌,徐达下令拓城基用砖石筑之,故明朝的岳州城前所未有的坚固,这也很符合大明朝喜欢修城墙的刻板印象。

可能因为修城墙是大明官员在任期间很大的政绩,有明一朝,岳州城屡次被修缮,比较重要的是弘治时期,为将原本位于城外的巴陵县治包含于城内,新筑城墙一里有奇;以及嘉靖隆庆年间知府赵之屏、金藩、姜继增、李时渐等人对西城墙的相继修葺。

如今耿仲明麾下清军所守卫的岳州城,周九里有余,城墙平均高二丈六尺,雉堞一千三百六十五,各高四尺,开有四个城门:东门朝阳,西门岳阳,南门南薰,北门拱极,四门皆有月城。

被明军趁着黎明时分的夜色攻破的,是南薰门。

具体情况耿仲明也不知道,反正就听说神不知鬼不觉的,南薰门两道城门就被打开了,而后明显早已经预备在城外的成千上万明军士卒便从南薰门一拥而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