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投降?本王可以守着这道墙直到你们老死!145(1 / 2)

顺利控制江西首府南昌府一带,并且新任用了一批官员,值得金声桓和王得仁高兴。

可金、王二人在兴奋之余,同样清醒地知道夺取南昌只是反正第一步,要带动整个江西改旗易帜,还需要江西其他各府将领率领麾下兵马配合南昌响应才行。

由于当初江西基本上都是金声桓、王得仁率领兵马平定的,故如今率军镇守江西各府的将领,有许多都与金声桓关系密切,金、王对这些将领响应他们是寄予厚望的。

事实证明,江西其他各府的将领,比金、王所期望的,都还要更加可靠。

永历元年七月廿七南昌反正之前,金声桓、王得仁就曾经派遣密使前往江西其他各府策动当地将领一道反戈,共襄盛举。

起事之后,这种派遣使者四处策动的行为,自然就愈发地光明正大、明目张胆起来。

占据南昌城,并且推举姜曰广为名义上的江西反清盟主,以此号令远近的金声桓、王得仁,陆续得到了江西其他府县的响应。

其中比较重要的比如,占据南昌府东边饶州府一带的潘永禧等人迅速率兵响应,占据南昌府西边瑞州府、袁州府一带的守将汤执中、盖遇时等人也第一时间率军据城反正,占据南昌府南边的吉安府、抚州府一带的守将刘一鹏、李士元宣布率部归顺大明……

就这样,七月廿七之后没过多久,自南昌由近及远,原本属于大清控制下的江西十一府基本上都闻风而动,纷纷树起了反清复明的正义旗帜。

至于江西十三府中的其他两府,也就是早已经被明军收复的赣州府、南安府,在被郑歆的原鹰扬卫经营了大约半年后,彻底消化了自艰苦山区转移至赣南的揭重熙、王宠等部义军,顺便将鹰扬卫扩充,新建立了鹰扬左、右二卫。

金声桓反正后,由于之前听闻江西风声,早已经提前命令鹰扬左右卫将士整军备战的郑歆郑司令,也很快收到湖南行在的命令。

然后,他将亲自率领以一万鹰扬左右卫战兵为核心的三万大军北上,计划穿过现在已经成为友军控制区域的江西,进入赣北大江一带,接下来再配合友军部队进行收复南都的大战略。

是的,朱由桹在公开认证金声桓、王得仁、姜曰广的合法身份之前,就立刻“电令”郑歆郑司令率精兵北上,支援大明昌国公金声桓和大明繁昌侯王杂毛彻底收复江西。

江西反清形势一片大好的局面,使得金声桓和王得仁大为振奋,带动整个江西大部分府县一同起义,这个他们计划中的反正第二步,提前圆满完成。

此后,金声桓、王得仁需要考虑的就是反正第三步,即向何方进兵?

既然已经重举大明旗帜,那么西边已经是大明治下的湖南以及南边的赣南两府,大明昌国公和繁昌侯还没有昏了头,当然肯定是不会去攻打的。

东边的浙闽,隔着武夷山脉,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金国公和王杂毛又不是吃饱了撑着,有更好的选择,他们也肯定不会往那边进军。

唯一合适的进兵方向,就是北方。

而南昌府向北,首当其冲的,就是连接赣江、鄱阳湖与大江的南康府、九江府。

占领南昌后,等待江西各地响应的同时,金声桓就立刻命令王得仁率兵向南康府与九江府进军。

驻守南康府的,是金声桓旧部,在王杂毛没有率军到来之前,他们就识相地开城随同反正。

八月初,王得仁顺利领兵进抵九江府,清镇守九江总兵冷允登带领部下士卒五千名开城响应,接着王得仁又发兵又夺取九江府所管辖的湖口、彭泽等县。

包括清九江知府吴士奇在内的大量地方官都投诚反正,王得仁命部将吴高率领兵马接管九江府防务。

控制九江府这个连接大江的门户,有便宜行事之权的金声桓和王得仁面临选择,到底是逆流而上配合皇帅三十万大军进攻武昌?还是直接顺流而下光复南都?

幕客胡澹向王得仁提出了奇袭南京的建议。

胡澹表示自南昌反正后,区区几日,我军就北上顺利收取了南康府、九江府诸府县,已经形成了破竹之势。

此时,应当利用清廷没有反应过来的机会,乘着这个破竹之势,挑选精锐士兵,以清兵旗号服色顺流而下,一路上,就扬言说金声桓、王得仁那两位狗一样的东西造反,这是章抚院派去向江宁马国柱马总督请救的。

军情紧急,沿江江南省诸府县,听到这个消息,必定不敢怠慢,趁着城内官吏兵马开门接纳我军毫无防备的时候,我军发起突然袭击,其将吏文武可以立擒。

只要保持兵贵神速,一切顺利的话,我军就可以以此偷袭策略一路向东,直到攻下江宁府,使其恢复本名应天府。

光复南都后,我军立刻更新旗帜,向四周播大明永历年号,并且祭告陵寝,腾檄中原,沦陷各地必闻风响应,大河南北,西及山陕,其谁得而为清有也?

胡澹的话,使王得仁听的心潮澎湃,他很重视胡澹的意见,但这毕竟是一种军事冒险,他认为需要看看“义父”金声桓怎么说,再加上考虑到假扮清军顺流东下,既需要挑选精锐可靠士卒,也需要正在南昌忙于监督制造炮车的章于天其人手中的印信。

于是王得仁先派遣使者前往南昌征求金声桓的意见,若是金声桓同意的话,再把章于天的印信带过来,那时候王得仁在九江准备的精锐兵马也会妥当,立即就可以执行顺江直下、偷袭江南的计划。

……

自七月廿七开始到八月,金声桓、王得仁于江西高歌猛进,掀起一阵汹涌的反清浪潮。

与此同时,湖广战场方面,主力明军的大举北伐,也成效显著。

七月底,以四万多近卫军战兵为核心的“三十万”北伐大军,水陆并进,陆续抵达岳州城下。

嫡系兵马只剩二三千的耿仲明,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山大。

还记得五月到六月,武元晟的两三万人前来攻打,都让耿仲明差点承受不住。

如今这“三十万大军”……

纵然耿仲明知道这是明军的号称,肯定是大大滴有水分,但此次攻打岳州的明军人数比一个多月前的武元晟多个好几倍,肯定是毋庸置疑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