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6116(2 / 2)

总之,又一个月,枫之村所有村民都在农夫三式上入门了,劳作效率不说翻倍,但翻个一点五倍还是没问题的。

第153章 变化

也是由此,枫之村家家户户都开始计算着开荒,同时对周翼感激万分。

可以说,如果不是周翼慷慨传播《农夫三式》,枫之村的村民们可不敢有一点开荒拓地的心思。

古代农民开垦荒地有多难,不亲眼所见,那是无法想象和描述的,他们是不知道开垦荒地自给自足?谁都知道,然而实际行动起来谈何容易?

都不要说古代,即使条件优渥的现代,开荒种地也不是农民的首选。

古代生产力水平本来就低,二牛抬杠的原始操作,连正常的耕种都无比艰辛,何况是开垦生地。

而且古代适合种植的土壤并不多,不像现代科技发展下来可以进行土壤改造,古时烧荒除草,平田整地不是一年就能完成的,而且需要大量的劳力,农具和畜力,同时农田需要配套的水利设施,开垦荒地必须选择水源附近,不然一场小干旱就是颗粒无收的下场。

另外,古代开荒难难的不仅仅是开荒的技术,开荒的成本,更是新开荒的土地上面高昂的税负成本。

最后,还有一点非常值得注意的是荒地、荒地,重点是个【荒】字,它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种肥田、沃土,荒地往往是在一些人烟罕至、土地贫瘠的区域,才会长期处于荒弃状态。

而麦子、豆子和稻谷这些农作物都有个很鲜明地特点——对生长环境要求很严格。

开垦荒地非一日之功,依据经验,要想把一块陌生的土地驯服,起码需要一二十年的时间。

可以说,开垦荒地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几代人几十年的时间去驯服荒地,还需要能拿出前几年开垦荒地时所消耗的物资。

总而言之,《农夫三式》入门带来的个体劳动效率比过去提升一半而不消耗多少资源,这才是人们愿意开荒的根本。

不过又一个月,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开荒的村民们彻底没了心气,全都求到周翼这里,让他帮忙安排指挥开荒。

眼见为实。

他们还没开两亩地呢,周翼就带着十几个孩子完成了六亩地的初步开荒,可以算作薄田六亩了,他们一家五六个大人居然比不过十几个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