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起东非之建文帝国 连载

龙起东非之建文帝国

分类:历史军事 作者:龙霸凤翥 字数:12万字 标签:龙起东非之建文帝国,龙霸凤翥 更新:2024-06-08 23:31:34

郑和为什么下西洋?众说纷纭,不过寻找建文帝显然是目的之一。第六次下西洋,前往非洲的分舰队骤遇风暴,一艘战船上的火长陡然觉醒,从此掀开了属于中华的新大航海时代。此时,葡萄牙人还在北非与摩尔人交战。此时, ...

永乐元年,南京皇宫大火熊熊。

永乐帝兴致勃勃进入皇宫后却并未找到建文帝的踪迹。

没几日,南京城谣言四起。

“皇宫里有一道密道直通秦淮河,而秦淮河直通大江,有人见到两位年轻僧人乘坐一艘船只东去了”

永乐帝深信不疑,立即让太监李挺带着锦衣卫四处寻找。

李挺在武昌罗汉寺得到了证实。

永乐元年,有两位僧人曾到访,一位三十许,声音较轻,一位年级较轻,温文尔雅,雍容华贵,据服侍过两位僧人的小和尚回忆,年轻僧人曾吟诵了一句诗。

“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岸上琵琶声”。

中年僧人则回以“浔阳江头夜送客”。

李挺判断这两人肯定是去往九江了,便赶往那里,围着鄱阳湖找了一圈,终于从一位渔夫嘴里得到了一个讯息。

“有两位僧人曾到江州南部的星子镇江原寺游玩,然后乘船沿着鄱江南下了”

鄱江,就是后世饶河。

李挺当即赶到鄱江探查,后来得知这两人又半道乘船进入信江,便又赶往信江,得知这两人似乎去往安仁县(鹰潭市)了。

李挺当即判断这两人准备经安仁县去往福建,然后从那里出海——那位年轻僧人若是建文帝,在国内必定待不住,而此时福建的泉州是大明最有名的国际性港口,每日从这里进出的国内外商船不计其数。

在泉州李挺打听到确实有两人搭乘了一艘大食商船前往海外,这艘商船曾在海南岛停泊,赶到那里时商船已经离开了。

这艘商船中途会停靠爪哇岛,最终的目的地则是大食。

波澜壮阔的郑和下西洋开始了,关于其目的众说纷纭,但去海外寻找建文帝显然是主要目的之一。

二十年后,郑和第六次下西洋开始了。

前五次郑和都是一无所获,而且下西洋由于船队庞大,人员众多,靡费国库无算,而永乐帝的政局早就稳固了,反对下西洋的声音逐渐多了起来。

就在此时,在非洲东海岸的后世肯尼亚海岸兴起了众多的苏丹国,沿海盛产一种酸果子,当地人称呼其为“马林迪”,那片海岸也被外人称为马林迪。

郑和的船队中的一支分舰队曾抵达过一个马林迪,并将其称呼为麻林国,实际上这样的麻林国还有许多。

而且这个麻林国只是真正历史上的基卢瓦苏丹国下面的一个小国,可叹的是,虽然大明此时拥有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知识和能力,但对西方的政体一无所知,生生将一个麻林国当成了一个大国。

殊不知在他们眼里的麻林国以南还有一个马林迪,她位于基利菲河河口,那是一个以泉州华商及其后裔为主的苏丹国。

可惜的是,这里已经接近赤道无风带了,郑和的船队中的大中型宝船显然无法前往,只能派遣挂在宝船上的快艇前往,自然无法一一仔细查访。

故事发展到这里并未结束。

郑和船队抵达印度南部的溜山国(马尔代夫)后便一分为二,大队人马继续前往阿拉伯半岛、波斯地区,分舰队则在大太监周满的带领下横穿印度洋,准备前往他们心目中的麻林国。

郑和的大航海时代即将结束,取而代之的是葡萄牙人的大航海,如果历史车轮照常前进,随着葡萄牙人的大举入侵,马林迪的华人苏丹国不得不与班图黑人深度联姻,最终融入到了他们之中。

几百年后,华人苏丹国已经杳无踪迹了,只剩下一个个口口相传的传说。

本书的故事就发生在郑和船队第六次下西洋的时候,由于一个人的出现,似乎要扭转这段历史。

也似乎要扭转接下来的欧洲人大航海时代。

中国人的大航海时代并没有中断。

正在波澜壮阔地继续上演。

展开全文

最新章节

为您推荐

小说排行

人气排行最新小说

点击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更多

目录